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如果有人想拍一部經典戰爭搞笑片的話,不用麻煩去寫劇本,直接把坦噶戰役的過程還原一遍就行。人類戰爭史上逗比的事情不少,比如鴉片戰爭中「馬桶抗敵」「陰門陣」之類,固然讓人嘆為觀止。但像1914年坦噶戰役中的大英帝國軍隊這樣擁有八比一的兵力和裝備優勢,還打得如此逗比的戰例卻也罕見。在這場戰役中,英印軍把一場逗比戰役的全部元素都湊齊了:逗比統帥、逗比軍隊、逗比戰鬥、逗比結局。正如當時一名德軍軍官所揶揄的那樣:「你們英國人真不可思議,把戰爭當成兒戲。」


戰爭背景

德意志帝國因為歷史原因只搭上了殖民時代的末班車。所以,當時它在非洲所能搶到的「陽光下的地盤」已經所剩無幾。到1914年大戰爆發之時,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只有四塊——多哥蘭、喀麥隆、西南非洲和德屬東非。這些殖民地在地理上互相分隔,無法連成一片,各自被敵國領土所包圍。這種格局,為協約國在非洲的入侵行動提供了極大的戰略便利。在戰前,英法就非常忌憚德國在非洲的殖民經營。在鎮壓了幾次土著造反之後,德國人成功重整了殖民地的資源和力量,各方面都顯得欣欣向榮。英法開始擔憂德屬非洲的幾百萬黑人將在普魯士式的高效組織和訓練下成長為一支極具威脅性的軍事力量,成為繼「黃禍」之後興起的「黑禍」(black peril)。協約國,尤其是英國,開始著手準備在萬一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對德屬非洲的展開的軍事行動。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1914年列強在非洲的殖民地

1914年8月3日,德國對法國宣戰,併入侵中立的比利時。此舉觸了英國逆鱗,第二天英國就對德宣戰。此後僅僅三天,戰爭就降臨到了非洲大陸。德屬多哥蘭遭到英國西非步兵團和法國塞內加爾狙擊兵團的聯合進攻,德國在當地的武裝力量只有6名德國警官和560個當地人組成的警察部隊,根本無法抵擋協約國的入侵,很快宣告投降。在喀麥隆,英軍從奈及利亞出發,法軍從查德出發,在四艘巡洋艦的火力支援下,於1914年9月佔領了喀麥隆首府杜阿拉,在喀麥隆的德國人除了一個小小要塞的守軍外,全部撤往中立的西屬幾內亞。隨後的六個月內,南非軍隊50000人進攻德屬西南非洲,當地的9000德國守軍於1915年7月被迫投降。德國非洲殖民地的迅速陷落,主要原因固然是實力不足,但德國人本來也不傾向於將非洲作為對協約國的主要戰場。「保衛殖民地的戰場在北海」,這是德軍總參謀部的官方意見。然而,有一個地方實屬例外。它不僅沒有迅速投降,反而出人意料地讓趾高氣昂的大英帝國遠征軍丟盡了臉面,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可笑的一次軍事失敗。

逗比登場--印度遠征軍B軍團

英國一開始就把德屬東非看成一個次要的戰場。陸軍大臣基欽納元帥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動用英國部隊,只要把它交給印度殖民地的軍隊就萬事大吉了。負責此事的印度事務大臣克魯侯爵對此更是漠不關心,他同樣認為,這樣的小事根本不必動用印度軍隊的精銳,只要把二三流的兵團派去應付就足以完成任務。

一戰時期由印度人組成的軍團稱為印度遠征軍(Indian Expeditionary Force),當時分為7個兵團:


A兵團(A Force),下轄2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師,由印度最驍勇善戰的旁遮普人組成,在西線與德軍作戰。

D兵團(D Force),下轄6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在美索不達米亞同土耳其人作戰。

E兵團和F兵團(E/F Force),部署在埃及擔任防禦任務。

G兵團(G Force),部署在加利波利半島。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一戰時期印度遠征軍的士兵

被派往德屬東非作戰的是印度遠征軍B兵團(B Force)和C兵團(C Force)。其中B兵團下轄兩個旅:27班加羅爾旅(27th Bangalore Brigade)和帝國勤務旅(Imperial Service Infantry Brigade),總兵力8000人。這支部隊是印度遠征軍中人員素質低差的,可以說是烏合之眾的大雜燴。兵員來自12個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間語言不通、信仰各異、組織訓練也不值一提,許多人甚至不會操作新配發的李·恩費爾德步槍。

