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恆星的質量不能肆無忌憚地增大?

為什麼恆星的質量不能肆無忌憚地增大?

在我們地球人看來,太陽是個名副其實的龐然大物,它擁有相當於33萬個地球加在一起的龐大質量。不過在恆星的世界中,太陽也只是個平淡無奇的普通角色罷了,宇宙中有更加巨大的恆星,無論是質量還是亮度,它們都要遠勝過太陽。這些恆星中的巨無霸同太陽這樣的小兄弟們相比,不但在身材上差別巨大,形成和演化過程也有著諸多不同。對於它們,天文學家還未能充分了解。

突破極限的巨無霸

2010年7月,英國天文學家的新發現一舉刷新了人類所知最大恆星的記錄,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他們利用位於智利的望遠鏡對兩個遙遠的星團進行了觀測。其中一個星團身處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165000光年,裡面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年輕的恆星。在這個星團中,天文學家辨認出了數顆非常巨大的恆星,其中有一顆質量甚至達到了太陽的265倍。而且,由於這種超大質量恆星一直在拋出大量的物質,所以這顆恆星過去質量更大,據估計,它在剛誕生的時候質量足有太陽的320倍之多!

這顆恆星由於質量非常大,內部壓力大,所以核反應速度極快,發出的光也就非常強,要1000萬個太陽合在一起發出的光才能和它相抗衡。由於燃燒過於劇烈,這顆年齡僅有100萬年的恆星已經步入了中年階段,它也將很快燃盡自己並在一場巨大的爆發中結束生命。如果把這顆星放到太陽的位置,由於它超強的引力,地球公轉速度加快,一年將會縮短到3個星期,當然,沐浴在它發出的超強紫外線中,地球上是不會有生命的。

找到超大質量恆星實屬不易,因為它們數量稀少,而且壽命短暫。過去天文學家曾估計,恆星質量不會超過150倍太陽質量,而這次發現的265倍太陽質量恆星大大超出了這個上限,這也對傳統的恆星形成理論提出了挑戰。

無法承受的光明

恆星們的體重相差懸殊,以太陽質量作為1個單位,大的上百,小的只有十分之一。但不管怎樣,總是在一定範圍之內的,既不能太小,也不能無限大。恆星質量為什麼存在這樣的限制呢?下限存在的原因簡單明了,小於0.08倍太陽質量的天體核心壓力太小了,所以溫度不夠高,無法引發核聚變,不能成為真正的恆星。至於恆星的質量上限,則和它們發出的光有關。

我們沐浴在陽光下的時候,會承受陽光的壓力,雖然感覺不出,但光施加的壓力是的確存在的。這種壓力是由於光子碰撞物質中的電子而產生的,被稱為光壓。人們設想的在太空穿梭的太陽帆,就是靠陽光的推動在太空航行的。同樣,恆星的光發出來的時候,也會推動組成自身的氣體運動。

在恆星形成的過程中,恆星會吸收周圍的氣體,不斷長大,隨著質量的增大,恆星溫度不斷升高,發出的光也在不斷增強,光推動氣體的力量(實際上是光壓)當然會越來越大。雖然引力也在隨著質量增長,但是沒有光的力量增長的快。這樣當恆星質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光的推力超過了恆星的引力,就會阻止氣體落入恆星,從而導致恆星生長停止。

所以,恆星會存在一個質量的上限。不過在計算這個上限的時候,天文學家們遇到了一些麻煩,恆星形成中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多,所以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數字,得到的結果從幾十到數百太陽質量不等。

為了明確恆星質量上限,天文學家求助於觀測。2005年,美國天文學家對圓拱星團進行了觀測,這是銀河系中質量最大的一個星團,裡面所有恆星質量加起來相當於太陽質量的11000倍。根據統計規律,如果恆星質量不存在上限的話,這個星團中應該會有質量超過太陽500倍的恆星,然而實際觀測發現,這個星團中最大的恆星是130倍太陽質量。根據這些觀測,天文學家估計,恆星的質量上限應該是150倍太陽質量。

但最終這個上限還是被新發現的26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無情地突破了,接下來,天文學家們需要重新檢查自己的恆星形成理論,來解釋新的觀測事實。有的天文學家認為,這顆恆星冠軍是兩顆恆星合併形成的,但也有人認為,它誕生的時候就這麼大。大家唯一的共識就是,恆星質量還是存在上限的,只是這個上限提升了至少一倍有餘。

不受限制的遠古巨獸

雖然現在的恆星受到限制,質量不能過大,但曾經有一類恆星卻根本不在乎這個上限,它們的質量也大得離譜,這種「無法無天」的恆星就是宇宙中的第一代恆星。

第一代恆星之所以和現在的恆星不同,不是物理規律不同,而是因為宇宙中物質成分古今有所不同。第一代恆星形成的時候,宇宙中只有氫和少量的氦,正是這些恆星本身通過聚變反應製造出了重元素,而這些元素則成為了後輩恆星的原料。

第一代恆星和現在的恆星一樣,都來自於巨大的星雲。這類星雲中由於引力的作用,氣體會不斷向本來比較密集的區域聚集,最終密集區從整塊星雲中分裂出來,然後繼續收縮並吸積周圍氣體,從而形成了恆星。這塊分裂出來並最終變成恆星的星雲碎片,質量大小和原來星雲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碎片的質量就越大。

形成第一代恆星的星雲由氫組成,輻射很弱,熱量散發不出去,所以溫度比較高。溫度越高,星雲中分裂出的恆星質量就越大。而後來的星雲裡面摻雜了其他元素,輻射比較強,熱量更容易流失,所以溫度較低,這樣分裂出的恆星質量比較小。所以第一代恆星從星雲中分裂出來的時候,質量就比後來的恆星大上千倍,在起跑線上就遠遠超越了後輩們。

我們剛才說到,光的推動讓恆星無法繼續吸積氣體而停止增長,但是第一代恆星剛從星雲中分裂出來,質量就已經非常大了,即使不再吸積氣體也已經是超大質量恆星,所以可以完全無視所謂的質量上限。據天文學家推測,第一代恆星的質量範圍在100到1000個太陽質量之間,可以說是真正的龐然大物。

隨著宇宙環境的改變,重元素變多,這樣巨大的恆星已經不會再誕生了,它們彷彿是隨著時代逝去的遠古巨獸,只留下了「化石」——它們製造出的重元素。如果我們要尋找最大質量的恆星,只能藉助望遠鏡,去探索宇宙早期的太空中的那些大怪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刺激誘人的火星崗位
水波布下數字羅網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