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接納情緒的人
1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學著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可是,我們真的想成為這樣的大人嗎?
最近,機緣巧合,我結識了一位叫玉婷的姑娘。她是中科院的在讀博士,整個人都流露著理性淡然的氣息。我問她,你是不是從來沒有情緒失控過?她笑著說,當然不是。
曾經她的學術論文被期刊拒稿,她在食堂里一邊吃飯,一邊痛哭流涕。她告訴自己,不就是退稿嗎,就算延期畢業又怎樣,天又不會塌,冷靜些好嗎?可心裡另外一個聲音卻在說:「你當然可以難過,這種情況,你理應感到難過的。」
當接納難過這個現實後,她竟然慢慢平復了情緒,心安理得地化解了自己當時的處境。
她的這番話讓我意識到,原來真正聰明的人,都是懂得接納情緒的人。面對情緒,我也曾一度陷入困境:覺得自己不再那麼容易捕捉並感知到毫無緣由的快樂;覺得自己會因為無法抑制焦慮而在情緒低谷中不斷陷入自責;覺得自己整天擔心活得寡淡卻又在每次情緒來襲時如臨大敵……
我想變得剋制、理性、不動聲色,卻在這種汲汲以求中,得失心愈發嚴重。玉婷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對待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除了對抗與壓制,我們也可以選擇先接納。
接納情緒,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無能。不論歡樂還是憂傷,興奮還是焦慮,它們都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2
今年八月,我參加了陳坤的公益項目「行走的力量」,在滇西北行走五天。
一起參加行走的華瀟,在聊天時提到他曾經單獨出遊、所有行李被洗劫一空的經歷。單反、護照、備用手機,甚至內褲都通通被偷,氣憤、失落、迷茫等一系列情緒瀰漫心頭,甚至想一氣之下掉頭回家。
但一通糾結後,他還是決定買買借借,硬著頭皮繼續接下來的行程。「那趟旅行中,最後我所有的不開心都被無與倫比的美景所治癒。而經歷的一切也只成經歷,成為我現在與你們聊天的談資。」
曾經的經歷與彼時的心情,都會成為我們回首時可貴的體驗。就如黃永玉先生曾經說的那樣:「失戀是一種美極了的美感,可惜當事人從不細細享受。」
換一個角度,負面情緒可能也在為我們提供深刻內觀與自省的機會,讓我們得以探索內心的豐富程度。所以,要學會接納情緒,並好好體驗它。
3
陳坤也分享了自己一次情緒失控的經歷。由於發現自己的茶室被人佔用,他氣急敗壞地向身邊人發了脾氣。事後,他懊惱並反思,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憤怒,最終得出結論,並坦然告訴了在場的大家——由於自己內心深處有一種隱性情緒,叫作傲慢。
我驚訝於他的直言不諱,但更相信他所說的,每次情緒過後都應該想想情緒為什麼會發生。「無論我們是在哪個階段才覺察到它真正攜帶的信息,每一次情緒的出現都是具有智慧和價值的。」
接納情緒,學會反思,實則更是在認識真實的自我。但接納情緒,並不代表著放任自流。
舒婷說,因為是情緒,所以應是無跡可尋。情緒往往沒有是非之分,但它所誘發的行為卻通常有善惡之別。當我們能夠以坦然的心態接納情緒、以反思的態度考量情緒時,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
行者阿瑢姐告訴我,五年前的一次情緒爆發,她一怒之下將家裡的液晶電視砸壞,後來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傷害性的舉動。從那之後,每次生氣時,她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當時的狼藉一片,眼前的憤怒也隨即偃旗息鼓。
參加「行走的力量」過程中,滇西北的天氣陰晴不定,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驟雨淋漓。走過了樹影婆娑,我猛然想起嚴歌苓曾經說過:「走過斑斑樹蔭的時候,像是走過了自己心中明明滅滅的悲喜。」
置身其中,我似乎感覺自己曾經的困惑有了答案。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自然的,我只有接納它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情緒管理,也才能實現一個更好的自己。
關注勵志一生微信: wwwLZ13cn (長按複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勵志文章。
TAG:勵志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