B兵團情報參謀理查德·梅納茨哈根上尉(Richard Henry Meinertzhagen)初次看到這些部隊時無奈記錄道:「這些人即使在印度人里也是最差的,我不安的想到在我們在遭遇認真的作戰時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高級軍官更像是些老頑固,而不是富有活力、精力充沛的領導者。」他所說的「老頑固」,毫無疑問指的是兵團司令艾特肯少將(Arthur Edward Aitken)。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艾特肯在英印軍隊服役長達35年,但唯一的作戰經驗是1885年在蘇丹鎮壓馬赫迪起義。和英國陸軍中扎堆的19世紀老古董一樣,艾特肯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早已落伍。恰恰相反,他具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自信,認為任何戰爭藝術的範疇都不會超出他那點可憐的對付殖民地土人造反的經驗。對於即將展開的東非戰役,艾特肯的判斷與其說是基於理性和客觀的分析,不如說是偏見和想當然。當富有經驗的皇家非洲步兵團指揮官格拉漢姆中校警告他不能輕視訓練有素的德屬東非黑人部隊時,艾特肯完全不以為然。在他的想像中,「黑鬼」都是未經訓練不堪一擊的野人,為數有限的德國佬也完全不是大英帝國遠征軍的對手。他的印度軍隊完全有把握一擊致勝,在聖誕節前凱旋班師。就這樣,印度遠征軍B兵團「百戰精兵」和他們「三個自信」的指揮官艾特肯少將一起,在1914年10月1日在印度孟買港登船,準備向著目的地德屬東非的坦噶進發。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戰役前奏--皇家海軍也來逗比一把

不過,雖然8000官兵10月1日就上了船,但B兵團整支部隊卻遲至10月16日才起航。原因是艾特肯害怕遭到德軍「柯尼斯堡號」輕巡洋艦的襲擊。所以,整支部隊在悶熱擁擠的船艙里毫無必要地等待了16天,幾乎引發嘩變。在橫渡印度洋炎熱而又漫長的航程中,印度士兵因中暑、暈船、水土不服而導致腹瀉病倒的為數不少,士氣直線下降。而兵團司令艾特肯和他的參謀人員則搭乘客運郵船「卡爾馬拉」號(Karmala),在為軍官準備的頭等艙里舒舒服服享用美酒佳肴,喝著下午茶,一路飽覽海景風光。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卡爾馬拉號郵船,英國半島東方航運公司(P&O)的豪華郵輪,一戰期間被徵用作為運兵船

此次遠征作戰的目標,是位於德屬東非的印度洋沿岸城市坦噶(Tanga)。它是該地最繁忙的港口。以此為起點的烏散巴臘鐵路向著廣闊的內陸腹地延伸。英印軍只要佔領坦噶,就能為入侵行動提供一個可靠的橋頭堡,然後順著鐵路沿線挺進,征服整個德屬東非。事實上,這也正是印度事務部對艾特肯及其B兵團的命令。然而,艾特肯對他將要展開作戰的目的地一無所知。不過他認為此次作戰行動是秘密的,德國人對此一定也是一無所知。

然而德國人早就知道了。英國人在孟買的港口堆滿了印著「印度遠征軍B兵團蒙巴薩東非」字樣的軍需物質板條箱;英屬東非的報紙整天刊載印度部隊即將到達的消息;運兵船隊與蒙巴薩用明碼電報互相聯絡;在英屬東非的德國人可以很方便地把這些消息寫信告知德屬東非的同胞們;英印軍船隊從蒙巴薩起航後,一直在貼近海岸線的距離航行,就怕德國人看不見它們。這都給德軍以充分的響應時間以準備防禦。

1914年11月2日早上7點,英國入侵部隊的前鋒皇家海軍巡洋艦「狐狸號」(HMS FOX)駛入坦噶港。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艦長弗朗西斯·韋德·考菲爾德(Francis Wade Caulfeild)向岸上派去特使,頗有紳士風度地告知德國人,坦噶的中立狀態已經結束,英印軍馬上就要開始佔領行動了。他個人建議德國人應該馬上獻城投降,以避免對城市的炮轟。德方談判代表奧拉謝爾專員當然嚴詞拒絕了這個建議。誰知考菲爾德也是一個逗比,於是發生了以下一場對話:


