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史上最大文物悲劇:8000袋「大內檔案」,當成廢紙賣四千元

史上最大文物悲劇:8000袋「大內檔案」,當成廢紙賣四千元

檔案是一個國家的財富,是人類記憶的重要載體。而在中國近代史上,就曾發生過一起特大檔案悲劇——八千麻袋事件,本應封存於宮廷的「大內檔案」,卻被人當成廢紙賣掉。

「大內檔案」,是指存放在紫禁城內閣大庫的檔案。庫內檔案龐雜,有詔令、奏章、硃諭、外國表章、史料、前朝書籍孤本。

1909年,內閣大庫牆角塌陷,修繕之時,人們將一批年代久遠的檔案移出庫外準備焚毀。恰被學部參事羅振玉發現,他翻閱後覺得這批檔案很有價值,於是上奏請求罷焚,後來,這批檔案被移至國子監保存。

1916年,北洋政府要建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便設故宮的午門樓,而這批檔案則被看成是博物館的基本藏品,於是被移至午門、端門存放。

1921年,財政困難的北洋政府教育部,盯上了這批大內檔案,他們將檔案分裝在8000個麻袋裡(重達15萬斤),以4000銀元的價格賣給了北京同懋增紙店造紙。

第二年,羅振玉在市面上看到正在出售的檔案後,便以12000元的高價將其買回,並招了十幾人整理編目。後期因財力不支,羅振玉將這批檔案以16000銀元的價格,轉賣給了清朝遺臣、收藏家李盛鐸。

1928年,李盛鐸又把大部分檔案轉賣給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此時的檔案大約只剩10萬斤,專賣價格為18000元。經過研究所工作人員的整理、編輯,出版了《史料叢刊》和40冊明清史料。

抗戰前夕,史語所又將部分檔案攜至南京,後遷到台灣。剩下大約5萬斤,約1700麻袋的檔案,被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接收。1958年,將剩餘檔案進行了大規模清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明互鑒 的精彩文章:

600多年的古沉船「浮出」水面,挖掘出的元青花,10億也買不到!
他把快樂藏在眉眼中,用匠心賦予作品新生命

TAG:文明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