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服這兩兄弟,靠寫字都能當大官!
二沈」指沈度、沈粲兄弟。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書法家,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講學士。擅篆、隸、楷、行等書體,與弟沈粲皆擅長書法,藏於秘府,被稱為"館閣體",為明代台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台閣體又稱館閣體,"台閣"原指尚書,後為官府代稱,台閣體書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現,至明代,因其為皇帝所賞識,而獲得很大發展,遂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形式。沈粲(1379~1453),字民望,號簡庵。由其兄沈度舉薦而為中書舍人,後官至大理寺少卿,兄弟同以善書得寵,故有"大學士"、"小學士"的美譽。文獻稱兄弟二人不欲爭能,故度主攻楷書,而粲主攻行草,並以此名世,後人有"遒逸"之評。從其存世作品看,點劃圓而爽利,淵源似是懷素和康里巎巎,偶爾摻入一二章草,與宋克有一些相似,但無宋克的魄力,有秀氣而乏勁力。
仕途周折 憑字入朝
沈度字民則,號自樂,從小受父親儒學與理學的影響,學習認真刻苦,習字橫平豎直、端方拘謹,一字不同;師承陳谷陽老先生,書法尤長楷書,筆法婉麗見長。並博涉經史,文章清新。明洪武年間,沈度多次赴府考落第,後因事株連,被發配到雲南。
在雲南時,沈度被雲南藩王聘為幕僚;開始,他數次為藩王獻計,均未見採納,為此沈度因不得志而悶悶不樂。一天,沈度外出,遇見一位算命先生,說他日後「當顯貴、非凡命也。」落難之時,得此精神安慰,沈度十分高興。見算命先生門前懸掛的「課命」兩個大字字體一般,就欣然命筆,替算命先生書了「課命」兩字。由於這兩字字體非凡,一日,雲南都督瞿能經過,看到這「課命」兩字眼睛一亮,問知是沈度所書,馬上把沈度請到家中,讓自己的兒子拜沈度為師而習字。永樂元年,沈度隨瞿能入京,設學館於學士楊溥家。當時明成祖崇尚文事,廣求善於書法之人,經楊溥推薦,明成祖召見沈度試書,沈度的書法深得皇帝好評,馬上授翰林院典籍,後官至待講學士。
由於沈度的書法為眾官之冠,被明成祖稱譽為「吾朝曦之」。正是由於得到皇帝的厚愛,沈度每日待從於皇帝身邊,凡金版玉冊,或用於朝廷,或藏之於秘府,都由他書寫。當時的沈度,已官居二品,服金織衣,又賜以鐫其姓名的塗金象牙朝笏。他所書的文體被稱「官閣體」,書法能自成一體,乃彌足珍貴。明成祖命中書舍人都要學他的書法,使「官閣體」盛行朝廷。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成祖陰贈其父沈易為待講學士,讓沈度馳傳歸家,告於祖墳,是真正意義上的光宗耀祖。
明宣宗即位時,沈度已年逾七旬,多次上書請求退休,皇帝不允,後卒於任上。
(沈度書法)
懸腕練字 與兄同朝
沈易育有二子,長子沈度,次子沈粲,字名望,自號簡庵。沈粲8歲通《孝經》、《論語》、《孟子》,10歲能真草,13歲時父母雙亡,兄長沈度發配雲南。沈粲沒被困難所嚇倒,他把當年父親自苦的事迹銘記於心。當年父親沈易在部隊從軍客居他鄉6年,即使在隆冬嚴寒季節,也睡在草席木榻上,用他父親的話說,雙親在而得不到奉養,自己豈能自圖安逸。這種自苦精神激勵著沈粲刻苦自學。家貧無紙,沈粲就每天在牆上懸腕練字,這種真功夫使沈粲筆力大進;而且懸腕用的是陰勁,更使書法飄逸遒勁,自成一家。
沈粲能入朝為官,當然有其哥哥的功勞。沈度入朝為官後,即向明成祖推薦道,臣有弟粲,其書勝臣。明成祖准奏,其弟沈粲隨之被召用,當堂試字後,入翰林院,授中書舍人,官至待讀學士,後升大理寺少卿,官居二品;兄弟倆同朝為官,而且兄弟齊名,時人稱為「大小學士」。
沈粲博學多才,且喜提攜後生,性格開朗,品性高逸,不拘小節,故自號「簡庵」。晚年時,沈粲不喜楷書,喜歡行草,得宋仲溫、陳文東之三味,門外求字者常不斷;沈粲並以詩見長,70歲辭官還鄉,皇帝賜織金衣,鏤姓名於象簡,塗之以金屑,真可謂衣錦還鄉,光耀祖宗。
(沈粲書法)
書法成體 青史留名
沈度、沈粲生長在明王朝時代,明朝歷代帝王,大都熱愛書法,宋元以來的書法,基本上已是帖學為主,明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因此,刻帖的風氣,大大超過以往。刻帖---過去沒有象現在這樣的照相製版印刷,為了讓字帖廣為流傳,只能依樣刻在木版上進行印刷。這時候大型系列刻帖,有《東書堂帖》、《寶賢堂集古法帖》等,這一定程度上對書法的普及起著重要作用。明成祖時,大力復興文化,招募擅長書法的人,並授予中書舍人的官職。這也進一步推動了習書之風。
沈度在永樂年間當過翰林學士,算是義勇文人。善寫各體,尤其擅長楷書,學智勇、虞世南,風格端正、秀氣、圓潤,深受明成祖的喜愛,當時朝廷很多金版玉冊、重要制誥都出自他的手筆,又因為當時八股科舉,讀書人紛紛效仿,成為流行一時的「台閣體」。
沈度兄弟作為明代台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台閣體又稱官閣體,「台閣」原指尚書,後為官府代稱。台閣體書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現,至明代,因其為皇帝所賞識,而獲得很大發展,遂成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形式。明代官閣體書法結體平正,筆致光潔,景色烏黑,風格秀潤華美,適合皇家的欣賞口味和審美標準。沈度以長於官閣體書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賞識,名重一時。有墨跡《教齋箴》、《四箴銘》等傳世。弟沈粲,擅行、草書,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學。 由此可見,官閣體的風行,是由於統治者大力干預的結果。但也有人認為,台閣體書法,對於有才華的書法家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束縛,台閣體書法結體缺少變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評態度。
明代禮部尚書、書法家董其昌對「二沈」的書法成就頗為推崇,稱「文(征明)、祝(允明)二家,一時之望,然欲突過二沈,未能也。」可見「二沈」在明代的書法史上已有著一定的成就和地位。
※罕見!古代未經雕刻的「魏碑」你見過沒?
※一節課掌握米芾行書筆法的萬般變化
TAG:書法孔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