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大渡河,紅一師師團營連4位直接指揮官,建國後被授何軍銜?
強渡大渡河,是指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今石棉縣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的戰鬥,也是長征途中的一次著名戰鬥。
1935年5月,紅軍過了金沙江,仍作為開路先鋒的紅一師師長李聚奎帶領部隊,在通過彝族地區後,上級把強渡大渡河的任務交給了他。
大渡河是長江的一個支流,水急浪高,河面最寬處有300餘米,而安順場這一段,河寬百餘米,但河心暗流涌動,兩岸峭壁懸崖,沒有船無法過河。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數萬人西徵到此,北渡未成,以致全軍覆沒。國民黨因此叫嚷,要讓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此時,紅軍後有國民黨10萬大軍追趕,前面的大渡河上有四川軍閥劉湘、劉文輝把守著各渡口。大渡河已成為紅軍的生死河。
紅一師經過一路強行軍,師長李聚奎和楊得志團長率領的第一團,於1935年5月24日晚,趕到大渡河附近,停下來隱蔽。李聚奎、楊得志到離安順場幾里地的一個山口用望遠鏡仔細觀察,從望遠鏡中看到前方河邊有1條不大的船,可謂天無絕人之路。
李聚奎忙叫楊得志把一營營長孫繼先等人叫來,讓他們用望遠鏡看準小船停泊的位置,晚上一定要把這條小船搞到手。孫繼先領命而去,順利得手。這個時候,河邊怎麼還會有小船呢?原來,安順場守敵早已撤走了全部渡船,只是估計紅軍離安順場尚遠,守敵指揮員因晚上無事,耐不住寂寞,就帶著十幾個兵丁乘船過來,到南岸安順場尋歡作樂。結果被紅軍逮了個正著。
當晚,紅一師派出人員分頭去找船夫。因群眾恨軍閥,聽說紅軍用船,船夫一下來了20多個。接下來,就是如何用這隻小船渡過對岸,消滅北岸之守敵了。
李聚奎
師長李聚奎把強渡大渡河的任務下達給了一團,團長楊得志把任務交給英勇善戰的一營,一營營長孫繼先交給了二連。二連連長熊尚林立即組織奮勇隊。大家爭先恐後報名,最後還是營長孫繼先下命令宣布了名單:包括熊尚林在內,計17勇士。
5月25日凌晨7時,強渡大渡河開始。因船小,先是8位勇士在連長熊尚林帶領下先登船,由帥士高等4名當地船工擺渡,沖向北岸。在南岸紅軍強大的炮火和輕重機槍掩護下,連長熊尚林9位勇士和4名艄公冒著北岸敵人的槍林彈雨,奮勇前進,一舉登岸成功。接著,小船再回,一營營長孫繼先率領另8位勇士登船,沖向對岸。
加上營長孫繼先在內的18名勇士,衝過敵人的重重火網,攀上對岸。敵人居高臨下,甩出雨點般的手榴彈。18勇士利用懸壁台階死角作掩護,沿台階向上猛攻猛殺。在南岸紅軍火炮機槍支援下,勇士們擊退了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後續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
隨後,紅一軍團第一師和幹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天險的大渡河。在強渡大渡河的整個戰鬥中,師長李聚奎一直守在岸邊,當大部隊開始渡河時,他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楊得志
李聚奎,1904年12月31日生,湖南安化人。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石油工業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高等軍事學院院長等職。195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在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5年6月25日逝世,享年91歲。
強渡大渡河時,任紅一師第一團團長的楊得志,1911年1月3日生,湖南株洲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濟南軍區、武漢軍區和昆明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等。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1935年5月,時任紅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營長的孫繼先,1911年生於山東曹縣。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20兵團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90年4月病逝於濟南,享年79歲。孫繼先將軍是強渡大渡河的18勇士之一。
大渡河18勇士之一,時任二連連長的熊尚林,生於1913年,江西高安人。1930年10月,17歲的熊尚林主動為紅軍帶路參加革命,上井崗山後,歷經五次反「圍剿」戰鬥。在抗日戰爭期間,他英勇善戰,在張家口長城附近開闢了抗日根據地,從幾十人的隊伍,發展成一個獨立團。1941年後,他脫離組織。1942年6月18日,在崇禮縣范家西溝村草場溝犧牲,年僅29歲。
孫繼先
20世紀60年代初,熊尚林烈士的遺骸被遷葬在崇禮縣烈士陵園內。
※慈禧發動宮廷政變,殺害戊戌6君子,重臣榮祿和袁世凱都不知情?
※美軍不敢登陸日本本土作戰,最終使用原子彈,原來是懼怕日軍這個
TAG:吊蘭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