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經常吼孩子,會讓親子關係差點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父母經常吼孩子,會讓親子關係差點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吼,可能是輪迴。家族輪迴。

小時候在吼叫中長大的孩子,長大了也會吼自己的孩子。

就如同我們覺得父母頑固不化一樣,我們也在頑固不化地對下一代執行小時候受到的語言暴力。

覺知過往,走出過往,改變的當下的教育方式,才能終結。

01

我們常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真是操碎了心;馬上就要開學了,家裡又要雞飛狗跳、大吼大叫起來。

但是如果你知道孩子被吼後心裡在想什麼,那你在下次爆發前一定能控制住自己,因為雖然一句吼能讓孩子馬上安靜下來,但是給孩子所帶來的傷害,簡直超乎想像。

閨蜜的孩子剛上小學二年級,她給我說自從孩子上學後,感覺自己的脾氣差了很多:

孩子早上賴床,催了兩次還不起來,就開吼;孩子做作業慢了、老出錯了、考試成績差了,都忍不住吼。

因為以前也沒有什麼學習壓力,所以不管孩子慢一點、懶一點也都沒太在意,但上學後後壓力大啊,不催不行。

可是每次一吼,看著孩子那怔怔的、可憐的樣子就心疼,而吼多了,孩子就低著頭哭也不說話,而且閨蜜發現孩子和自己關係漸漸疏遠了,有什麼事也不給自己說了,以前那個貼心的小棉襖不見了,丸子心裡很慌。

有一天,因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小孩,孩子很委屈地鑽到了奶奶懷裡,哭著說:「我不喜歡這個媽媽了,你帶我走吧。」

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

孩子的成長肯定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急躁的自己卻用「吼」深深傷害了孩子,而且孩子不笨、不懶、不調皮,只是有時有自己這樣那樣的想法而已,為什麼要用「吼」來解決呢?

02

吼孩子,雖然就是一兩句話的事,但是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了大錯,會讓孩子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還會傷害和諧的親子關係。而更嚴重的問題不是表面上的那些,而是在以後,潛伏在孩子內心裡。

做兒童心理諮詢的朋友給我說: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創傷基本上都來自於童年,而更多的是來自於父母,來自於不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知乎上搜索關鍵詞「父母的語言暴力」,發現很多在父母」吼式「教育環境中成長的自述者,要麼心懷恐懼,不知父母下一步會做出哪些瘋狂舉動;要麼畏首畏尾,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某些自述者這麼寫道:

「我自知我媽語言暴力的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發現自己潛移默化的學會了她的語言習慣,無意識的時候也會把情緒帶到話語里,一字一句都在傷人.......我知道這樣下去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可我難以自控。」

「於是我漸漸關上了心裡的那扇窗,難過的時候試著自我安慰,寫日記,購物,獎勵自己好吃的。我開始在家人面前沉默,試著逃離去到家以外的地方,也要記得如果以後有幸自己組建了家庭,要呵護他,不能讓同樣的悲傷,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外面看著還正常,在家裡暴躁無比,和他們永遠無法用溫和的語氣說話。自卑敏感,別人一句話都能刺痛我,喜怒無常,對別人防備心很重,只要傷害過我的人,永遠別想再接近我。」

很明顯的,正是父母的吼罵,讓親子關係差點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話語,不是一陣輕飄飄的風,它是有力量的,它是有溫度的。

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春天一般的溫暖,也可以讓孩子置身於刺骨的冬天,像一把把的刀子傷害著孩子,而吼罵,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蒙台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長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里的那隻小企鵝。

它被父母的吼叫嚇得魂飛魄散,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全感,雖然想張口說話,表達心聲和需要,但又擔心沒有人聽。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說話"來迴避傷害。

圖片來源: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那些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容易形成這幾種性格:

做事優柔寡斷,不自信;

懦弱,沒主見;

性格孤僻,不善交際和處理人際關係。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普遍沒有安全感,對親情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在親子關係中不知道怎麼和家人相處。

03

愛之深,責之切。做父母的誰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罵不語",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了。

應該如何做,才能「解救」那個受傷孩子呢?

放下身段,去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

雖然我們都說要做一個慈母,和孩子相親相愛,奈何,在親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處成了塑料母子(母女)情。

一旦我們大聲吼了孩子,請記得給自己幾分鐘緩和時間,待到情緒平復後,蹲下來,試著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訴他:

「媽媽雖然吼了你,但媽媽對你的愛一點沒有減少,下一次,媽媽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傳遞給孩子的是負能量,孩子受負能量投射,感到恐懼,用「不說話」來抗拒這種能量。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沒有消化負能量的能力,長期不說話,只會讓負能量積鬱在心裡。

當傷害形成後,父母一定要事後補救。

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說出來心中的真實想法,教孩子學會表達情緒、排解情緒,並鄭重地和孩子保證: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對錯的糾正。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完美小孩」,我們試圖照著這個標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個樣子生活成長。吼孩子,其實是父母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們的複製品,更不可能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尹建莉曾說,

面對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

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為,

以他樂意接受的方式對他的成長進行引導。

你必須把他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

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不管是誰,在情緒煩躁的時候很難再去處理另外一些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在心情不好又面對孩子「不乖」時,父母難免會簡單、粗暴的處理問題。

但父母應該意識到,在工作與生活中難免遇到不愉快,需要給這種不愉快找到合適的出口,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承擔你的負面情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每天回家之前先將自己的負面情緒說出來,能意識到這些負面情緒是控制脾氣的第一步。

2、如果遇到孩子做錯事,要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呈現出來例如:「寶寶,你故意打碎了杯子,爸爸/媽媽現在挺生氣的。因為之後還要再花錢去買杯子,你的行為造成了家裡額外的開銷,所以爸爸/媽媽認為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等等,既能在敘述過程中平靜下來,也是和孩子交流的一種方式。

3、試著為這些負面情緒找到出口及解決方法。成人通常在發泄情緒以後會感覺好受一些。因此,當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用跑步、做家務等健康的方式發泄出來,等理智回來了,再考慮應該如何應對。

4、當自己非常憤怒的時候,在心裡默數30秒再開始講話如果自己的情緒尚未處理好就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可以坦誠但盡量溫和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可能會罵你而讓你很難過,我不想讓這件事發生,所以我們一起安靜10分鐘。」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

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

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

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

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請用春風化雨般的溫柔,潤物於無聲!

給他愛,給他力量,給他信心,你會發現南風雖然柔和無力,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女兒,我不希望你成為一個好媽媽!」孩子姥姥的一封信火了!
正在偷偷毀掉的孩子「第一殺手」,不是磨蹭,而是父母的快快快!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