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以前比金庸還有名,絕技全靠一張嘴,內地拍首批武俠劇都找他幫忙

以前比金庸還有名,絕技全靠一張嘴,內地拍首批武俠劇都找他幫忙

對於很多70、80 後來說,單田芳代表著收音機里的《白眉大俠》《隋唐演義》,讓他們在娛樂方式較為匱乏的年代得以放鬆身心。對於90 後而言,他是電視機里那個聲音有點怪的老人,在你最想打瞌睡的時候,一下驚堂木,猛地清醒過來……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單田芳對更多受眾來講意味著什麼?

單田芳在民間的影響力一度超過金庸

聽到單先生去世的消息有些震驚,可能是聽多了他的聲音,總覺得這是一個「不會死」的人。但是想想,人有生老病死,享年八十四歲,也是高壽,唯有祝願老人家一路走好!遺憾的是,以後只有「書接前文」,等不來「下回分解」了。

單田芳先生。

現在的娛樂生活是綜藝節目、偶像劇和抖音、快手、微博的天下,評書這種傳統曲藝日益式微,對於部分90後和大部分00 後來說,可能顯得十分陌生。但是在十幾年前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景況是大為不同的。那個時候廣播發展迅猛,在電視普及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個「匣子」——收音機,評書這種適合聽的藝術形式大行其道,王剛、袁闊成、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艷桂榮等人的聲音響徹南北,《夜幕下的哈爾濱》《西楚霸王》《水滸傳》《白眉大俠》《岳飛傳》《隋唐演義》成了老百姓業餘生活的最大消遣。

在我看來其中最為流行的當屬單田芳了,凡有收音機處,必迴響單田芳略帶沙啞、遼闊的聲音,要麼是徐良在與下三門鬥爭、要麼是勝英在為民除害、要麼是童林靠著一身武藝縱橫大江南北……他的評書也成了很多80 後、70 後的記憶。

正在表演評書的單田芳。

探究其中原因,會發現單田芳不光「說」得好,「做」得也好。他的評書產出多,「產品」加工流程非常快,質量也好,而且他能融會貫通古今中外的文藝素材,比如他融合《三俠五義》《小五義》等評書創作的《白眉大俠》,就能看出《封神演義》的神韻。普度、雪竹蓮、於和率領下的三派對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大教派,門人爭鬥、正邪交鋒。他還能緊跟形勢,根據社會熱點和國家政策,及時創作各類弘揚社會正氣的作品,《江洋大盜緝捕紀實》《九十年代大案要案偵破紀實》等作品都引起了良好反響。

他有敏銳的市場意識,所以影響範圍非常廣泛。根據他的自傳《言歸正傳》回憶,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走穴」甚多,除了在茶社說書,還深入廠礦農村進行演出,不光收入頗豐,也有了非常大的影響力。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單田芳重新恢復說書,對自己的市場經營也頗為用心,並且在1995 年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在當時的評書界乃至曲藝界是非常超前的舉動。對於剛剛正式進入內地的金庸小說來說,單田芳的影響力要大得多。所以,單田芳評書的流行是有道理的。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就是他對影視的關注。現在互聯網資本進入影視領域,利用網路文學做源頭,培養小鮮肉明星收割粉絲,拍攝各類同質化的作品獲取市場收益,所謂的「IP 模式」在單老那裡二十年前就玩過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消費文明興起,電視文化邁開步伐,他就與電視台合作了大量的評書作品,也接觸影視劇製作機構改編自己的作品,這可能是國內最早的「IP模式」了。當時改編的是風靡中國的《白眉大俠》,山東三冠影視投資製作,把這部超長的作品改成了一部三十四集作品,趙恆煊飾演白眉大俠徐良、邢岷山飾演玉面小達摩白雲瑞,還沒成為冷麵元芳的張子健扮演假徐良王順,一時間萬人空巷,但是因為對原著改編太大,市場口碑不好。單田芳本人也對該劇頗有微詞,在十六年後出版的《言歸正傳》中仍然有點耿耿於懷。但是當年的攝影侯鴻亮現在仍活躍在影視製作一線,成為業界巨擘。

不過,這部劇與隨後播出的《甘十九妹》開了當時內地武俠劇風氣之先,也代表著內地影視製作機構在這一領域探索的最高水準。隨著後來港資北上,帶來了更為高水平的影視製作工業和作品,金庸劇進入內地,《笑傲江湖》開啟了另一個時代。到了這個時候,電視文化成熟,整個娛樂形態發生變化,單田芳為代表的評書藝術開始退居次要地位。

筆者大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聽單田芳的評書,當時父親每天對著「匣子」聽《白眉大俠》,我也好奇就跟著一路聽下去。每天晚上七點打開收音機,成了全家晚飯時分的集體儀式。當時第一印象是這書好長啊,足足講了一年零仨月,後來順著這個由頭,一路聽下去。《童林傳》《隋唐演義》《亂世梟雄》《水滸外傳》《燕王掃北》《明英烈》《鐵傘怪俠》《龍虎風雲會》都聽了個遍,也知道了田連元、袁闊成、劉蘭芳等藝術家,一個故事同時可以聽好幾個人的版本。

「聽書長智」,我最早學會寫作品說故事,就大大受益於此。高中時代,學習壓力巨大,學校管得厲害,不能看書不能玩,當時買了一個五塊錢價位的袖珍收音機,晚上或者自習的時候,偷偷打開,耳機通過校服袖子塞在耳朵里,各類評書、相聲陪伴我度過了枯燥的三年時光。在此,對單田芳老爺子說一聲謝謝吧。

前幾天,相聲藝術家常寶華去世,前幾年袁闊成去世,今天單田芳故去,老一輩藝術家日漸凋零,但是曲藝人才接續不上,發展也時刻徘徊在危機邊緣。如何從過度娛樂化的社會中為傳統藝術投注支持,可能是一個社會性的難題。希望單老在天堂仍然能夠瀟洒地揮舞摺扇,響亮地拍一下驚堂木,說一句「書接前文」。單老,走好!

