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40年總目錄——1981-1982年
原標題:《世界歷史》40年總目錄——1981-1982年
紀念《世界歷史》創刊40周年
為紀念《世界歷史》創刊40周年,本刊公眾號將分期推送《世界歷史》自創刊以來的各期目錄,從中可以窺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世界史學科的發展軌跡。
——《世界歷史》編輯部
1981年
目錄
第1期
劉達成:今日世界原始民族鄭異凡:有關布哈林的若干問題黃斌:1980年我國世界史學界的一些學術活動鮑世修:恩格斯對無產階級軍事理論的偉大貢獻(下)陳啟能: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闞思靜:一次「直接過渡」嘗試的失敗及其教訓——評1919年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潘潤涵、何順果:近代農業資本主義發展的「美國式道路」劉達成:當代原始民族與原始社會史的研究金重遠:拉萼尼使團和中法黃埔條約餘思偉:扶南古國初探何肇發:美國對東南亞歷史的研究榮欣:功績有限 錯誤嚴重謝有實:「戰時共產主義」是一種功勞蘭琴:西德學者對腓特烈大帝的新看法部彥秀:俄國革命民粹派的歷史作用柯可:評《美國通史簡編》梅偉強:阿卜德·卡德爾筱月:對馬克思家一位摯友的研究季珂:葛蘭西論政黨——《獄中筆記》摘譯東志:先於米海洛夫斯基的新評價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第2期
光仁洪:均勢和一次大戰前二十年國際關係的變化
朱克柔:凱末爾對土耳其民族解放運動的貢獻秦曉鷹:奈及利亞現代民族主義的興起和特點呂萬和:明治維新和明治政權性質的再探討孫炳輝、趙星惕:評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張宏儒、端木美:巴黎公社改革學校教育的措施劉宗緒:法國大革命的根本任務和革命的上升路線孔令平:古代猶太的巴爾·科奇巴起義莫任南:東漢和貴霜關係史上的兩個問題顧思作:國外研究古代城邦的一些情況委歷:古代已有亞洲移民到美洲的新論證霍光漢、郭寧杕:關於林肯的評價問題——與劉祚昌同志商榷蘇仁:威廉·李卜克內西與《反杜林論》吳友法:二戰前英國綏靖政策的起迄問題——與陶樾同志商榷張廣智:愛德華·吉本陳森:《拿破崙文選》簡介羅莎·盧森堡(邸文與肖輝英譯):柏林秩序一派井然健民:「西威猜王國」之謎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第3期
吳惕安:論巴黎公社的政權性質李宗禹:試論盧森堡和列寧在建黨問題上的分歧王閣森:論愷撒覃星:對現代軍事獨裁政權的一種見解李元明:法國兩個時期的不同宗教政策黃思駿:略論南印度坦焦爾縣僱農的性質楊通方:高句麗不存在山上王延優其人——論朝鮮《三國史記》有關高句麗君主世系問題陶惠芬:論彼得一世在改革中的作用黃盛璋:中國和索馬利亞的傳統友好關係伊求:古希臘人是如何到特洛伊去的?何成:我國史學界1980年對日本史的研究林被甸:對幾種不同意見的剖析賀聖達:甘地是印度農民的偉大代表張一平:對非暴力主義應基本肯定湯宜庄:對甘地的一點看法郝名瑋:羅馬尼亞一本史學新著作反對史學為大國利益效勞伍鐵平:《國際歌作者鮑狄埃和狄蓋特》一書史實訂正余麗嫦:弗蘭西斯·培根普加喬夫侍衛長季·格·米亞斯尼科夫的供詞伊求:辛巴威文化和莫諾莫塔帕國邊冰:對近代德國東方政策的第三種看法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第4期
馬龍閃:列寧同「無產階級文化派」的鬥爭李國麟:約·赫爾曼~*談自主地問題張式谷:馬克思、恩格斯對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歐洲革命前景的考察李顯榮:評巴枯寧的絕對自由觀和反權威論張雅琴、白津夫: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的癥結點在哪裡?李存訓:美國南北戰爭後農業迅速發展的特點與原因東來:對1812年美英戰爭起因的探討張芝聯、端木正:阿爾貝·索布爾對法國革命史研究的貢獻陳明鑒:馬考萊的史學觀點赤馬:「考迪羅主義」產生的主要原因米慶余:從1861年「對馬事件」看沙俄的遠東政策余定邦:中國和八百媳婦的關係——古代中泰關係史上的重要一章黃頌康:美國對布克·華盛頓的再評價東志:「亞細亞生產方式」與世界史研究——「亞細亞生產方式」學術討論會側記王介南:緬甸發現中緬關係史新資料王樹人:伊曼努爾·康德秉真:讓非洲的歷史重放光芒——讀聯合國1981年出版的《非洲通史》聰聰:《蘇聯「無產階級文化派」論爭資料》朱孝遠:馬克思認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保守的嗎?阿爾貝·索布爾(顧良譯):法國大革命的傳統史學和對它的修正企圖杜潮:關於美國工業革命的開始階段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第5期
