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海洋怪虱奇觀:魚嘴裡的假舌頭,鯨皮上的密集牛皮癬

海洋怪虱奇觀:魚嘴裡的假舌頭,鯨皮上的密集牛皮癬

虱子可算是人類最討厭的害蟲之一了。

毛髮、衣物一旦不小心被侵佔,它們就瞅準時機寄生於人體身上。

皮膚上的的紅腫瘙癢便是它們宣告勝利的戰績。

而除了人類之外,它的某些「親屬」也會對其他動物狠下毒手。

有的可能直接附著表皮永久居住,有的甚至咬下舌頭取而代之……

臭名昭著的虱子雖然只有螞蟻大小,招人嫌的程度卻毫不遜色。

它是一種昆蟲,通常只寄生在鳥類、人體和其他哺乳動物身上。

它在人體身上吸食人體的血液,還可能傳播著意想不到的病毒和細菌。

有幾種也稱為「虱」的生物,它們雖然也靠寄生為生,卻與宿主有著截然不同的相處之道。

頭虱

如果不慎遭遇意外失去了一隻手,假肢就是維持日常行動的代償。

而一種叫縮頭魚虱的生物,就給失去舌頭的魚當起了假舌頭。

它作為活體「假肢」被含在嘴裡度過了魚虱的一生。

但它可不是單純地出於善良和無私奉獻。

恰恰相反,它正是咬掉舌頭的兇手,企圖取代其地位。

縮頭魚虱的名字容易讓人對它的屬性造成誤會。

其實它只是和虱一樣通過寄生的關係賴以生存,並不是虱子。

尋親問祖起來,它和蝦蟹的親緣關係倒是更親近。

它們都屬於甲殼綱動物,有著堅硬的外殼與銳利的爪子。

但縮頭魚虱只有3~4厘米的微小身軀。

雖然身軀嬌小,它下手卻毫不含糊,甚至有些「心狠手辣」。

畢竟為了生存,也只能發揮出潛在的最大力量了。

它憑藉體型優勢,巧妙地通過魚鰓溜進魚體。

眼前肥厚的魚舌如同獵物般郝然出現。

從魚鰓進入的縮頭魚虱

隨後,它用鋒利的前爪鉤住舌頭。

再用強勁的後腿將自己固定在舌頭後面。

魚舌也已經被它牢牢控制住。

這時,佔據了絕佳位置的魚虱儼然一副勝利者的姿態。

而真正兇殘的一幕也才剛剛揭開。

魚虱用強力叮咬刺穿它未來宿主舌頭上的血管。

在形成切口後,它便開始吮吸血液。

既是為了填飽了肚子,也是讓舌頭儘快脫離。

血流不止的舌頭很快便萎縮,最終脫落。

一連串列雲流水的動作後,這場毫無懸念的惡鬥也就結束了。

入侵成功的縮頭魚虱終於成功取代了舌頭的地位。

傍上宿主之後的生活雖然失去了自由,但溫飽卻不再成問題。

它位居所有進食食物的必經之路,自然不會放過搜刮雜散物的機會。

而當宿主也實在找不到食物時,它的「舌頭」竟然還落井下石,吸食它的血液和粘液等物質。

但當然,它不會對宿主造成過大的傷害。

畢竟這可是它餘生賴以生存的庇護所,它可再也不想嘗到「露宿街頭」的滋味。

怪異的寄生方式還不足以展現縮頭魚虱傳奇的一生。

作為雌雄同體的物種,它的變性過程也不禁令人乍舌。

幼年的魚虱都是作為雄性存在的。

在發育完成後才通過激素調節,發生性別的轉變。

而雌性展示出了成為舌虱的兇狠面目,這才有了入侵的一幕。

發育不同時期的縮頭魚虱

漫長的「虱」生里,縮頭魚虱除了吃還有其他很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交配。

然而它還必須盡忠職守,堅守在「舌頭」的崗位上。

於是,遠道而來的雄性魚虱也就只好採取一些計謀了。

它們漸漸靠近鰓室,溜進「站崗」虱的宿主嘴裡,完成這場神聖的交配。

不知道這給可憐的宿主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陰影。

其實在人類身上也同樣寄生著大量細菌和其他微小生物體。

也許它們也正在以某種方式開展著我們未曾察覺的日常生活。

幸運的是,像縮頭魚虱這樣大小的寄生體相當罕見。

所以也沒有如此驚慌的恐懼感和噁心感。

縮頭魚虱大多寄生在鯛魚和其他7種相近的物種身上。

差距不大的體型容易讓人心裡產生怪異感。

而有一些體型小得多的寄生虱,則熱衷於體型巨大的鯨類動物。

