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老師的種種稱謂,很多你都不知道

古代老師的種種稱謂,很多你都不知道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老師」一詞是對在學校中從教者的稱謂,「傳道、授業、解惑」是其基本職責。「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

19世紀末,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將「西學」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遂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里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其實,在「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經相當陌生——

「至聖先師」 孔子

夫子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山長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其出處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受業者眾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此後,「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元代時,各路、州、府都曾建有書院,設山長。明清沿襲元制,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院長,清末仍叫山長。廢除科舉之後,書院改稱學校,山長的稱呼廢止。

「亞聖」 孟子

師傅

古時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師傅這一稱謂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藝戲劇等行業的老師。

西席

也稱西賓,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其來源為這樣一個典故:漢明帝劉庄當太子時,曾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漢明帝雖貴為皇帝,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此後,「西席」或「西賓」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科聖」 墨子

宗師

原為掌管宗室子弟訓導的官員。《漢書·平帝記》:「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後逐漸演變為眾人所崇仰、堪稱師表的人。北宋孔平仲《談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徠山人也。文章學術,天下宗師,皆呼為徂徠先生。」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詞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種職稱,但在古代太學中則是講學的博士。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以及明清兩代的府學也都設有教授。

漢代教育家 董仲舒

學博

原為唐代府郡的學官。唐代府郡置經學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經教授學生,後泛稱學官為學博。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這人大是不同。不但無學博氣,尤其無進士氣。」

講郎

原為講授經書的官員。《後漢書·儒林傳》:「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穀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

唐代教育家 《師說》作者 韓愈

教諭

原為宋代京師小學和武學中的學官名。明清時期,縣設「縣儒學」作為一縣之最高教育機構,內設教諭一人,另設訓導數人。訓導是指輔助教諭的助手。府學教諭多為進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明史·職官志四》:「儒學:府,教授一人,訓導四人。州,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教諭一人,訓導二人,教授、學正、教諭,掌教誨所屬生員,訓導佐之。」

本文轉載自「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喂蚊帝:古人如何驅蚊
十首絕美元曲,讀一遍就愛上了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