陳洪進:論亞細亞生產方式多線說還是單線說?張椿年:宗教信仰自由與資產階級民主——評洛克的《容忍書》崇楠:日本資本主義起源問題研究中的新突破孔令平:中世紀前期英國的田制與北魏均田制的比較研究汪向榮:古代中國人的日本觀叢佩遠:評日俄戰爭前俄國的遠東政策(上)祝立明:試論門羅宣言的性質與作用肖泉:緬甸華僑與辛亥革命安維華:伊斯蘭教產生前香料之路的變遷馬克堯:西歐史學界對莊園制度的研究謝有實:實踐對「新經濟政策」的修正盧石:對《簡明世界史》(古代部分)的一些意見莫任南:對《世界通史》(上古部分)歷史地圖的若干意見孫道天:柏拉圖王少奎:關於奧拉比起義的研究動態松崎壽和(包容譯):《關於日本民族源流的探討》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81.5—7)
第6期
張繼平:珠港事件為何發生?徐天新:布爾什維克黨在十月革命準備時期的農民政策王瑋:美國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義鄭家馨:南非開普殖民地的建立和殖民土地擴張於可:試論原始基督教的政治思想金基鳳:關於中日甲午戰爭的起因問題叢佩遠:評日俄戰爭前俄國的遠東政策(下)辜燮高:從繼承製看馬克白斯在蘇格蘭歷史上的地位張鎧:明清時代中國絲綢在拉丁美洲的傳播大木: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新觀點李鐵城:評《1931—1939年國際關係簡史》張廣智:利奧波爾德·馮·蘭克遠方:一次封建制解體問題的討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會第二屆學術年會側記周耀明:布哈林的「和平長入社會主義」決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張鎮強:布哈林的「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符合馬克思主義理論王炳煜、陳鳳榮:關於列寧和布哈林在國家問題上的爭論格·普列漢諾夫(蘇冬普譯):致保加利亞同志的信普列漢諾夫、許征帆:致列寧的信格·普列漢諾夫(陳啟能譯):致柳·伊·阿克雪裡羅得的信格·普列漢諾夫(陳啟能譯):致列寧的信本刊1981年第1—6期總目錄
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1982年
錄
第1期
齊世榮:論1917年底至1918年初真假和平的鬥爭(上)
海石:一部頗有新意的著作《草莽維新史》陳慧筠:試論蘇俄新經濟政策初期的退卻周廣遠:經濟結構與英國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關係鄭紹欽:清代沙俄侵吞中國西北邊陲史實考宋敏:《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的癥結點在哪裡?》一文質疑戚國淦:史壇巨匠 後學良師——懷念齊思和先生伊文成:日本對我國台灣的經濟掠奪(1895—1945)沈福偉:中國和阿曼歷史上的友好往來黃頌康:關於對林肯評價問題的討論嚴鍾奎:林肯是廢奴主義者嗎?李青:林肯不是廢奴主義者汪儀:林肯反對奴隸制鬥爭的策略王洪慈:林肯是廢奴主義者鄒啟宇: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中國古籍中有關菲律賓資料彙編》評介孫培良:關於馬資達克運動尤天然、洪波:基佐陳孺性、王介南:信第達巴茂克的和談使團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第2期
周劍卿:論戴高樂的歷史地位
莫任南:甘英出使大秦的路線及其貢獻
張友倫:美國農業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初探
王貴正:美國三十年代中立法
沈志華:蘇聯新經濟政策時期的農村土地關係(1921—1928)
齊世榮:論1917年底至1918年初真假和平的鬥爭(下)
周南京:西班牙天主教會在菲律賓殖民統治中的作用
李興耕:關於考茨基中派主義形成的時間問題
張執中:文藝復興評價問題再討論——與王正平同志商榷
黎傳綜:英國內閣的由來及首相的產生
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關於史料的引用和理解——與孔令平同志商榷
楊典求:我國對拉丁美洲歷史的研究
湯玉奇:關於聖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
姜天明:澳大利亞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丁建弘:俾斯麥
江鷹:一本有價值的世界史參考讀物——評介《外國歷史名人傳》近代部分(上冊)
宋鍾璜:隆美爾沒有參與七·二○事件——介紹戴維·歐文的《隆美爾傳》
堅勁:埃卡留斯是密探嗎?
