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儲秀宮前的銅鹿,見證著世界上最早人工飼養梅花鹿的歷史
原標題:故宮儲秀宮前的銅鹿,見證著世界上最早人工飼養梅花鹿的歷史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地方,為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咸福宮之東、翊坤宮之北。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壽昌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儲秀宮。清沿明朝舊稱,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東西配殿為養和殿、緩福殿,均為面闊3間的硬山頂建築。
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裡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裡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后,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使儲秀宮成為西六宮中最考究的一座宮殿。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院內游廊牆壁上的題詞,即當時大臣為慈禧祝壽的萬壽無疆賦。現在儲秀宮內外的陳設,還是慶賀西太后五十壽辰時的原狀。
前殿懸掛有乾隆皇帝御筆匾為「茂修內治」。庭院中,有兩棵蒼勁的古柏;台基下東西分設一對銅龍和一對銅梅花鹿。銅龍形作遊走之狀,銅鹿形作靜立,一派安詳。這是清朝晚期才有的陳設,整個故宮裡,除了儲秀宮之外,其他正殿前均無此設置。儲秀宮的內部裝修精巧華麗,門窗都是以質地優良的楠木雕刻的「萬福萬壽」和「五福捧壽」花紋。
連皇帝大婚也少不了銅雕梅花鹿的身影,梅花鹿群也是承德「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七景。乾隆皇帝更有「鹿知無害向人親『的詩句。這裡單講一講梅花鹿與慈禧的掌故。
鹿在中國歷史的天幕下活動頻繁。鹿為鹿科動物的通稱,世界上共有17屬、38種,中國佔10屬、18種,如麋鹿、梅花鹿、馬鹿、白唇鹿、麝等,是園林中著名的人文動物和傳統的祥瑞動物。早在仰韶文化時期,鹿紋便與鳥紋、魚紋和蛙紋合稱為四大圖騰之象。公元前14世紀,設立酒池肉林的殷紂王花了7年時間,建築了「大三里、高千尺,臨望雲雨」的鹿台,兵敗後登台自焚而死。這是中國最早的有關馴養鹿的記載。那時養鹿主要是食肉、衣皮、觀賞和祭祀。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也記載了周文王到鹿囿賞鹿的故事。漢朝林苑中也大量養鹿,用以祭祀和招待賓客。宋徽宗也馴養過大批梅花鹿供食用和觀賞。就連以鹿為地名的也隨處可見:豚鹿、束鹿、巨鹿、鹿邑、鹿泉、鹿塞、鹿頭關、鹿門山……
古人許多觀念總是充滿了悖論:在大快朵頤之際,鹿還作為軍事演習的活靶子,但他們一轉身又把鹿視為神物,因為梅花鹿總是壽星的坐騎,「鹿」自然通「祿」了。商代鹿骨已用作占卜,殷墟還發現鹿角刻辭。東周時期,楚墓中流行使用本雕鎮墓鳥獸神怪,它們的頭上都安裝真實的鹿角,形成楚文化的特點。
在口腹之慾與道德神性如此「指鹿為馬」的混淆之下,清朝專門設立了「歷年應捕圍場」,以供兵士演習之用。
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慈禧太后的妹妹婉貞來到位於吉林中南部的東豐(舊名「大肚川」)圍場遊獵。清太宗皇太極就曾三次到東豐一帶狩獵。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八旗武備鬆弛,皇帝光顧圍場次數漸少。婉貞返京後將東豐風景的秀麗、梅花鹿的美麗繪聲繪色告訴慈禧,引起了喜歡新奇事物的慈禧太后極大興趣。她命恭親王奕到東豐勘查狩獵梅花鹿的情況。奕在東豐勘查時發現,從河南、河北、山東、熱河等省流浪到此的人相當多,許多荒蕪之地經過墾殖,已是阡陌縱橫、地壟相接的人間美景。奕回京後向慈禧太后建議,在東豐境內,將較有影響的48家「鹿趟」組織起來,由官府協助捕鹿為朝廷進貢。慈禧太后認為有理,便命人將「鹿趟」戶召集到伏力哈色欽(今小四平鎮),宣讀懿旨,進行冊封。獵戶史慶雲因狩獵經驗豐富,威望較高,被封為皇家鹿韃官(正七品),專門負責梅花鹿的飼養與管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鹿官」。從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起,這些「鹿趟」就正式接受了為清廷捕鹿、貢鹿的任務。
據崇厚輯錄的《盛京典製備考》記載:盛京圍場南北長四百九十里、東西寬一百八十餘里。封禁時間長達300多年。「每二年一次捕鹿羔六十隻,每年進貢都有皇帝硃批數列。以鹿計,有乾鮮鹿肉、鹿舌、鹿尾、鹿肚、鹿筋、鹿肺、鹿肝等十幾種之多。」這些東西對後宮的駐顏術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經過不斷捕獵,野生梅花鹿越來越少。到1895年,「鹿趟」的獵戶感到僅依靠「窖鹿來捕捉野生梅花鹿,已經難以完成向皇家進貢的指標。於是,48家獵戶推舉趙允吉去北京當面奏請慈禧太后,以求恩准人工繁殖梅花鹿。慈禧太后立即批准。獵戶隨即大興土木建造「皇家鹿苑」養鹿,這是中國也可以說是世界人工飼養梅花鹿的肇始。
記得是2005年,筆者在故宮寶物展覽館裡,看到的一個座鐘。座鐘左右是兩隻做工精緻的梅花鹿,互相凝望對方。在梅花鹿兩邊是四棵小樹。在梅花鹿的上面是一個大大的錶盤,這樣的時間固然是「不辨冷暖」的皇家時間,好像與紅牆外的時間無關。
大吃鹿肉、鹿胎膏和鹿茸、狂喝鹿血的皇室腸胃,既沒有成仙,也沒有因為梅花鹿的純良神性而受到感化,皇室只是因此變得進一步兇惡——精神百倍地兇惡!這難道是梅花鹿之幸嗎?
※永遠的優雅 奧黛麗.赫本
※歷史上弓箭射的最遠的是呂布還是項羽?從一件事上就能看出來
TAG:新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