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亮:因為好玩兒才創作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繪本藝術家熊亮留著仙人胡,戴著方眼鏡,眼睛裡蓄著笑,話語詼諧,頗具東方氣質。最近他因入圍國際安徒生獎而備受關注,被評為「代表中國繪本創作最高水準」的作者。實際上,他在做的事情遠遠超出了童書插畫師這個職業的範疇。他擅長在無聊之中找尋新鮮,熱衷於推翻自己,不囿於固定的東西。
> 《鬼子母》
兒童繪本讓熊亮走入了公眾視野,獲得了讚譽和名氣,然而這只是熊亮諸多個探索嘗試中的一面,他不僅畫出《小石獅》和《二十四節氣》這樣溫柔的繪本,也創作了《尋暗集》這樣直面黑暗的深邃作品。作為繪本作者,他機敏靈活,洞察孩子的世界,永遠在尋找新鮮的視角和未曾被訴說的故事,創作出普世易懂受大眾歡迎的繪本作品。他也是一個堅持的作者,跟隨自己的節奏創作,心無旁騖地沉浸其中。他可以將一個故事存儲十年,再拿出來續寫。
> 《悟空》
除了繪本創作之外,熊亮的涉獵也十分廣泛,從主流文化跨越至亞文化,他在哪都玩得起勁——畫水墨、寫散文、將戲劇從舞台搬到紙上、張羅展覽、嘗試兒童藝術教育、還把工作室經營得有聲有色。他可以一本正經地跟人探討兒童心理學、教育和社會問題,也能思維跳躍地聊小眾音樂和文學。他的公眾號偶爾更新,都是一些隨性無厘頭的故事,讀起來像個自言自語的游吟詩人。很難找到準確的形容詞來概括熊亮,但可以說,他是個有趣的人。
> 《二十四節氣》
2002年,熊亮來到北京,同年女兒出生,他的創作風格從年輕時的陰鬱漸漸變得溫暖童真。在此之前,他叫 「熊暗」,有了女兒後,他以「熊亮」的身份開始創作兒童繪本。2003年,他完成了《小石獅》。這本講述鄉愁的簡單的小書,被評為2005年台灣誠品書店十大好書和「開卷」最佳童書,還被譯成不同文字去往世界各國。《小石獅》畫面溫柔又寂寥,一共只有173個字。是小鎮上的一座石頭雕刻的小獅子的自述。看似簡單的故事,微小的細節極為動人,融入了作者巧妙構思的結構,使得讀者能夠從平靜的敘述之中體會到有關故鄉的悠長深沉的感情。
> 《月亮上的筵席》
2009年,中國本土繪本開始興起。同年,熊亮創作了另類的《梅雨怪》。這是一個孤獨、任性、有著怪異幽默感的故事。主角是潮乎乎的梅雨怪,他住在不停下雨的大雨山。他腳上長出蘑菇,牙縫裡長出青苔。梅雨怪淡定地把這些東西摘下來熬成湯,邀請陰暗角落裡的朋友——螞蟻,鼻涕蟲一起喝掉它,天氣再差,他也要在晚飯後去爛泥里散步看朋友。在每年唯一一個晴天,所有生物都出來曬太陽和聚餐。緊接著,就又是雨天了。《梅雨怪》的畫麵灰暗模糊,與主角里朝夕相處的怪異潮濕的東西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讀到最後卻又覺得這些生物以一種特有的方式和諧平靜地生活相處,甚至還能享受生活中的情趣,這種反差令人覺得莫名溫暖。
熊亮在兒童藝術教育領域也做了有趣的探索。他的工作室開發了屬於孩子的藝術課,讓孩子們從中國傳統中的古典故事裡獲取靈感,再用水墨、印刻、剪紙等多元創作方法,將想像呈現出來。熊亮還喜歡打詠春拳,每天都會練習。他說:「武術是需要按照套路和標準長久練習的。但是實戰也遵循這些就要挨打。因此『放空』最重要。創作也一樣,經過深思熟慮和長期訓練,熟知每
個橋段,但絕對不能靠它去構思。如果按照慣常經驗去創作,寫出來的就是
一個教育型的故事,沒有驚喜。創作給孩子看的故事,要放棄很多既有的東
西。經驗這個詞讓人覺得沉重,不好玩,不幽默。徹底不帶經驗才算是真正有
童心。」
> 《年和男孩》
談及這次獲獎提名和使命感的問題。他揶揄說:「一般來說,獲獎是因為一
個畫家堅持了某種他獨有的東西,比如我身上保留著一些中國傳統繪畫的東
西。所以不是因為我哪裡做得很『大』而獲獎,恰恰是因為我的『小』。可能是
他們覺得我挺可憐,居然堅持了那麼久。」而使命感,他還是有的,只不過對
熊亮來說,使命並不是要去擔負和振興中華文化之類的宏大片語。他的想法
更加簡單,那就是讓傳統文化的傳播變得有趣起來。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波蘭插畫家Michal Sawtyruk用簡單的筆觸勾勒出生活場景
※手工藝可以成為藝術嗎?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