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教師節浙大頒出百萬大獎,國內編程教育引路人翁愷獲殊榮

教師節浙大頒出百萬大獎,國內編程教育引路人翁愷獲殊榮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9月7日下午,浙江大學慶祝第34個教師節暨先進表彰會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會上,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一線教師翁愷獲頒「浙江大學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獎金為1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繼去年空缺這一獎項後,又一次迎來「百萬」大獎得主。








翁愷是誰?浙江大學學生論壇上的一段介紹或許可以讓你直接了解到這位網紅老師:



他,是ACM程序設計大賽傑出教練、世界總決賽冠軍教練;




他,活躍在BBS和網路論壇上,是浙江大學毅行活動的發起者和早期組織者;




他,每年教14門課程,跨度從本科生一年級到研究生一年級,近兩年年均課時數超600,課程學生評價保持優良;



他,是兩個國家精品課程團隊成員,主持過三項教育部產學研教改項目。先後獲得四個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一個國家二等獎;




他,留校工作20餘年,擔任過三屆班主任,多次被參加「緣定浙大」的校友新人推薦為「最想見到的老師」,還曾獲得竺可楨學院「我最喜愛的教師」稱號;



現在,翁愷的介紹要再加上一句:2018年浙江大學永平傑出教學貢獻獎獲得者。







「百萬」大獎為何花落翁愷?答案在這裡


國有成均,在浙之濱。素有「東方劍橋」之稱的浙江大學有上千位在職的優秀教師,這次的殊榮為什麼今年花落翁愷?除了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深受學生歡迎之外,讓自己的編程教學從浙大走向全國也是極為重要的原因。



在全球最大的中文慕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上,翁愷共開設了5門MOOC課程,單期選課學生最高達10萬餘人,加上網易雲課堂上的學員,已經累計讓超過183萬人受益,「程序設計入門—C語言」被認定為國家精品在線課程。按照浙大每年招收6000名本科生計算,相當於已經有300屆「校外浙大生」從翁愷的計算機課程中受益,浙大也不吝嗇地稱讚翁愷為「中文MOOC第一人」。




在得知獲獎消息後,翁愷說:「一是很高興,工作獲得了承認,做教學的事情本身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二是很惶恐,今後必須十倍用心、百倍努力地做好教學工作,為學校作出更大的貢獻,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教學資源;三是深刻認識到是浙大的平台、浙大的風氣、浙大的傳統造就了我,榮譽屬於學校。」說到100萬獎金的用途,他表示,「還真沒想過怎麼用」。




其實,百萬元重獎優秀一線教師的永平獎,已成為浙大求是園中的風尚,更是全國高校中激勵一線教師的響亮品牌。



201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信電系的段永平校友為回報母校、表達尊師重教之情,在浙江大學設立浙江大學永平獎教金,通過表彰功底紮實、業務精湛、教學效果卓優、關愛學生成長的優秀教師,樹立愛生重教標兵,激發浙江大學一線教師的工作熱情。




段永平的名字,浙大的學生個個都聽說過,不僅僅是因為段永平是步步高集團創始人、oppo和vivo的「教父」,更因為這位1983年畢業的老學長屢屢對浙大教師、學子進行的捐贈。



雖然並沒有像翁愷等永平獎名師一樣留校任教造福學子,但在設立永平獎之前,段永平也已經是一位「關愛學生成長的優秀教師」了——他被稱為浙江大學2002屆畢業生、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的人生導師,不僅帶黃崢參加巴菲特午餐,還是拼多多剛成立時的天使投資人。




曾經有媒體就慈善和幫助黃崢的事情採訪段永平,這位商界大佬坦然說:「慈善最重要的是,你幫你能夠幫助的人。你說有一個人很窮,我又不認識他,這怎麼證明他需要幫助。比如說我捐獻給我的母校,中國這麼多名校為什麼只捐你的母校,是自私嗎?不是,因為我對母校了解。」







英雄不問出身的傳統,造就出國內編程教育引路人


即便23歲就開始在浙大工作,翁愷的人生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1995年,翁愷從浙大計算機學院本科畢業,經歷過大四考研失敗的他有些沮喪,雖然憑藉本科時的突出表現留校工作,但並沒有直接參与教學。




1998年,java語言開始興起,有著開放包容傳統的浙大計算機學院面向全系公開召集授課老師,在本科導師王申康的鼓勵下,翁愷自己先去學習java,然後試講成功,隨即正式開始了至今剛好20年周年的執教生涯。




他回憶道:「人到一定的年齡要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感謝浙大計算機學院英雄不問出身的傳統,能夠給到年輕人公平的機會。」




每年教14門課的翁愷有多受浙大學生的歡迎,畢業於浙大計算機系的網友「冷杉」說,當初大二必修OOP,自己沒選上翁愷的課,於是就只能利用課餘時間看網易雲課堂上翁愷的OOP視頻課程。