「請問,你們在港口布雷了嗎?」英國艦長很有禮貌地問道。

「是的,布滿了水雷,先生。」德國專員悠然回答。

當然,他在撒謊。

奧拉謝爾在欺騙了考菲爾德艦長後,借口和上級領導聯絡之後才能給予明確答覆,要英國人在船上等他一個小時。隨後他離開了「狐狸號」,上岸加入了城防部隊的行列。

考菲爾德在船上空等了近一個小時,未見答覆,他估計德國人不會回來了,坦噶也不會自動投降。於是他一邊召喚掃雷艇,一邊起錨返航,與護航船隊會合。此時德國人乘機在港內丟入許多空油桶,原木和其他亂七八糟的垃圾。英國船隊抵達坦噶港外海的時候,不得不繼續浪費時間,等待皇家海軍完成艱苦漫長的「掃雷」作業。當一坨坨垃圾被英印軍從水道里費勁清理出來,唯獨沒有發現一顆水雷的時候,考菲爾德才大呼上當。英國人的逗比行為,已經為德軍將後方部隊通過烏散巴臘鐵路火速調往坦噶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就在這當口,英國人還在為登陸地點爭論不休。考菲爾德被一種不可名狀的恐懼所籠罩,堅信坦噶有未知的危險,他拚命說服艾特肯在距離海岸線一英里、看不到城鎮的地方登陸。因為那裡是地圖標註的唯一沒有紅樹林的地方。事實證明,這個建議糟糕透頂:登陸地點是一片被水蛭、水蛇、蚊子、瘴氣、舌蠅覆蓋的沼澤地,是最不適宜實施登陸作戰的地點。

在一連串被愚弄的蠢行和喋喋不休地爭論過後,直到11月2日晚上10點,月黑風高之夜,印度遠征軍B兵團第一批先遣隊才開始登上小艇,向著莫測的敵境而去。「狐狸號」這才開始炮擊行動。顯然,炮彈都落在野外無人防守的爛泥地里。這批可憐的先遣隊跳入水中,一路擔驚受怕,對黑暗中的任何聲響都感到驚恐,每一個角落的陰影都隨時可能致命。兵團主力部隊磨磨蹭蹭的登陸行動直到第二天下午4點才陸續開始。經歷了兩個多星期漫長折磨的印度士兵顯然不願意馬上投入戰鬥。他們先是在位於登陸地點的一個種植園設立了司令部(代號白房子),又在另一個種植園設立了野戰醫院(代號紅房子)。整個登陸行動直到晚上8點才基本結束。B兵團向內陸派出了一些巡邏隊去偵察敵情,但黑暗中誰也不清楚敵人到底在哪兒。此時,忽然冷不防傳出一聲槍響,兩個團的印度兵立即崩潰,爭先恐後朝著海岸方向逃命,指揮官費了好大勁才把他們重新集合起來。


戰役過程--逗比高潮一波接一波

11月4日早上7點,在給了德國人整整48小時準備時間之後,艾特肯才命令他的大軍向著坦噶港的方向開進。B兵團進攻序列是由英國人組成的最有戰鬥力的北蘭開夏團居於中央,左翼是帝國勤務旅的兩個營,左翼是由很厲害的廓爾喀人為基幹的克什米爾營。「狐狸號」巡洋艦為此次進攻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於考菲爾德艦長害怕水雷,將軍艦的位置停靠過遠,根本無法清楚掌握陸地上的戰況。

德軍在坦噶的全部武裝力量由一位頭腦精明,極富經驗的將領保羅·馮·勒陀·福爾貝克(Paul von Lettow-Vorbeck)指揮。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勒陀·福爾貝克一手締造了強悍的德屬東非的黑人部隊Askaris(斯瓦西里語,意為「戰士」),抓住英國人的失誤造成的48小時黃金時間集結了1000名防禦部隊,並修整了坦噶周邊的防禦陣地。他通過偵察發現英國人的指揮和移動都異常笨拙,雖然自己的兵力相對弱小得多,但他依然命令部隊嚴陣以待,迎擊英印軍。

印度遠征軍B兵團的先頭部隊正穿越海岸上大片的可可種植園向坦噶進發,一路暢通無阻。當他們來到距離坦噶城郊600米處,三個英國軍官爬上一座小土坡企圖觀察敵方的情況,德軍突然開火,兩人被當場擊斃,一人重傷。這時德國軍號也響起來了,埋伏的德軍發動突然襲擊,用機槍猛烈掃射,德國訓練的黑人士兵們吶喊著沖向第13拉吉普特團,該團差不多一半的印度兵們掉頭就跑,連帶著引發旁邊另外兩個團的士兵一起潰逃。擔任指揮的12名英國軍官被打死。B兵團情報參謀梅納茨哈根當時正在現場,他試圖制止士兵們的潰逃,一個正在逃命的拉吉普特軍官二話不說拔刀劈面砍來,他不得不開槍打死了他。前線指揮官泰伊准將向在「卡爾馬拉」號郵輪上觀戰的艾肯特報告說自己的部隊正面對著2500名德軍步槍手,實際上他對面只有250名黑人土著士兵。德國人的第一擊就導致了英印軍傷亡近300 人,其中大多數是軍官和軍士。印度士兵是如此恐慌,100多拉吉普特團士兵躲在可可園裡,其中一個步槍走火,100多人一鬨而散,直接跑回到海灘上,跳到海水裡面蹲著只露出頭來。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坦噶戰場,英印軍遭到德軍黑人部隊猛烈打擊

