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日一穴】太沖穴: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

【每日一穴】太沖穴: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

上期穴位是太沖



都有誰答對了呢






太沖

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厥陰肝經。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和原穴,五行屬土。太即大,沖即要衝,喻本穴為肝經大的通道所在,即元(原)氣所居之處,故名太沖。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

位之一。




【腧穴釋義】




太沖

。太,大也。沖,沖射之狀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向上沖行。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衝散穴外,故名。大沖名意與此穴同。



肝經俞

。俞,輸也。本穴物質為熱脹的風氣,在本穴為輸出之狀,故為肝經俞穴。




本穴屬土

。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脹散,脹散之氣性熱燥,表現出脾氣的燥熱特性,故其屬土。




特異性

: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肝之原穴。



【取穴位置】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於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外緣處取穴。




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穴位解剖】





在拇長伸肌腱外緣;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跖背側動脈;布有腓深神經的跖背側神經,深層為脛神經足底內側神經。



【功能主治】





功能

燥濕生風。太沖穴有熄肝風,清頭目,理下焦,平肝泄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的作用。




主治

頭痛,眩暈,疝氣,月經不調,癃閉,遺尿

癇證,脅痛,腹脹,黃疸,嘔逆,咽痛嗌干,目赤腫痛,膝股內側痛,足跗腫,下肢痿痹。




【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




瀉太沖、補太溪、復溜治肝陽上亢之眩暈;




配合谷為開四關又治四肢抽搐;




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貧血、羸瘦;




配間使、鳩尾、心俞、肝俞治癲狂癇。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臨床運用】






太沖穴現代常用於治療腦血管病、高血壓、青光眼、面神經麻痹、癲癇、肋間神經痛、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配合谷稱為四關穴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口喎等。





    每日一猜:




    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猜一穴位。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每日早上十點左右在留言處


    或看第二天的每日一穴文章中


    為您揭秘~




    歡迎大家在留言處留下評論,一起討論~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w13714009507)







    氣和則血循經,氣逆則血亂溢



    經絡穴點陣圖解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學習經絡穴位,令經絡通暢,美麗年輕;令穴位疏通,健康長壽!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凡看病,望為先;精氣神,最重要;觀察神、色、形、態、舌象、絡脈、皮膚、五官九竅知健康!






    學習中醫

    ,傳承經典,選好書請

    點擊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點陣圖解 的精彩文章:

    直播課 |《零基礎學經絡艾灸》,12節課掌握常見病艾灸調理方法,養生從業者必學!
    95%的中老年病,養好這裡就夠了!這個豆子你聽說過嗎?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