的確,在線教育的普及,讓更多的人有了平等學習的機會。不過,翁愷的課程早年首次走向全國,竟是有些「因禍得福」。




2003年的時候,有些不良商家把翁愷在浙江大學遠程教育學院的視頻課程做成盜版光碟去賣,沒想到,後來不少浙大校外學生都是看著盜版光碟學會的他的java課程。從那時起,翁愷的學生們就開始稱他不僅是浙大的翁老師,還是全國的翁老師,國內編程教育引路人的美譽,也就從那時開始叫起了。




2012年開始他積极參加互聯網教學浪潮,在網易雲課堂開設了6門課程;2014年起他在中國大學MOOC開設了五門課程,加上網易雲課堂上的學員,累計受益學生超過183萬人,在翁愷的網路課程中,他帶領一批又一批學生領略了計算機語言編程的樂趣。




有一次,他決定給自己課程討論區中積極發言的學員寄送有浙江大學標誌的紀念品,用順豐快遞陸續寄出後,快遞公司反饋他,有位學員的地址在四川省大涼山地區,順豐快遞送不到。翁愷於是在中國大學MOOC上和那位學員取得了聯繫,這也讓他第一次切實體會到,在線教育真的能給別人的人生帶來巨大改變。




那是一位中考失利,當時只在讀中專的年輕男生,學的是汽車維修,卻對編程特別感興趣。翁愷問男生為什麼要來學編程,男生說,想通過學一些編程的東西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大涼山沒有學編程的條件,幸好還能免費看到翁老師的在線課程。近兩年,翁愷一直和這位學員保持聯繫,還送了網易雲課堂上的微專業課程給他學習。




「他其實是零基礎來學的,可是他特別活躍,老在那裡回答問題,自己也提一些問題。未必這個孩子將來一定能進入知名互聯網公司工作,但我相信他的人生絕不只限於當一名汽車維修工了。」翁愷說。




有教育界同行評價翁愷:未必是國內編程技術最好的老師,但可能是國內最會教編程的老師。對此,翁愷表示,老師的功力體現在兩點,一是要很快地學會新東西,二是能想出怎麼把這個東西教給學生的方法。「我的目標不是告訴學生我自己有多懂,而是怎麼最快地讓學生懂。」




在過去二十年中,翁愷遇到了不止一次突然要開新課的情況,有時能有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有時甚至只有短短几天的準備時間,他曾在兩天時間內讀完一本英文編程語言的書,讀完之後做教案去講課。







害怕機器會取代人類?那學點編程真的很重要


收穫了上百萬「校外浙大生」後,翁愷開始思考一個新的問題:美國已經把程序設計課程納入了大部分的中小學課程,但許多中國家長依然對編程不了解,是時候開始為少兒編程在中國的推廣盡一份力了。





不久前,翁愷和他的同事,浙大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吳飛一起主導了網易旗下首款少兒編程——網易卡搭的「7天16課,培養未來科技公民」主題活動,這也是編程教育界首次有人提出「未來科技公民」這個概念。




他們認為,現在的孩子,作為「互聯網的時代原住民」,將來不可避免地要和計算機以及人工智慧打交道。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未來科技公民」,光知道簡單的概念還遠遠不夠,還應該了解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運作原理及其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翁愷分析到,少兒編程的火熱,最開始是人工智慧發展帶起來的。因為編程是人工智慧的底層邏輯,好比學英語幫孩子連接世界,學編程其實是幫助孩子連接未來,學編程的基本目的是讓孩子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個想成為信息技術工程師的中二少年」。這是上海音樂學院實驗學校準六年級學生沈燾的微信朋友圈簽名,他在網易卡搭社區里的名字,叫做「神淘汰大佬」。 他在網易卡搭打造的全國青少年創意編程101大賽中提交了2項作品,其中「彩色迷陣,邊境生存」編程作品被導師評級為A級,並獲得高人氣點贊,位列101榜單第二名。




編程帶給沈燾的不只有榮譽證書,還有邏輯思維、空間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等全方位的提升。另外還有一點明顯的改變,是他的成績進步,上個學期,沈燾的數學成績位列班級男生中的第一名。




作為網易卡搭少兒編程的首席教研官,翁愷了解沈燾的進步後欣慰地說:「與傳統的語文、奧數等學科不同,編程是一門更注重興趣和自我探索的學科,我認為編程也要從娃娃抓起,每個孩子都要學點編程。」




關於為什麼要推動少兒編程的發展,翁愷還表示,第一,現在是一個人類和機器共生共存的時代,很多人擔心未來機器會取代人類,我們需要去培養孩子對機器的親切感,讓孩子們可以從容地使用機器,面對機器不恐懼,這是編程可以教給大家的;第二,我們發現,計算機有一些特殊的思維方式,而編程是最快熟悉這些思維方式的學習路徑,學習編程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維;第三,編程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手段,心裡有什麼想法,可以通過編程表達出來,這給孩子多了一種表達內心的方式。




「編程跟寫軟體是不一樣的,編程是一種智力活動,是用語言和工具去表達內心世界,軟體是碼農要去做的事情。」翁愷笑著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ython開發者 的精彩文章:

PYPL 8 月 IDE 排行榜:Eclipse 還是沒超過 Visual Studio
鮮為人知的 Python 語法

TAG:Python開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