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秦走到蜀,這意想不到的『白露』之美

從秦走到蜀,這意想不到的『白露』之美
















「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寫道,約1300年前,他在這個節氣有過一次短暫的暇游,欣賞奇石異樹,與翕然自得的魚鳥共享秋實之美。而在九月伊始,白露初凝的時分,路虎「發現24節氣之旅」也繼續前行,持續發現並呈現當代中國的詩情畫意。




今年,路虎以「發現中國24節氣」為主題,攜手知名雜誌及國內人文地理專家,駕駛充滿探險精神的路虎發現家族車型,探尋不同時節物候特徵及人文習俗,發現大自然跟隨傳統時間劃分法向我們展示的微妙氣象差異、隱藏的奧義和趣味;更深入追尋與此相關的故事,生動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此外,途中也融入了家庭的天倫之樂,悠遊中增添許多溫情。在白露這個節氣,我們從隴南出發,經過青木川古鎮和劍門關,飽覽蜀地風光,而後在峨眉之巔找到昔日漢武帝承露的痕迹,經受了一次甘露帶來的文化洗禮。















出發前,我們先談這個節氣。很多人會很自然地想到《詩經》里的句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部優美的文化經典,其中「風」之篇章,許多採集自西周道春秋前後民間的歌謠。關於白露的句子,便是出自「秦風篇」。周時的「秦」地,在今天地理上,包括陝西大部分地區及甘肅東部。可以說,這裡正是白露的起源之地,也因而成為了我們旅途的起點。







古籍對這個節氣有許多記載,正如你在視頻中看到的標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一部傳統的「時間之書」,其中這樣寫白露:「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書中還注意到鳥的生息: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這是樸素的自然觀察,以物象標識時間。古代關於季節也有篇章劃分,秋天分為孟秋、仲秋和季秋,而白露,標誌著孟秋結束,而仲秋開始。






節氣催生應時風物,民俗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南京的白露茶、蘇浙地區釀造的白露米酒以及福州的龍眼。白露習俗各地不同,但有兩大主題,一來感謝自然與神祇的庇佑,如太湖地區會在白露祭禹王,而陝南部分地區則會掃天婆、立棒槌,祈禱天氣清明;二是注重人本身的養生,即品嘗剛提到的時令飲食,避開秋天屬性中「金」的肅殺之氣,日久天長,成為日常儀式以及流傳至今的生活方式和中國人潛意識。更多風物、習俗、故事與詩文,還要留給大家去探索。在這次小旅程的後面,我們要提到的最有名的一則。












出發地在隴南,古代秦人的祖地所在,也是《詩經》中記載的白露的源頭之地。遙望古長安,雖聽不到「萬戶搗衣聲」,但憑靠路虎發現神行,我們思緒也神行到幾千年前,遙想昔日漢武帝在建章宮中對著承露台沉思,然後起程,不只追隨歷史的腳步,也帶有詩意的追尋。







綿綿秋雨中,通過車窗所見,山林清秀、三秦民居錯落有致,還有水網密布,這也引起了小朋友好奇的詢問。地方志記載中,有「八水繞長安」以及「秦川陸海」的說法,講的便是這片古老土地地形的複雜,平原與山嶺構成的陸地中,交織著河流、湖泊與池沼形成的水系圖,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涇河和渭河,漢語中「涇渭分明」的成語說的就是它們。在漢武帝的時代,八代水系匯聚於建章宮所在的上林苑。從地理學角度看,水文影響氣候,氣候塑造民俗,這個擁有複雜水系的區間,白露多雨,因此形成了掃天婆、立棒槌的祈晴風俗。







不過《詩經》中說的蒹葭,其實在遠離八水的地方。我們駕駛著路虎發現神行穿行過山林小道,抵達經典源頭地的隴南山地,看到了隨風飄揚的野生蘆葦,卻欣賞到了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茂盛、河溪清澈的風景,刷新了原來的地理認識。或許從這個地理差異上,也能解釋為何在被認為粗獷的地區,也能產生《詩經》中柔美的句子。







