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一生錯放一個人,錯殺兩個人,如果不犯錯,或可改寫三國結局

關羽一生錯放一個人,錯殺兩個人,如果不犯錯,或可改寫三國結局

如今,三國名將關羽,不僅有「武聖」之稱,還成為了忠義的代名詞。如果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確配得上忠義二字,畢竟他被曹操生擒後,曹操禮之甚厚,他雖然感動,卻依舊沒有背叛劉備,在為曹操解白馬之圍後,立馬拜書辭別;再如,他被江東圍困之後,雖然舉起了降旗,卻沒有像于禁一樣,有「留得清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想法,真的選擇降敵,反而選擇了突圍,最終在臨沮被擒殺。

在擁劉反曹的《三國演義》中,他忠義的特點,又被作者放大了幾分,例如他暫居曹操麾下時,提出土山約三事,降漢不降曹;離開之時為了儘快尋到劉備,不惜過五關斬六將,等等。不過,小說中的中關羽,為了忠義卻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若非如此他或許可以改寫演義的結局。那麼,他到底做錯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錯殺兩個人

關羽暫時歸降曹操之時,曾許諾說,自己會立下功勞,報答曹操的不殺之恩,但是一旦得知了劉備的消息,他會立刻離開。曹操雖然同意了此事,但是為了留住他,一直不肯給他立功的機會,直到袁紹麾下的大將顏良兵圍白馬,自己麾下「諸將栗然」,他才不得已請來了關羽。而關羽也毫不拖泥帶水,直接於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之後袁紹又派出文丑,為顏良報仇,而關羽一不做二不休,又僅用三合誅殺了文丑。

這樣的戰績,體現了關羽的驍勇,他的所作所為,也實現了他對曹操的承諾,報答了曹操對他的恩典。可是他本不該殺顏良和文丑的,畢竟當時劉備還在尋求袁紹的庇護,若非劉備口才了得,很可能已經因為關羽的行為,直接被害死了。而且,如果顏良和文丑不被殺害,官渡之戰或許袁紹不會這麼快落敗,那麼劉備便有了更多的發展時間,也有了更多的機會,三國的最終走勢,或許也會被改變。

二、錯放一個人

除了錯殺顏良文丑之外,關羽還因為自己的「忠義」,錯放了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三國最大的梟雄曹操——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被火燒連船,敗走華容道,關羽奉命前去攔截,如果按照「忠」的要求標準,他是不該放過曹操的,而他最初也是打算這麼做的。可是,當時曹操說了一句話,就改變了他的想法。原文寫道:「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於是不僅忠,而且非常重義的關羽,想起了當初曹操對自己的厚待,想起了自己過五關斬六將之事,最終「把馬頭勒轉,謂眾軍曰:『四散擺開』。」放過了曹操。眾所周知,雖然赤壁之戰曹操敗得非常慘,但這並沒有給他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早就一統北方的他,依舊是當時最大的諸侯,日後不僅數次南下,威脅東吳,還曾攻佔漢中,成為了劉備的威脅。可以說,劉備最終沒能完成統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曹操的存在。

如果當初關羽沒有心軟,擒殺了曹操,彼時江北沒有能夠統籌全局之人,曹操最大的兒子曹丕也還未及弱冠,孫劉聯軍或可從此之後兩分天下。可惜沒有如果,關羽最終還是放過了曹操,因此劉備直到生命終結,也僅能偏安一隅。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兩件事情中,關羽體現出的忠與義,是不容否認的,也是值得敬仰的,可是不管是斬顏良、誅文丑,還是義釋曹操,都僅是成全了他自己的忠義之名,卻坑苦了劉備,單純的站在利益的角度來看,是最大的兩個錯誤。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曹操一生最器重的武將,不是典韋,不是許褚,而是一個瞎子
水滸里最無恥的2個投降武將,一個轉眼忘記家仇,一個甘願勸降同僚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