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深度工作》:浮躁社會下,你最該習得的工作技能

《深度工作》:浮躁社會下,你最該習得的工作技能

生存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該如何適應?浮躁的環境之下,又該如何沉浸到工作之中?來看看這篇乾貨滿滿的讀書筆記。

每個時代勝出的人都不同。

石器時代,掌握工具製法的人勝出;

春秋時代,胸有兵法韜略的人勝出;

盛唐時代,擅長詩詞歌賦的人勝出。

那麼,在我們這個時代,什麼樣的人可以勝出?

我認為,是那些學會「深度工作」(Deep Work)的人。


什麼是「深度工作」

想要了解「深度工作」,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什麼是「浮淺工作」(Shallow Work),在《深度工作》一書中對其定義如下:

「浮淺工作」即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工作,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簡單的說,諸如刷微博,搜索資料,發電子郵件一類的事務性工作,都屬於此類。

2012 年麥肯錫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對於知識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過 60% 的工作是進行電子溝通和網路搜索;而對於其他工作者,他們用於閱讀和回複電子郵件的時間也佔據了全部工作的 30%。

時間破碎、不斷被打斷、臨時任務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那些「浮淺工作」才能正常進行。

「深度工作」與之正好相反。

「深度工作」即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註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不是我喜歡熬夜,而是熬夜的時候才有效率。」網上流傳的這種說法也是此理。

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地人用浮淺工作替代深度工作,越來越多的瑣事打斷著人們的注意力,此時,學會如何進入「深度工作」的人便可以勝出。


為何學會「深度工作」可以勝出?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在書中提出了深度工作假設(The Deep Work Hypothesis):

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幾乎同時,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夠培養這項技能,並將其內化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將會取得成功。

這是因為勝出涉及到兩方面的能力,而深度工作可以培養這兩方面。

第一方面與學習有關。我們生活在信息經濟時代,信息更迭的速度史無前例。我們現在學習的東西,所處的行業可能 10 年前並不存在,甚至可能 10 年後也不存在。因此,想要在這個時代中保持價值,就必須掌握快速學習複雜技術的能力。比如想要在某個特定的醫學領域取得成功,就要求你能快速掌握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用更簡潔的語言總結就是:如果你無法學習,就無法勝出。

第二方面與數字革命有關。數字革命的影響力是雙向的。如果我們能創造出精品,那麼它的受眾就是無限的;如果只能創造出一般東西,就會因為很容易在網上找到更好的替代品而舉步維艱。不論是作為電腦程序員、作家、市場營銷人員、諮詢師還是企業家,都遵循一個準則:如果想要出眾,就必須能夠生產出自己能里範圍內最好的產品。比如,很多程序員對編程都很在行,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如大衛·海尼梅爾·漢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這樣創造出 Ruby on Rails,而正是這個項目為他帶來了無盡的聲譽。

紐波特的一個研究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他採訪了全國一些競爭最激烈學校裡面的 50 名成績特別出眾的學生,發現他們用在學習上的時間比普通出眾的學生更短。這意味著:最優秀的學生能夠理解深度工作在學習方面起到的作用,因此會極度專註,從而大幅減少考試準備或撰寫論文所需的時間,同時也不降低研究成果的質量。

當今浮躁的商業社會大幅降低了人們深度工作的能力,所以如果你可以掌握深度工作的能力,會有更大概率勝出。


如何掌握「深度工作」的能力?

你需要遵循著四個原則:


原則一:將深度工作融入日常工作里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深度工作的方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你都需要思考這三點:

你在什麼地方工作,工作多久?

工作開始之後,你將如何繼續工作?

你如何支持自己的工作?

為此,你要習慣於在某個固定的場所深度工作;你的工作要有一些習慣性的步驟和規則;當工作時,讓你的大腦為深度工作做好準備,比如你可以設定用一杯上好的咖啡作為開始工作的信號。


原則二:提高你的注意力能力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技能。

斯坦福大學通訊學博士克里福德·納斯(Clifford Nass)認為,在網上不斷切換注意力會對大腦產生長久的負面影響。納斯發現:

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註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更具體地說:如果你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刻無聊時光——比如說,需要排隊等 5 分鐘或者是在餐廳坐等朋友——都是用瀏覽智能手機來打發,那麼你的大腦就可能已經被重新編排,從某種程度上說,你的大腦已經不能夠勝任深度工作。

所以,你需要平時刻意練習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你可以設定每天的「上網時間」,在其他時間完全避免網路來訓練自己的專註能力。


原則三:壓縮自己的浮淺工作時間

2007 年夏天,軟體公司 37signals 做了一個實驗,將每周 5 天工作制縮短成 4 天。實驗結果令人詫異:儘管工作日少了一天,但員工似乎還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而且並非在那 4 天內瘋狂加班,而是正常的工作 8 小時。

為什麼工作時間減少了 20%,但似乎並沒有什麼影響呢?

因為這減少的 20% 是浮淺工作時間。

37signals CEO 傑森·弗里德(Jason Fried)表示:

很少有人能做到一天工作 8 小時。在充斥著各種會議、干擾、網頁瀏覽、辦公室政治和私人事務的一個普通工作日里,能夠專心工作幾個小時就已經很幸運了。

更少的正式工作時間有助於擠壓出更高的效率。如果每個人都只有更少的時間完成任務,他們就會更加尊重時間。人會變得珍惜時間,而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們不會吧時間花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如果擁有的時間變少,你就會更聰明地利用時間。

總而言之,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可以壓縮我們的浮淺工作時間。那些無關緊要的收發郵件、討論交流,大可以不用管它。把主要的精力交給深度工作,對於工作質量並無太大的影響。


原則四:學會定期屏蔽工作

紐波特認為:

當工作日結束的時候,在第二天早晨到來之前,屏蔽掉對工作問題的擔憂——晚飯後不要查電子郵件,不要回顧白天的對話,也不要策劃如何處理即將到來的挑戰;徹底屏蔽與工作相關的思考。如果需要更多的時間完成工作,就加一下班,但是一旦屏蔽工作之後,大腦就必須放鬆。

據研究表明,定期屏蔽工作有這樣的好處:

安逸時光有助於提升洞察力;

安逸時光有助於補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而且,能夠讓你在晚間安逸時光里放下的工作往往沒有那麼重要,不是嗎?


結語

深度工作遠比大多數人所了解的強大。如果你願意走出自己工作習慣的舒適區,也許你會發現,其實你的工作可以更加高效。

而且,更重要的是,當你學會深度工作的時候,你勝出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構建職業生涯 跨越發展障礙

入門信息分析 發現可能自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如何創造超一流產品?你需要知道可供性
《改變》:陷入困境?你可能需要第二序改變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