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日第一戰,血戰白江口,一場讓日本打出千年唐化的戰爭

中日第一戰,血戰白江口,一場讓日本打出千年唐化的戰爭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朕聽

(zhentingwx),

給皇上講一個特別的人物故事




唐朝初年,半島上的高麗、新羅、百濟處於三足鼎立之勢。新羅時常遭到高麗和百濟的侵略,引起其保護國唐朝的極大憤怒,因而多次出兵攻打兩國,援助新羅。




公元660年,新羅遭到百濟入侵,唐高宗李治派大將蘇定方率水路軍十萬從成山(今山東境內)渡海討伐百濟,不久百濟就在唐軍打擊下滅亡。唐朝在百濟故地設置熊津等五個都督府,派大將劉仁願鎮守。




百濟雖然滅亡,但其殘餘勢力仍在福信、道琛等人的帶領下,據守周留城對抗唐軍。他們為了復國,遣使到倭國迎立在其國作人質的王子扶余豐返國即位,並請求倭國出兵幫助。此舉正中倭國下懷,因為倭早就想在半島擴大其勢力和影響,同時為了轉移國內政治矛盾,美滋滋地答應了百濟的請求。扶余豐便在倭國的扶持下登上了王位。











百濟「復國」後,馬上向熊津府發起進攻,將劉仁願圍困在城內。高宗立即命劉仁軌率軍增援,熊津之圍遂解。此後,劉仁軌、劉仁願又趁百濟不備攻佔了其據守的真峴城,打通了通往新羅的糧道,百濟殘餘退守周留頑抗。




此時,百濟內部發生內訌,大將福信被扶余豐所殺,實力遭到重創,無力抵抗,便向倭國求救。663年6月,倭天智天皇令毛野稚子等率軍二萬七千餘入侵新羅,佔領了兩座城池,切斷了唐和新羅的聯繫。




不久,唐將孫仁師率七千人到達熊津和二劉會師,唐軍士氣因此大振。劉仁軌與諸將商議認為:「周留,賊之巢穴,群凶所據,除惡務本,須拔其源。若拔周留,則諸城自下。」制定了進攻周留計劃。劉仁願、孫仁師和新羅王金法敏率軍從陸路進攻,劉仁軌則率唐及新羅水軍由熊津江(今韓國錦江)入白江口,從水上進攻。










劉仁願等很快來到周留城,並將其包圍。此時,倭將蘆原君臣率萬餘水師前來救援,與唐軍水師在白江口遭遇,中、日歷史上的首次大戰一觸即發。




從雙方實力對比上看,大唐水軍七千餘,戰船一百七十艘。倭國水軍萬餘,一千艘戰船。倭軍儘管在數量上佔優,但唐軍在船的質量、武器裝備等方面超過倭軍。




由於唐軍先到達白江口,劉仁軌遂以逸待勞,搶佔有利位置,列戰船嚴陣以待。倭軍到後,盲目發起進攻,被唐軍擊潰。第二天,倭軍未能吸取首戰失敗的教訓,錯誤地高估自己的實力,認為「我等爭先,彼應自退。」便未加整頓,也不考察天氣變化,向唐軍猛攻。劉仁軌見敵軍來攻,利用戰船高大堅固的優勢,從左右兩邊將倭軍戰船夾在中間,使其無法迴旋,隨後利用風向施以火攻,白江口一時「煙焰漲天,海水皆赤。」










經過激戰,唐軍四戰皆捷,焚毀倭戰船四百多艘,擊斃倭將朴市田來津,取得輝煌勝利。戰報至周留,百濟王驚恐地逃往高麗,百濟王子扶余忠勝見大勢已去,遂率百濟守軍及部分倭軍向唐軍投降。仍在頑抗的倭軍見狀,灰溜溜地逃回國,倭國對朝鮮半島的擴張計劃,最終被唐朝粉粹。




白江之戰,使倭國看到了大唐的強大,打消了對半島的擴張企圖。他們立即改善和唐朝的關係,促進了兩國的友好,並派遣大批留學生來到中國,虛心地學習大唐先進的科技文化,使大唐文化在日本廣泛傳播,改變了日本歷史與文明發展的歷程。



作者:

鼓浪隱士,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血腥屠城,父子仇殺,帝國覆亡,女巫說:這是一顆邪惡的石子在作祟
艷稱千古的「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背後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