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學家嘗試在東南亞剿滅抗藥惡性瘧原蟲

科學家嘗試在東南亞剿滅抗藥惡性瘧原蟲

瘧疾隱藏在東南亞偏僻的村莊和森林深處

4月,受一種被稱為samrong的珍稀熱帶豐產作物的誘惑,人們成群冒險進入柬埔寨東北部的森林。在荒野中徒步行走數日後,一些穿行者帶著大量的皺巴巴的種子回到家中。這些種子因可作為特色點心或者傳統中藥的原料而售價高昂。但很多人很快生病了。56歲的水稻種植者Khong Chhoem說,回來幾天後他便開始發燒,肌肉疼,眼睛也疼,有時還會做難以忍受的噩夢。一名醫務人員告訴Chhoem,他在惡性瘧原蟲測試中呈陽性。這是引發瘧疾的寄生蟲中最致命的一種。由於瘧疾的「浪潮」正在橫掃該地區,藥物非常短缺。Chhoem最終發現了一艘攜帶其所需藥物的船隻,並且痊癒了。不過,在此期間,蚊子可能吸走其血液中的寄生蟲並將它們擴散到其他人身上。

在經曆數年衰退後,瘧疾的感染率在柬埔寨東北部似乎有所上升。在那裡,人們正在向蚊子遍野的叢林更深處進軍,以尋找木材和諸如samrong等季節性貨品。這為惡性瘧原蟲的繁盛——同時需要人類和昆蟲宿主——提供了機會。當然,還有其他「貢獻者」,比如使寄生蟲得以逗留和擴散的治療上的延遲以及被稱為以青蒿素為基礎的綜合治療(ACT)的標準瘧疾藥物效價出現驚人下降。

這裡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將對整個世界至關重要。瘧疾仍是低收入國家最大的殺手之一。據估測,每年的死亡人數為45萬~72萬人。儘管東南亞只佔全球瘧疾病例數的7%,但其作為能抵抗任何「扔向」它們的藥物,然後擴散到其他地區的瘧原蟲品種的滋生地而擁有臭名昭著的歷史。

抗藥性增加

青蒿素藥物是治療瘧疾的黃金標準,但導致該疾病的寄生蟲已經進化出能擊敗這種藥物的突變。

大多數瘧疾死亡案例發生在非洲。但東南亞產生了若干種對藥物有抗性的瘧原蟲品種——有時帶來災難性後果。

瘧疾死亡案例在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早期顯著上升,部分原因在於一種從柬埔寨擴散的對氯喹產生抗藥性的瘧原蟲品種。從2005年開始,隨著ACT在非洲的廣泛使用,死亡人數再次下降。

如今,研究人員正試圖密切注意對青蒿素以及一些被用於ACT的合作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瘧原蟲品種的出現。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的首個跡象出現在柬埔寨的拜林市。在那裡,該藥物已被用了一段時間。

相關研究將對青蒿素的耐藥性歸因於一個被稱為Kelch 133的基因中的突變,並且在整個地區確認了這種突變體。

ACT的合作藥物仍能擊敗擁有Kelch 133突變的感染。但在2008年,柬埔寨研究人員收集到一種也對標準合作藥物——哌喹擁有抗性的瘧原蟲品種。

這個擁有雙重抗性的品種已擴散到泰國、寮國,並在2016年擴散到越南南部。

令人擔憂的是,一種擁有三突變體並且也對甲氟喹藥物有抗性的瘧原蟲,在柬埔寨北部得以確認。

隱蔽的微生物

最新發現表明,清除瘧疾任務比預想的更加困難。醫務工作者通常利用簡單的快速診斷測試(RDT)診斷瘧疾:針刺採集的血液被加到試紙上,如果檢測到來自惡性瘧原蟲的蛋白質,試紙便會迅速變紅。這種測試足以將瘧疾導致的發燒同其他感染區分開來。但位於泰國曼谷的瑪希敦大學分子生物學家Mallika Imwong懷疑,一些人是否可能攜帶了很少的寄生蟲以至於不會因此患病,或者在RDT中表現出來。為探尋真相,她利用被稱為實時聚合酶鏈反應(PCR)的敏感方法,分析了從柬埔寨、緬甸和越南船運過來的小瓶血液中的寄生蟲DNA。2015年,Imwong報告稱,平均而言,僅有1/4的瘧原蟲感染被常規RDT檢測到。這種不一致有時非常明顯。「我真的非常震驚。」Imwong說,「在其中一個村莊,只有4%~5%的人在RDT中呈陽性,但68%的人被感染。」

研究人員尚未發現這些寄生蟲如何或者為何能在人體血流中以如此低的水平持續存在。無論原因如何,有跡象表明,當條件合適比如雨季開始時,這些隱蔽的微生物便會繁殖。

知道靜悄悄的感染存在是一回事,但真正找到它們又是另外一回事。衛生官員表示,對在大湄公河次區域收集的小瓶血液開展PCR分析是不現實的。相反,醫務工作者需要的是這樣的快速診斷技術:藥劑不用冷藏且無需實驗室設備,他們也不用接受特殊培訓,同時即便在寄生蟲很少時,仍能將其檢測出來。

最後一英里挑戰

美國杜克大學全球衛生研究所瘧疾研究人員Myaing Nyunt相信,瘧疾這一共同敵人或許有助於將敵對勢力團結起來。她在踐行這一希望。Nyunt如今正在同緬甸的政府研究人員合作。她擠進一輛吉普車的后座並且坐到緬甸媒介傳播疾病控制部官員Zaw Lin旁邊,然後解釋了為何決定政府研究人員合作。因為沒有對抗瘧疾的速戰速決之計——缺少強大的疫苗,對抗該疾病的鬥爭需要可持續的衛生系統。作為一名科學家,Nyunt說,儘管她能開發出一流的消滅瘧疾的方法和工具,但如果政府不將其付諸實踐,這些將變得無關緊要。

總是很坦率的Nyunt說,同政府緊密合作的決定讓她的研究變得緩慢而艱難。總是有各種會議要參加,要從頭開始建設實驗室,學生也需要長期的指導和經濟資助。「我們討論的是一個自上世紀60年代起便缺少資助且不健全的衛生系統。這不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變化。」Nyunt說,「但你必須這樣做,因為改變總是從內部發生。」

如果Nyunt等人正在緬甸中部實地試驗的新診斷方法奏效,Zaw Lin將幫助政府決定是在熱點地區未雨綢繆地分發ACT藥物,還是利用新的測試方法定期對這些地方的人們進行篩查並且治療測試呈陽性者。他並不迴避該國的衝突。除了政治的不穩定性,Zaw Lin和其他公共衛生官員發現自己正努力維持對其使命和其他健康問題的熱情。但Zaw Lin直接目睹了如果瘧疾不被徹底消滅將如何死灰復燃的過程。上世紀90年代,瘧疾在緬甸捲土重來,正如柬埔寨和若干其他國家目前的情形。

失去在湄公河地區同瘧疾鬥爭的動力會成為一場災難,因為那裡是抗藥性的「大本營」。「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後一英里挑戰。」Zaw Lin說,「如果我們不能消滅瘧疾,死亡會像隱藏的炸彈一樣爆發。」(宗華編譯)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基因魔剪」安全性再遇挫折:編輯成功或意味增加患癌風險
《柳葉刀》發研究結果證實中國方案破解心血管世界難題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