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影視劇的黑歷史,蝙蝠俠、美隊、超人全中槍
文/空姐
對過去20年的電影和電視來說,「超級英雄」、「美漫改編」是非常重要的標籤,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品質和娛樂性的保障。但這兩個標籤的歷史遠遠不止20年。在美國剛出現「超級英雄」這個概念的時候,影視改編就已經開始了。
和中國的「網文改編」一樣,「美漫改編」早期的嘗試也相當辣眼睛,走過的彎路也曾經很雷人。
而且這不全是原始的影視科技造成的。
遠古時代的嘗試
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英雄,是誕生於1938年《動作漫畫》的「超人」,由傑瑞·西格爾和喬·舒斯特聯合創作。漫畫公司們看見「超人」火了,才紛紛推出自己的超級英雄。
△《超人》漫畫創刊本目前價值320萬美元/本。
按理來說,超人出生最早,名氣最大,肯定第一個影視化咯?
不,第一個是他在漫畫市場上的老對手——驚奇隊長。
對不起,放錯圖了,下面這兩個才對。
△驚奇隊長首次在漫畫中亮相。留意人物這娘炮的手型。(關於驚奇隊長的故事,請點擊:驚奇隊長:打敗滅霸算什麼?她還生下了自己的老公)
△真人出演的驚奇隊長。
驚奇隊長僅僅誕生一年,就成為第一位被影視化的超級英雄了。這個作品叫《驚奇隊長的冒險》,是12集、全長三個半小時的系列短片,在電影院放映。為了拍出來的黑白畫面效果更好,主角扮演者穿的是藍灰色披風,而不是漫畫里的紅色披風。那時驚奇隊長變身時會喊一聲「沙贊」(Shazam!)——後來DC起訴驚奇隊長抄襲,驚奇隊長在1953年被一分為二,人物名字歸了漫威,那句口號就歸了DC。(所以等到2019年,漫威和DC將分別推齣電影《驚奇隊長》和《沙贊》。)
超人當不了第一,總該當個第二吧?也沒有。1943年,哥倫比亞公司推出《蝙蝠俠》系列短片,一共15集,蝙蝠俠就成了DC第一個影視化的超級英雄。反派原本是小丑,演員定的是愛爾蘭裔美國人卡羅爾·納什,但當時二戰正打到最慘烈的關頭,電影公司為了鼓舞士氣,將小丑臨時換成了日本人,仍然由納什尬演,片中充滿了對日本的敵視和醜化。
△蝙蝠俠遭到反派殘酷折磨!
△加個佛像就日本了?還蠻敷衍的。
到了1949年,哥倫比亞又製作出《蝙蝠俠與羅賓》,仍然是15集系列短片。這回的反派叫「巫師」,他得到一個裝置,能遙控50英里以內的任何車輛(!),而這個裝置的運作要消耗鑽石(!!),蝙蝠俠跟羅賓要阻止他搶到鑽石,將他繩之以法,順便解救美女記者。這種系列短片每周在電影院放映一集,《蝙蝠俠與羅賓》也不例外,為了吸引觀眾按時回歸,他們在每集結尾都會搞個吊胃口的懸念,往往就是簡單地讓蝙蝠俠陷於危險——整個系列看下來,你會產生「蝙蝠俠總是挨揍」的奇怪印象。
△「這身行頭確定不是來搞笑的嗎?」
那麼第三是超人了吧?偏不,答案是美國隊長。
1944年,15集系列短片《美國隊長》公映,還在四年後被引進中國,美隊就成了最早來華的超級英雄。片子譯名為《無敵大探長》(噗),宣傳語擲地有聲:
槍口上領死,刀頭上舔血。
△頂天立地……生龍活虎……銅臂鐵骨……降龍伏魔……
在這套短片里,美隊的出身並不是漫畫里的新兵史蒂夫·羅傑斯(現在你看到的版本更忠實於漫畫),而是一名檢察官。劇組原本給美隊做了個盾牌,但這玩意兒質量堪憂,而且太重了,最終只能棄用,美隊就靠拳腳解決問題。
△美隊扮演者迪克·博塞爾是業餘拳擊手+柔道黑帶。
沒有混到前三的超人,終於在1948年迎來影視化。
△IMDb7.2分……打分的人在1948年還沒出生吧。
《超人》系列短片一共15集,每周六在電影院放映,片中超人飛行的效果用動畫替代,這是之前三部超級英雄片都沒有的。扮演超人的演員叫科克·艾林,一度是蝙蝠俠的演員人選。在演員表裡,他扮演的人物只是「克拉克·肯特(超人的平民身份)」,而不是「克拉克·肯特/超人」,原因非常奇葩:哥倫比亞放出消息說,真實的超人在這部電影里扮演了自己……(美漫有毒)
△快遞搬幾樓?