第3期
萬峰: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形成沿革考析
李宗禹:關於「考茨基主義」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張蓮英:明代中國與泰國的友好關係
楊灝城:奧拉比的歷史功績——紀念奧拉比領導抗英戰爭一百周年
王錦塘:試評德布斯
張之毅、魯毅:均勢外交在近代國際關係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沈才彬:論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性質及其歷史地位
葉書宗、王斯德:也論列寧主義與「戰時共產主義」
王建輝:抗戰勝利前夕美國對華政策的轉折——與項立嶺同志商榷
王覺非:當代英美史學家關於英國革命的一些新論點
鄧蜀生:評《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
黃啟芳:約翰·布朗
黃柯可:喬治·華盛頓的告別詞
我們的答覆
《簡明世界史》古代部分編寫組
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第4期
錢乘旦:試論英國各階級在第一次議會改革中的作用
程西筠:評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
培倫:論印度資產階級啟蒙運動
霍震、楊惠萍:美國內戰後至二十世紀初期的南部種植園制度
樓均信:略論丹東的寬容政策
康春林: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東方危機」期間羅俄關係的演變
朱理勝:巴拿馬運河談判與巴美新條約
韓承文、徐雲霞:沙皇俄國鎮壓1848年歐洲革命的三個階段
孫祥秀:不囿成說,勇於探索——評《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蔡鳳書:《日本人從何而來?》簡介
劉憲廷、王顯臣:從軍事哲學的角度看法國1940年失敗的歷史教訓
蘇楠:幸德秋水
李其榮: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保守性
羅伯斯比爾(劉文立譯):關於共和國的政治形勢
遠方:關於世界古代城邦的幾個問題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加強蘇聯現代史研究——蘇聯現代史學術座談會側記
王彤:蘇丹史學界簡況
崇清:《歐洲的重組》出版
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第5期
鄧蜀生:美國歷史上的州權
田錫國:關於美國南部重建時期的歷史評價問題
林進成:德國工業化道路的一些特點
王鵬飛:俾斯麥是怎樣充當俄國外交奴僕的
劉祖熙:試論波蘭被俄國滅亡的原因
杜玉亭:從基諾族的調查探索血緣家庭遺迹
王敦書、於可:關於城邦研究的幾個問題——兼評《世界上古史綱》關於城邦和帝國的觀點
黃思駿:莫卧兒印度的地權性質
姚椿齡:也談戴高樂的對美政策
羅榮渠:當前美國歷史學的狀況和動向
余言:簡評《巴枯寧評傳》
胡國成:羅斯福新政研究狀況簡介
暢征:埃及民族資產階級是怎樣獲得政權和維持政權的
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克里姆(黃麗英譯):阿卜杜·克里姆告北非穆斯林書
黃范章:凱恩斯
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書訊
第6期
朱庭光: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研究巴黎公社史
徐運朴:列寧時期的蘇維埃國家制度
胡德坤:中國戰場與日本的北進、南進政策
王家驊:半歐洲半亞細亞型的日本晚期封建社會
鄒啟宇:泰國的封建社會與薩迪納制
張鎧:秘魯歷史上的米達制
修海濤:德國宗教改革的起因
王章輝:英國史學界關於英國工業革命的幾種觀點
關於1940年法國潰敗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第三屆年會討論
共田:關於克倫威爾的評價及其它——英國史研究會第二屆學術討論會側記
開展東西方封建社會史比較研究——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會第四屆年會簡介
艾周昌、覃星:恩克魯瑪
王士錄:漢密爾頓和寇松之間的九封通信
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
本刊1982年第1—6期總目錄
TAG:世界歷史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