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余世存:《道德經》不僅修心,也能治身

余世存:《道德經》不僅修心,也能治身

圖片來源網路

人一定要找一個真正立得住的參照系,找絕對的時間也好,天神也好,上帝也好,總之是要找一種至高的精神、一個超越的東西來做背景,去打量我們的生活,否則我們都會被潮流裹挾,陷入虛榮和虛無而不自知。

——余世存

若要說外國人最熟知的中國古代聖賢,非老子莫屬。《道德經》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不少西方哲人對老子評價極高,哲學狂人尼采就稱讚《道德經》「像一個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也是諸子百家中最「神秘」的一個。老子是否確有其人?具體是什麼身份?一直眾說紛紜。歷史上正統的老子傳記,也只有司馬遷的區區幾百字。

可是學者、詩人余世存卻通過查找史料、實地調研,挖掘細節,合理推演,寫出了20萬字的《老子傳》。他將5000字的《道德經》全部不著痕迹地融進各章節中,通過講述老子的愛情、友誼、教育和仕途人生,探索了《道德經》思想的緣起。

01在讀經中尋找人生參照

為什麼要寫這麼一部吃力又可能不討好的作品?這不僅是余世存作為一個「讀經生」的自覺,幫助讀者消除與《道德經》這樣的經典作品之間的「時差」,也與他年輕時就與老子結下的不解之緣有關。

余世存的讀經生涯已有十多年,他將老子、莊子、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等我國古代偉大學者、思想家的學說和經典作當代解讀,先後出版了《非常道》《家世》《人間世》《大時間》等作品,關注點從國家到人間家世,從世道人心到東方智慧。

而老子及其《道德經》,是余世存進入諸子百家及其傳世經典的開始。

在北大讀書時,他就手抄過《道德經》;畢業四五年後,因為沒有達到世俗眼中的「成功」而陷入自我懷疑的他,從老子那裡悟到了應該反省自身的不足。

之後,他跳出體制,選擇做一個純粹靠寫作來養活自己的獨立知識分子,生活卻因此陷入困頓,又是老子和《易經》給了他在人生低谷時耐得住寂寞的勇氣,「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余世存說:「讀老子可以培養一種獨立、自鑄人生的個體主義精神。老子思想中強調抱元守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人要想好自己一生做什麼,持之以恆,專心致志地守住它、實踐它;而不要做社會遊戲的工具、羊群,隨風倒。」

02多維的《道德經》

對於《道德經》中的大眾感覺玄妙又爭論頗多的「道」,余世存認為就是一個源代碼,「人在社會上生活,要找到人生的源代碼,這個源代碼有可能是上世,有可能是佛陀,對我們中國人來講,感到最親切的還是『道』,它講的是天地人之間的一些規律。」

《道德經》還有一個有趣之處是,它的層次是多維度的,每一句話不但可以做低維度的理解,還能做高維度的理解。

比如「治大國如烹小鮮」,雖然講的是治國理政的思想,但也可以看作是對於身體的態度。從身體形態的角度理解,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也應該像煎一條魚一樣,不能老去翻它,不能老折騰。

又如現代人常無可避免地被消費主義裹挾,可是,如果能讀懂「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便不會因此焦慮而患得患失。

03《道德經》的治身之道

近幾年心靈雞湯和養生知識的流行,反映出了一個社會現實:很多人都在不由自主地被社會的所謂主流價值觀裹挾,精神上越來越焦慮,這些焦慮、不安最終都會映射到身體上,變成身體的背叛和病變。

余世存認為,最好的治病應該是治療未病,防患為先,在這方面,《道德經》能夠提供不少實用的方法。

因為道家尤其道教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便是身體問題,所以《道德經》中不僅有對病理的認識,也提供了不少身心安頓的建議,裡面的很多話都可以運用到人的身心狀態上來。

如「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意思為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癟,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

天地如此,人的身心不更是如此。生命就在呼吸之間,因此,把握好了呼吸,就能把握好自身。

很多武學門派也是從《道德經》里得到啟發而產生,比如太極拳,一代武學奇才李小龍也曾把陰陽學說應用到武學之中。而武林人士秘傳的「心法」,其實就是呼吸的法則。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生前寫的最後一幅字,竟被現代人丟到了廢品站!
六六大順六月六,六六無窮六六福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