雙雄先後稱霸的50、60年代
第一部系列短片成功之後,大超在50年代受到追捧。
1950年有《原子人大戰超人》,仍然是15集系列短片,主演仍然是科克·艾林。在「電影院放映的系列短片」品類中,它的票房是最高的。
△「嘿嘿,我鋼鐵之軀哦。」
還有1951年的《超人和鼴鼠人》。這次能叫「電影」了,只有一部,片長達到58分鐘。主演換成了喬治·里弗斯,他以37歲高齡出演超人,這個紀錄保持到現在都沒人能破。
△抬頭紋都出來了,確定是超人不是超人他爹嗎?
還有1952年-1958年的黑白電視劇《超人歷險記》,繼續由里弗斯主演。這部美劇足足拍了104集,最後因為里弗斯去世才終結。當時每集(30分鐘)的製作費是1.5萬美金,主要演員每集的片酬是200美金——為了省預算,他們在劇中幾乎不換衣服。這個電視劇還有個特別腦殘的bug:每當歹徒向超人開槍,他都會若無其事地露出蜜汁微笑,但是有一次歹徒打光了子彈,把槍砸向他,他卻躲開了——演員知道子彈是特效,空槍砸著才疼啊。
△「科長,您看我兒子這工作的事……」
到了60年代,超人的好搭檔蝙蝠俠再度接棒。
首先是一部電視劇,拍了三季,一共120集,每集25分鐘。跟我們的固有印象不同,這部《蝙蝠俠》是個喜劇,獲得過三項艾美獎喜劇類提名。在進入打鬥情節的時候,它的畫面會彈出「Bam」、「Boom」之類的象聲詞,今天看來頗為雷人。而根據一項更雷人的統計,這些詞在劇中一共換過84個(快超過空姐的英語辭彙量了)。
儘管喜劇路線受到了死忠粉的強烈抗議,這部劇還是大受歡迎,反過來影響了原著。比如謎語人就是靠這個劇走紅,成為漫畫里的重要反派。又比如在這個劇開播之前,漫畫里的管家阿福已經死了,純粹因為知道他會是電視版的主角之一,作者才讓他在漫畫里復活。
△李小龍客串了三集《蝙蝠俠》電視劇,角色並不是羅賓,而是日本人加藤。
既然電視劇火了,20世紀福斯就在1966年7月推齣電影版《蝙蝠俠》,延用劇版的演員陣容和搞笑風格,當然也包括那些雷人的象聲詞。它是唯一一部並非華納出品的蝙蝠俠電影,而且在迪士尼收購福斯之後,它也成了迪士尼擁有的唯一一部DC漫畫改編電影(暫時吧,迪士尼有什麼干不出來)。
△「見諾蘭去吧!」
之所以20年間只剩這兩位好基友,原因在於當時也就他們還有人氣。受反戰浪潮影響,很多超級英雄被拋棄,代表美國精神、鼓勵青少年參軍的美國隊長首當其衝,好鬥的「拿摩」和「霹靂火」也接連倒霉,從讀者視野中消失。另外由於充斥色情、暴力、恐怖,漫畫在美國遭受口誅筆伐,甚至有心理學家提出:「和漫畫相比,希特勒只是一個新手。」負面輿論催生了漫畫道德規範委員會(CCA),所有漫畫都得接受審查。
△只有印有CCA標籤的漫畫才允許「運輸」和「銷售」,這個標籤的要求非常嚴格。直到1971年《神奇蜘蛛俠》和《綠燈俠/綠箭俠》引起廣泛關注,CCA才有所放鬆。