抵達陝南古鎮青木川,我們彷彿來到了世外桃源。眼前看到的,像陶淵明的描寫:「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事實上,這裡在古代是兵家必爭的要津之地。優美的地名,顯然源自群山環抱的鬱鬱蔥蔥的樹木。因為環境相對閉塞,這裡在近代還流行匪徒文化。或許因為地理原因,今天這個古鎮依然保持著許多原有的生活傳統。短暫休息和欣賞後,沿著古蜀道持續前進,便來到古代詩文中反覆提到的一個重要的地理節點——劍門關。傳說中蜀王派遣五丁力士開鑿的關隘,也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北伐的出口,壁立千仞的險要景觀中,似乎還隱約帶著刀劍的殺伐之氣。







關於劍門關的詩詞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李白的《蜀道難》,其中寫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只因路途狹窄、崎嶇,雨天多泥濘,途中還會遇到大石橫路。不過,經過現代幾次疏通,古蜀道比原來好走多了。對於路虎發現神行而言,更是毫不費力。此地懸崖峭壁保留著古棧道,後來據說寬達5?6米、可容車馬並行,難以想像兩千年前的工匠們如何完成這個奇蹟的交通發明。我們也感同身受地注意到了氣候流動方向——與我們的路線相反,冷暖氣流在秦蜀山間相遇,先倒灌入四川盆地,而後進入陝甘,形成人們說的「華西秋雨」。







過劍門關,進入綿陽和資陽,一路所見不同於秦中,觸目是富庶人煙以及盆地景觀。想來在古代,由秦入蜀,感覺的風貌差異應該更明顯。路虎發現神行在盆地中自在地遊走,很快帶我們登上了峨眉之巔——道家的祖庭之一,也是傳說中最靠近天庭的地方。下車,我們就繚繞在雲霧當中。霧是峨眉山的標誌,山頂平均有322天都被雲霧籠罩,如同不規則的方形石台擺在雲海中,這便是承露台的形象和立意由來。當水汽濕度達到100%,就凝聚成了露。在承露台,我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也自然想到了漢武帝。







露為祥瑞,而在「好神仙事」的漢武帝看來,也是和玉屑一起煉治仙藥的材料。為此,他根據道家經典記載,在建章宮中修建高達20丈的承露盤,採集天地之甘露,還曾封祭峨眉山,求傳說中的仙藥,雖然未遂,卻讓天然承露台多了一段傳說——「鬼才」詩人李賀據此寫下了著名詩篇《金銅仙人辭漢歌》,調子帶有凄涼,但我們的感受與此不同,跟隨路虎發現神行遊走秦蜀,抵達峨眉之巔,以白露開啟的旅途,自有另一番從容、積極的意味。







一路欣賞古代秦、蜀奇秀風景與悠久民俗,我們也充分體驗到路虎發現神行ATRS全地形科技的卓越實力。它全新Ingenium 2.0升四缸發動機,全程應對多重環境、多樣地貌提供了強勁動力——帶著我們領略秦嶺山地、複雜水系和蜀中盆地,跨過劍門關時也顯得遊刃有餘。全地形反饋適應系統,靈敏地捕捉並適應了三天十個多小時的路面,給人感覺頗為舒適。先進的全地形進程式控制制系統更以1.8公里-30公里/小時範圍內的低速巡航功能,也讓我們完全無視郊野和山區中的低摩擦力路面。小朋友可以在舒適座椅上看風景,夜晚,我們也從寬敞後備箱中取出露營裝備,感受白露時分清涼的氣息。













這次溯源節氣文化的旅程中,也充滿了趣談和笑語。路虎發現神行在不同地形留下了轍跡,而我們,不僅真切地感受到仲秋之美,也留下了露珠一般飽滿的記憶。






新媒體編輯:文世超


編輯:肥德?圓不隆冬


文字:kunt


圖片:來自網路/品牌






聽說《men"s uno Young!》開了一個超YOUNG的新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度Life 的精彩文章:

都說天黑才是約會的好時機,這些好處你知道嗎?

TAG:風度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