它們因此得名為鯨虱,包含了30多個物種。

鯨虱也是甲殼綱動物,長相與蝦有幾分相像。

體長只有5~25毫米,即使密密麻麻地黏在巨鯨身上也不容易被察覺。

在資源稀缺的海洋里,鯨的表皮相當於一塊肥沃的有機物基質。

因此許多微小的寄生生物慕名而來,企圖分得一杯羹。

其中就有鯨虱的身影,一條鯨上往往聚集著7500隻龐大的鯨虱家族。

除此之外,藤壺也是它們身上的常客。

這些附著在鯨表面的淺色小生物也就成了鯨身上的獨特標記。

大片的斑塊宣告著寄生者們的入侵勝利。

鯨虱與藤壺叢生的鯨背

鯨是海洋里的霸主,因為體型巨大且兇狠而聞名。

對於它身上的小生物來說,可謂安全感十足。

於是它們開始享受搭上鯨皮「快艇」在海洋馳騁的感覺。

然而,速度過快帶來的強大水流卻也不容易讓這些乘客站穩腳跟。

因此抓地力有限的它們只能選擇鬚鯨、座頭鯨、灰鯨等游速較慢的物種。

為了傍上兇猛的巨鯨,鯨虱自然有特別的技巧。

有限的身體結構里,鉤狀的枝節末端結構和銳利的口鉗算是它為數不多的實用利器了。

它們依靠尖銳的肢爪緊緊附著在鯨的表皮上。

也就坐穩了這趟沒有目的地的「遊艇」。

鯨虱結構簡要示意圖

但論附著力,鯨虱還是比不過構造獨特的藤壺類動物。

因此只能屈尊二等座,藏身於皮膚傷口、頭部和腹部褶皺、吻或鼻孔等表皮位置。

為了儘可能將自己固定在宿主皮膚上,鯨虱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它們不惜咬掉宿主身上的皮膚,從而把讓自己深深嵌入。

褶皺處的鯨虱

而咬掉的皮膚也不浪費,直接成為了它們的食物攝入體內。

當然,如此龐大的群體也不能一味剝削宿主。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它們還得另覓食物。

然而漂泊不定的生活註定不允許它們停下腳步。

因此,浮游生物就成了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一些浮游生物

海中浪潮洶湧,體型微小的鯨虱卻沒有游泳的本領。

於是它們只能通過宿主皮膚的接觸進行傳播。

而這種機會並不多,能獲得接觸並實現遷移也是個艱巨的工程。

因此一條鯨通常就是鯨虱的終身宿命。

寄生往往與死亡、患病等不好的結果聯繫在一起。

而在廣泛的生物界中,動物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未必勢將淪為生死之爭的慘烈。

在不是那麼公平的物種競爭中,也許有著相對和善的相處之道。

*參考資料

Cymothoa exigua. Wikipedia.

Whale louse. Wikipedia.

Jolene Creighton. Cymothoa Exigua: Meet theSex-Changing, Tongue-Eating Parasite. Futurism. 2014.

Elizabeth Preston. The Lonely Lives of DolphinLice. The Atlantic. 2017.

Secrets of the Whale Riders. News Center.The University of UTAH.

Fengfeixue0219. 鯨虱、藤壺、巨鯨背負著的「微世界」. 果殼. 2015.01.22.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最醜陋的海洋生物,跨越百倍懸殊體型完成自殘式愛的交融
20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實驗成騙局?謾罵前先理清這些疑點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