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打擊下,美漫迎來了漫長的黑暗時期,漫威幾乎關門,還是靠DC友情拉了一把,借出辦公室讓他們繼續創作。事實上在蝙蝠俠電視劇立項之後、播出之前,連蝙蝠俠漫畫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是電視劇的人氣讓它存活下來。
井噴的70、80年代
20世紀70、80年代,美漫經歷過改革,已經穩住陣腳。於是影視界的漫畫改編逐漸繁榮,作品數量明顯增加。
最負盛名的是克里斯托弗·里弗主演的《超人》電影。
這個1978年的片子耗資5500萬美金(同時期的《星球大戰》只花1100萬),連續11周佔據票房榜首位,最終北美票房超過1.3億,IMDb評分高達7.3。它的特效在當年簡直驚艷,還有兩位奧斯卡影帝加持,一位是扮演超人宿敵萊克斯·盧瑟的吉恩·哈克曼,另一位就是扮演超人生父的馬龍·白蘭度。
△超人父子離別的動人場面。據說馬龍·白蘭度耍大牌不記台詞,這場戲的台詞是寫在嬰兒尿布上給他念的。
1980年有了《超人2》,成績也不錯,北美票房1億,IMDb評分6.8。
△《超人2》把握住了美蘇冷戰的熱點。
但接下來《超人3》《超人4》和《女超人》就垮了,都被觀眾貼上「愚蠢」、「可笑」的標籤。
《超人3》講的是超人被暗算,出現邪惡的另一重人格,原本善良的他被迫跟自己展開鬥爭。聽起來還不錯?拍出來就是另一回事了,主角兩種人格的對抗全憑武力,主要是搬起東西互砸。這部片子的預算比起前兩部還有所減少,票房不足6000萬,IMDb評分跌到4.9。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就是超人的內心。
然後是1984年的《女超人》。作為第一部女性領銜的超級英雄片,它的宣傳號稱超人也會出場,然而實際情況是,除了部分場景有超人的海報,兩個英雄根本沒有聯動。這部雞賊、劣質的電影耗資3500萬,票房不到1.4億,IMDb評分4.4,還獲得「金酸莓獎」最差男女主角提名。但它很早就被引進到中國,在當年的《正大綜藝》反覆播放,成為中國觀眾對超級英雄最早的記憶之一。
△這玲瓏的肋骨是怎麼肥四?
克里斯托弗·里弗回來救場,但1987年的《超人4》預算削減到1700萬,被《好萊塢報道》斥為「特效倒退了10年」,最終票房略好於《女超人》,IMDb評分則是更差的3.7,榮獲金酸莓獎最差女配角、最差視覺效果兩項提名。
△港真,看慣了現在的超級英雄,空姐覺得30幾年前的特效都差不多,很難體會「倒退了10年」。
除了超人,80年代值得一提的超級英雄電影只有《野蠻人柯南》。它由施瓦辛格主演,充斥著殺戮和裸露,在美國被定為R級,也就是「17歲以下青少年須由成年人陪同觀看」。這部片子花了2000萬,票房不到4000萬,口碑也兩極分化。有人說它是「異化青春期的完美幻想」,也有人說它是「心理變態的《星球大戰》」。它的女主角勇奪金球獎「最佳新晉女星獎」,施瓦辛格則入圍了金酸莓獎最差男主角。
