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曾經有一篇報道,一個寶寶由於咳嗽有痰,但是寶寶太小自己又吐不出來,痰卡在那裡導致寶寶呼吸困難,險些釀成悲劇,還好家長及時趕到,這才免於一場事故。很多家長可能會通過霧化或者別的方式來幫助寶寶化痰,但是學會幫助寶寶排痰才能在危機時刻化險為夷。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想必家長都有這種感受,孩子咳嗽的時候最令家長心疼,孩子每咳嗽一聲,家長的心都好像被揪了一下,尤其是咳嗽還帶著痰,在寶寶拚命咳嗽的時候,每一聲咳嗽都深深牽動著爸爸媽媽的心。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拍痰的時間

痰多是由體內白細胞的殘留物造成的,所以當寶寶罹患感冒、細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時,喉嚨里總是痰聲發出。

在呼吸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寶寶自身的咳痰能力不足,大量痰液堆積在呼吸道內,致使肺部肺葉坍塌,細菌滋生,嚴重者還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的現象。如果父母能夠利用拍擊的方式幫寶寶排痰,就能降低痰液帶來的不適與感染的幾率。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雖然拍痰是有效又安全的排痰方式,但並非任何時候都適用。在吃飯前後的1小時內都不要拍,因為在飯前拍,痰有可能被鬆動,卡在喉頭,這時東西吃下去就會吐出來;在飯後拍,也會造成胃不舒服,甚至將剛吃下的東西吐出來。

拍痰的時間要足夠長,次數也要足夠多;一次大約拍10分鐘,一天拍4~6次,一連持續三四天,就能見到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拍痰過程中要隨時注意寶寶的臉色和呼吸,用力不要太猛,可以休息一會再拍,等寶寶呼吸平穩後再繼續拍。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拍痰的步驟

拍痰有助於鬆動痰液,雖然拍完後寶寶不一定會將痰咳出,有時也會直接咽到肚子里,但是只要痰液位置移動,就可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首先要找到有痰部位

用耳朵靠近寶寶胸部,仔細聽他的呼吸聲,待聽到有雜聲時,那就是痰的位置。當然,痰聲有時不如想像中那樣容易判斷,建議父母先帶寶寶看小兒科醫師,在確定痰液的位置之後,再為寶寶拍痰。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如果痰液在肺部兩側,寶寶趴在床上,用小枕頭頂住腹部或躺在父母大腿上,呈頭低腳高的姿勢,拍擊左右肺部。如果痰液在肺部,將寶寶抱直,趴在父母胸前,拍擊肩胛骨上方。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其次手呈杯狀

手指併攏,手掌彎曲成杯狀,手腕放鬆,敲打寶寶身體時會發出氣聲。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怎樣幫助寶寶排痰

藥物排痰法

在醫生的指導下,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止咳祛痰、化痰的葯。常見的祛痰藥物有:止咳糖漿、化痰平喘顆粒。這些藥物有很好的化痰止咳的效果。

飲水法

喂孩子喝室溫白開水,能夠很好的滋潤孩子的喉嚨,這種物理療法能夠有效的消除嗓子的局部炎症。孩子感冒後,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厭食和脫水,從而使得呼吸道的分泌物更加粘稠。所以,多喂孩子喝白開水還能濕潤孩子的呼吸道,稀釋痰液,最重要的是,白開水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使孩子體內的廢物能夠儘快通過尿液從身體中排出。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拍背法

在孩子咳嗽時,家長可以側著抱起孩子,然後五指稍微彎曲,長整隻手握成空拳,有規律的拍打孩子的背部。注意,孩子側卧的方向與拍打的方嚮應該保持一致。這樣有利於孩子支氣管內部空氣的流通,從而可以使粘稠的痰液鬆動、易於排出。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保持環境濕潤

濕潤的空氣能緩解孩子乾咳的狀況,並且水分能夠稀釋孩子的痰液。所以,家長可以勤用抹布末地磚,或者使用室內加濕器。在此同時,不要忘了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不然,濕潤的空氣只會導致細菌瘋狂的滋生。

水汽法

較小的孩子並不適宜用這種方法。一般5、6歲的孩子嗓子里有痰咳不出,家長可以倒一杯開水在杯中,然後教孩子將臉埋入蒸騰的水汽中,同時進行有規律的深呼吸,這種方法可以迅速的緩解孩子的咽喉腫痛以及稀釋痰液。注意,使用這種方法要小心水燙,不要被水燙傷。

家長需要知道的嬰兒排痰法 關鍵時刻能救孩子

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吃止咳藥,尤其是作用強的更應慎用,以免抑制咳嗽中樞不利於排痰。要把著眼點放在排痰上,先設法幫孩子排痰。

另外叮囑:寶寶生病要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公共場所人多複雜,含有較多致病菌,寶寶生病時抵抗力降低易受再度感染。


歡迎喜歡分享孩子智力開發、學習等育兒問題的朋友在下面評論區提出寶貴意見,我們共同探討,如果您覺得有收穫,還望多多點贊、轉發或關注,予以我們最大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