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上海製造:「好馬」,才有資格配好鞍

上海製造:「好馬」,才有資格配好鞍

特斯拉進入上海,是上海實施製造業轉型升級計劃的一項重要成果,體現了上海對發展高端製造業的重視,代表了上海市製造業轉型的方向。當前,需要加大對現有製造業從業人員隊伍的教育培訓,逐步提高他們的素質,適應上海製造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原文 :《重視製造業從業人員素質》

作者 |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人口所副所長 周海旺

圖片 |網路

2018年7月10日,美國汽車企業特斯拉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斯克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協議,將在上海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超級工廠。這家預計2020年前後建成、年產量達50萬輛的工廠,不僅將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家超級工廠,同時也將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特斯拉進入上海,是上海實施製造業轉型升級計劃的一項重要成果,體現了上海對發展高端製造業的重視,代表了上海市製造業轉型的方向。

上海製造業就業的現狀和問題

過去20多年來,上海市產業結構快速轉型,三次產業中二產的比重越來越低,三產比重迅速提高,1990年上海GDP中二產比重為64.7%,2000年下降到46.4%,2010年下降到42.3%,2015年下降到32.2%。為了維持上海經濟中心的地位,避免出現一些特大城市產業過度空心化的現象,保持上海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上海市提出了到2020年三產中二產比例不低於25%的目標要求。由於採取各種有效的政策措施,進入「十三五」以來,上海第二產業在GDP中快速下降的趨勢得到了遏制,2017年上海GDP中二產比重保持在30.7,2018年第一季度的最新數字是29.58%。

製造業是上海二產中的核心產業,對上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意義重大。製造業從業人員的規模、結構、素質對上海製造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上海製造業就業情況並不是很理想,2010年上海製造業從業人員為341.42萬人,2015年為351.03萬人,2016年為341.82萬人,「十二五」以來上海製造業的就業規模雖然波動不大,但是就業人員結構並不十分理想,主要表現在:

一是製造業從業人員以外來人口為主,戶籍人口從事製造業的比例較低。2015年來滬農民工家庭的調查顯示,近一半的外來人口從事製造業,佔比達到了49.8%,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相比,外來人口從事製造業的比重提高7.5個百分點,全部製造業從業人員中外來人口佔六成以上,外來人口已經是上海製造業的主力軍。

二是製造業人口受教育水平雖然在逐漸提高,但與先進位造業勞動力需求仍有差距。上海外來從業人員的總體受教育水平較低,初中及以下佔比在一半以上,因此以外來人員為主的上海製造業從業人員整體受教育水平較低。據統計,上海製造業從業人員中具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從2000年的9.96%提高到2010年的21.70%,2015年進一步提高到27.23%,但是與上海發展高端製造業的需要相比,目前的人力資源結構還很不適應,一些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

上海製造業發展未來仍然需要引進大量外來勞動力

未來上海製造業勞動力供給情況不樂觀,仍然需要引進大量外來勞動力。由於上海戶籍人口長期以來保持很低的生育水平,最近15年以來平均每對夫妻生育的孩子數量不足1個,在2014年放開單獨兩孩政策以及2016年全面實施兩孩政策以來,上海的生育水平也只是短期反彈,2017年又下降到1左右的低水平。長期過低的生育率,造成上海戶籍人口勞動力供給不足,從2008年以來上海戶籍勞動年齡人數已經連續10年減少。上海製造業從業人員主要由外來勞動力提供,展望未來,這一局面仍將長期保持。

我們以2015年為基準年,未來按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7%,地區生產總值年均6%、6.5%和7%的低、中、高增速進行測算,至2020年和2025年從業人口總數,根據上海三次產業從業人口現狀結構、未來產業結構展望及參考國際經驗,以及總就業人口預測結果,我們測算出第二產業從業人口數,以及其中製造業的從業人員數量。結合對本市戶籍勞動力供給前景的預測,我們計算出到2020年上海經濟發展按照6%的增速,需要290萬外來人口來滬從事第二產業,其中製造業需要220萬人;經濟增速要達到6.5%的速度,則需要300萬外來人口來滬從事第二產業,其中製造業需要228萬人;經濟增速達到7%,則需要310萬外來人口從事第二產業,其中製造業需要236萬人。2025年,上海經濟發展要達到低方案6%的增速,需要230萬外來人口來滬從事第二產業,其中製造業需要175萬人;經濟增速要達到6.5%的速度,則需要247萬外來人口來滬從事第二產業,其中製造業需要188萬人;經濟增速達到7%,則需要265萬外來人口從事第二產業,其中製造業需要201萬人。

促進上海製造業轉型升級需要改進就業政策

既然上海難以改變製造業以外來人口就業為主的局面,我們就要改變現有的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吸引外來人才進入上海的製造業,加大對現有製造業從業人員隊伍的教育培訓,逐步提高他們的素質,適應上海製造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第一,要高度重視先進位造業在上海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加快改革製造業中有關人才引進和使用政策。要加快改革全市人才引進和評價制度,鼓勵和支持中小製造企業引人用人。要改革本市人才引進政策,改變傳統的「學歷+職稱」的人才認定和統計標準,按學歷、職位、薪酬建立人才的知識、能力、業績等多元素質的統計標準,充分發揮中小企業人才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積極作用。落實「有用即是人才」的觀念,不能單純強調學歷和職稱,把一些沒有規定學歷和職稱的高級技工、民營企業家、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也納入人才行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對急需人才的需要。

第二,改革製造業人才引進、使用和管理政策,加快全球人才集聚。改革製造業緊缺國際人才的引進政策,加強吸引人才的地區品牌優勢,積極引進海外人才。要積極鼓勵我國的海外留學人才回上海發展,為他們提供創新創業的優質平台。要鼓勵外資研發機構和技術中心把地區總部放在上海,提高上海的技術研發能力,為更多人才來上海從事研發工作提供就業機會。要積極調整製造業結構,促進新型產業園區和創新小鎮建設。要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人才管理機制。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破除人才國內外流動的障礙。要改革國際人才的認定標準和簽證制度,讓世界一流人才來去自由,為他們提供更多便利,充分發揮市場在國際人才流動和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第三,改革居住證制度和戶籍制度,吸納外省市年輕勞動力進入,防止人口調控帶來製造業勞動力短缺和成本過快增長。完善上海人口遷移制度和居住證制度,圍繞上海重點行業的發展需要加快人才集聚。為了加快上海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要適當放寬對外省市人才遷入的限制,放寬居住證轉上海戶籍的限制。傳統的人才認定、使用和薪酬標準已經不適應上海新型製造業發展的需要,要真正落實中央提出的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上海要調控人口規模,但不能控制人才。要引導本地勞動力認清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性,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減輕對外來勞動力的過度依賴。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23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一定要到上海來看展?
「動力」與「秩序」:開拓近現代中國哲學史的新空間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