△這種風格的海報適用於很多片種呢……
在這個時期,有更多超級英雄進軍電視。
1975年,電視劇《神奇女俠》面世,還曾經在中國內地播出,當時的土味譯名叫《神力女超人》。在這部劇里,神奇女俠擊敗納粹、擒拿罪犯,老是穿著星條旗熱褲被綁起來,滿足了許多青少年的性幻想。
△如果你,追到我,我就讓你……
△這種捆綁鏡頭幾乎每兩集就有一次。
1977年的《神奇蜘蛛俠》是分成兩季、一共14集的電視劇。這是蜘蛛俠第一部正式的影視作品,斯坦·李曾經親口吐槽,說它「幼稚可笑」。為了節省特效預算,蜘蛛俠的敵人不是漫畫里的超級反派,而是更現實的「正常罪犯」。
△「啾啾啾……」「哎喲!」
1978年,《綠巨人》也出了電視劇,一共5季,82集。主人公的扮演者有兩個人,班納博士是比爾·貝克比,綠巨人則是前健美冠軍盧·費里諾,後者在拍攝的時候全身刷滿綠漆,而且為了防止汗水把綠漆洗掉,還得經常呆在一輛有冷藏功能的房車裡候場。
這一版《綠巨人》像警匪劇,主角一邊對抗歹徒,一邊逃避警方追捕,這在當時的漫改題材里不太常見,觀眾很享受綠巨人、警察、歹徒的三方大亂斗。
△阿諾·施瓦辛格曾經是主演人選之一,但他身高「只有」1.88米,輸給了這位1.96米的盧·費里諾。
1979年的《美國隊長》則是一部97分鐘的電視電影。
△油膩。
這次美隊終於用上了「振金護盾」,終於能把盾牌扔出去打擊敵人,但道具是個劣質的塑料貨,撥一下就嘩嘩作響,風大的時候還會發生扭曲。主角在劇中舉止輕佻、亂開玩笑,和漫畫里正直木訥的美隊完全不同,堪稱顛覆。該劇在IMDb評分高達3.7。
與此同時,超級英雄還在美國以外的銀幕上野蠻生長。
1978年,日本東映出了一部《蜘蛛俠》電視劇,讓斯坦·李大為讚賞。
△斯坦·李做客日本東映,在辦公室里對日本《蜘蛛俠》一頓猛吹。
這部劇的畫風可謂入鄉隨俗,相當的日本了。
△哪位大佬告訴空姐,站在蜘蛛俠旁邊的是個啥?
△背景里那坨東西想必不會是斯坦·李客串的。
△這....這是死侍吧?(死侍誕生於1991年,也許有一半血統是來自日本蜘蛛俠。)
除了正規改編,美國本土以外還有山寨改編。比如早在1973年,土耳其就拍了一部長達81分鐘的超級英雄電影,名為《土耳其蜘蛛俠》。雖然不受漫威承認,但它實現了超級英雄之間的聯動,比《復仇者聯盟》可早多了。
△蜘蛛俠(左)、?(中)、美國隊長(右)。
△這麼騷的蜘蛛俠劇照,還不趕快存起來。
土耳其是個神奇的國家,只要你是一個知名的超級英雄,它就絕對不會放過你。
△1973年的《土耳其蝙蝠俠與羅賓》。
△1973年的《三個超人和瘋女孩》。
△1979年的《土耳其超人》。
印度人也不會收斂他們對超人的崇拜,先是在1980年推出了南印度版《超人》。空姐對這部作品的內容一無所知,因為片中人物說的是泰盧固語——南印度的語言。
△南印度超人的扮演者拍過300多部電影,還建立了自己的政黨,你就說牛不牛吧!