作者:何殊我(評論人)


不落後於時代,利用互聯網傳播藝術

送走了這位全國聞名的表演藝術家,「評書四大家」就只剩下了兩位。民間有句話流傳: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這句話大概改編自葉夢得對於詞人柳永「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評價,由此可以看出單田芳先生在聽眾之中的呼聲。

「評書四大家」是聽眾對我國四位評書藝術家的尊稱,而一談及這四位,有人就把相聲界的「 帥賣怪壞」四字套用在了他們身上——袁闊成的帥、劉蘭芳的賣、單田芳的怪和田連元的壞。而緣何將單田芳先生的表演以一個「怪」字來總結呢?因為他的嗓音之怪,辨識度之高無人能比。

單田芳先生,新京報漫畫/陳冬。

單先生出生於曲藝世家,外公是最早闖關東的那批民間藝人之一,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看遍了家人在台下拿著收錢的笸籮招呼「捧場了捧場了」,他心裡一頓委屈,覺得這和要飯的沒什麼區別。後來,他考上了醫學院,卻因生病上不了學,最終使命般地走上了評書之路。據說,單田芳先生的聽眾曾在一天之內達到1.2 億,如果將他講過的近110 部作品一天24 小時連續播放,則需要差不多1.25 年的時間。

前央視主持人羅振宇在一檔網路辯論節目中提到,他曾在湖畔大學聽了曾鳴教授的課程。曾教授在那場課程中提到了企業做戰略所包含的三個元素:技術、藝術和手藝。羅振宇將這一觀點拓展至辯題當中。其實,如果把這三個元素拓展至評書表演,也未嘗不能解釋單先生的成功。

技術,其實是指掌握事物的規律性。單田芳先生喜歡鑽研,他保存、複製、修繕、增補了諸多傳統評書,在此過程中抓住了傳統評書的特點,更是發揮所長,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創作出一大批新時期評書。許多人非常喜歡的《亂世梟雄》便是他製作的新作品。又比如,單先生的小說《白眉大俠》,是他得了真傳後的整理之作,他梳理了故事的邏輯,並製造了如北俠歐陽春之類的人物,使得小說大獲成功。

評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人物的塑造、場景的搭建、氛圍的營造全倚靠著表演者的一張嘴。單田芳先生說書時不拘泥於原書,常有自己的發揮。他模仿的人物,個性十分鮮明,加上他沙啞的嗓音,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小男孩們喜歡的武俠故事,在單先生的口裡,變得生動起來。

一以貫之,融會貫通,求精求實,創新發展,此為手藝。從《三國》《隋唐》《大明英烈》,單先生講了許多大英雄的故事,這些英雄人物都鮮活地存在於聽眾的腦海里。不僅如此,單先生還創造性地提出要講「紅色故事」,多講講新中國的來之不易、開國元勛的豐功偉績等。在賀龍的女兒賀捷生將軍的幫助下,他錄了三百集《賀龍全傳》,以評書作品的形式把開國元勛的生平記錄下來。

1954年走上評書舞台,2007年宣布收山,2010年又再度出山,半個多世紀以來,單田芳先生在舞台上塑造了無數人物,征服了不計其數的聽眾。但他對行業還是抱有清醒認識的。2013 年,單田芳先生接受採訪時說道:「這個行業確實不景氣,書場越來越少,演員越來越少,很少有年輕人願意學。不只是年輕演員有問題,中老年演員也有問題。下工夫不夠,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這不只是評書的困境,更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困境——久負盛名的大師有一二位,可願意傳承的學徒卻不多。

如今的文娛市場是十分繁榮的,可繁榮的市場留給傳統藝術發展的空間並沒有多少。相比廣大的電視觀眾、網友來比,傳統藝術愛好者的數量實在不值一提。

從前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現在則變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藝術作品需要廣泛的傳播。京劇演員王佩瑜以自己的方式做出了貢獻,她不吝於參加各類節目,在電視和網路上進行演講,宣傳京劇的魅力,吸引了一票年輕的觀眾。

在這方面,單先生也毫不落後於時代。2011 年,單田芳先生出版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將自己的人生故事通過口述的方式,在助理的整理下,成稿30 多萬字。作為一個傳統藝術的表演者,他還利用新媒體來進行評書藝術的傳播。

單田芳在新浪微博回答網友提問。

開通微博(2010 年)和微信公眾號(2016 年)以來,單先生以日常化、年輕化的風格傳播評書知識,並一直關注著行業發展。在微博問答上,單先生非常熱情地回答廣大網友的提問。雖然單先生沒有開課,但他的二女兒單慧莉卻扛起了父親的大旗,通過互聯網向網友開課,傳播父親引以為傲的評書藝術。自1995 年成立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來,單先生一直以各種形式推廣著評書藝術,2012 年的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時年78 歲的他獲得了終身成就獎。他曾在採訪中說,人生在世,不過一個「熬」字。他的一生,是與評書相伴的一生,他與歲月相抗爭,最終熬成了一壺陳釀,供聽眾們慢慢品味。

作者:林岑(評論人)

責任編輯:吳龍珍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結愛》泰國取景,王俊凱火到泰國,背後是兩國影視圈的頻繁互動
除了撩,他們還有愛情最美的樣子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