然後是1987年的印度版《超人》,故事跟克里斯托弗·里弗版的《超人》一樣,都是講超人從氪星爆炸中逃了出來、被(印度)人類收養,長大之後跟(印度)反派作鬥爭。這部片子穿插了不少無厘頭歌舞場面,有些特效鏡頭則是從美國原版《超人》偷來的。
△英語也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海報上的英文片名毫無顧忌。
繼續進步的90年代
1989年是超級英雄影視改編的一個轉折點,蒂姆·伯頓的《蝙蝠俠》公映了。
△聽到「蒂姆·伯頓」這個名字,很多文藝青年都心頭一暖。
這部片子預算只有3500萬,比11年前的克里斯托弗·里弗版《超人》還低,卻在北美斬獲2.5億票房,口碑更是優異,拿到了第二年的奧斯卡最佳美術獎。它的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是1986年的漫畫《黑暗騎士歸來》將蝙蝠俠的審美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3年之後,蒂姆·伯頓又拍了《蝙蝠俠歸來》,同樣叫好又叫座。這部片子得益於1987年的漫畫《蝙蝠俠:元年》,因為漫畫深化了貓女和企鵝人,而他們正是《蝙蝠俠歸來》最出彩的角色。
△「說,誰是最好的貓女!是我還是安妮·海瑟薇?!」
漫畫原著能提供更優質的文本,是影視改編升級的前提,但過程並沒有那麼順利。隨著蒂姆·伯頓退出蝙蝠俠系列,接下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永遠的蝙蝠俠》、《蝙蝠俠與羅賓》是這個系列的第三、第四部,參演大咖越來越多,口碑卻呈現斷崖式下墜,都是公認的爛片。
同期還有一些超級英雄的表現也不理想。
1990年有一版《美國隊長》,IMDb3.3分——因為劇組出了嚴重的財務問題,片子質量自然好不到哪裡去。比起1979年版美隊的聒噪, 這一版又獃滯得像塊木頭,甚至顯得毫無自信。他不再力大無窮,追捕壞蛋總顯得吃力;他不再飆車,甚至說自己會暈車;他不再講笑話,甚至很少講話。這部電影的特效相當拙劣,直逼70年代的水平。
△不管你們怎麼說,我自己覺得很棒。
至於1997年的《鋼人》和《再生俠》,不提也罷。
△扮演「鋼人」的是NBA巨星奧尼爾。他最好的演技還是在籃球場上。
超級英雄的電視劇在這個時期也是好壞參半。
1990年的《閃電俠》,每集成本150萬,在當時創下電視劇的最高紀錄,可惜因為收視不行,只播出一季就被砍了。
△閃電俠戰衣的抓絨質感很特別。女主角的髮型則富有年代氣息。
1993年,《新超人》在ABC電視台播出,它的核心不再是打鬥、探險,而是愛。這是大超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被塑造成一個「人」,觀眾看著他作為一個農家男孩,在大都市站穩腳跟,和心愛的姑娘步入婚姻殿堂,順便跟邪惡勢力作鬥爭。無論是審美還是特效水平,它都接近現在的美劇了。
△呃……空姐有點想收回對特效的評價。
真正繁榮的21世紀
到了21世紀,從老版《X戰警》三部曲、《蜘蛛俠》三部曲開始,超級英雄的影視化終於進入成熟階段,湧現出不少佳作,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或者應該叫《黑暗騎士》三部曲——達到藝術和商業的新巔峰,接下來就是漫威宇宙,電影界誰也不敢再小看「美漫改編」。在電視劇領域,DC的《哥譚》《綠箭俠》《閃電俠》反響都不錯,而漫威除了有《神盾局特工》壓陣,還在網飛開啟了「捍衛者宇宙」,《夜魔俠》《盧克·凱奇》《傑西卡·瓊斯》《懲罰者》都玩得風生水起。
但仍然不乏撲街之作。DC有2004年的《貓女》,2011年的《綠燈俠》,漫威則有2003年的《綠巨人》,2005年和2007年的《神奇四俠》系列,2015年的重啟版《神奇四俠》。其實大家都不怎麼會提起這些片子,甚至沒有吐槽的興趣,畢竟現在是超級英雄的黃金時期,連好劇、好電影都聊不過來。
回顧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之所以想到挖掘美漫改編的黑料,說起來有點羞恥,是因為空姐不小心看了幾集《武動乾坤》,想到一個蛋疼的問題——
我們的「網文改編」又處在哪個階段?什麼時候才能靠譜一點?(授權轉載)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俄女子培育貓咪新品種 網友震驚「酷似人臉」
※比奇T-34「導師」教練機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