英國人的進攻並非毫無進展,在戰線右翼北蘭開夏營和克什米爾營佔領了坦噶的海關和醫院。但是他們的進展並沒有帶來任何好處,反而給他們帶來了災難。「狐狸號」巡洋艦上的考菲爾德艦長好心地進行炮擊掩護。只可惜算錯了距離,炮彈幾乎全部落入正在撤退的英印軍行列之中,造成重大傷亡。只有一顆炮彈命中了德方目標坦噶醫院,後來發現那裡躺滿了被德軍收容的英印軍傷兵。惱怒的艾特肯命令考菲爾德立即停止炮擊。

緊接著出現的一幕,堪稱整場戰役中最逗比的橋段:

坦噶地區的土著居民有採集蜂蜜的習慣,他們利用空心樹榦當蜂巢,把這些蜂巢懸掛在的大樹的樹枝上。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坦噶當地的特色蜂巢,至今猶存

這些蜂巢裡面養著巨大的非洲野蜂。這種蜜蜂形態粗壯,產蜜量也不高,看上去十分呆萌,但實際上習性極為暴躁。它們嗅到異味後,23秒鐘便可以做出反應,當它們遇到入侵者時,一般都是大批出動,窮追狠叮,常常把對方驅逐到200米以外才罷休。整個攻擊的時間可長達1.5小時。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強悍的非洲野蜂

現在,這些野蜂被戰鬥的槍炮聲和硝煙激怒了,它們從密林中無數蜂巢里傾巢而出,向著離他們最近的生物——英印軍發動了猛烈進攻。這些野蜂的攻擊比德國人的機槍子彈更可怕。極度的恐慌立即在印度人中間蔓延開來,他們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向著海岸潰退。一名英印軍的哨兵試圖堅守崗位,結果被蜇三百多下,另一名軍官由於負傷昏了過去,當他醒來後發現黑壓壓的蜂群正朝自己這邊俯衝轟炸下來,嚇得連滾帶爬地朝海岸逃去。潰逃的印度兵已經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他們向任何從坦噶方向出現的人射擊,大呼小叫地衝過堆滿剛剛從運輸船上卸載的軍需品的海灘,跳進海里高舉雙臂向運輸船游過去。一個在海灘上組織卸載的英國軍官評論到:「我從來不敢相信任何種族的成年人會墮落到如此不知羞恥的地步」。一個北蘭開夏團的士兵後來說:「我們並不在乎德軍的炮火,但我們的那些印度人在我們背後該死的走火和蜜蜂的叮蟄讓一切都亂了套。」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混戰中被擊斃的印度士兵,許多屍體背後插著英軍的制式刺刀

此時,在「卡爾馬拉」號郵船上,艾特肯少將和他的參謀長正氣定神閑地拿著望遠鏡,觀察著海灘上令人沮喪的一幕。


「他們在潰敗!」艾特肯驚訝地說道。

「看上去是這樣。」參謀長表示贊同。

「你認為他們那樣做(高舉手臂)是在幹什麼?」

「想不出來,先生。」

「你不認為他們在被趕進大海么?」

「我對此並不感到驚訝,先生」,參謀長表示理解,「會沒事的,先生」,他的口氣彷彿是在觀看閱兵式一般平靜。

艾特肯對參謀長的回答顯然十分滿意,「會沒事的」,然後他們開始在郵船甲板上悠閑地踱步。看來誰也不能阻止英國人的餐前踱步,誰也不能。


戰役結束--挺火厚後接著逗比

因為沒有進行偵察,英國人對德軍的位置和人數一無所知。天黑以後,艾肯特決定無論如何只要投入自己的全部兵力,發動一次決定性的進攻,就可以把德軍清理出去。他命令北蘭開夏營和克什米爾營打頭陣,印度聯隊殿後,重新向坦噶進攻。行動前他拒絕了海軍用艦炮對德國陣線實施火力壓制的建議。他的解釋是不想毀壞平民財產,實際上他並不知道德國人在哪裡,但他又不想對海軍承認這一點。後來當他接到了當天戰鬥的傷亡報告之後,艾特肯突然改變了主意:超過360人戰死,487人受傷,250人失蹤。這仗怎麼打?停戰吧!少將的「三個自信」已經蕩然無存,印度遠征軍B兵團和他的指揮官已經在精神上被德國佬和「黑鬼」打垮了。

11月5日清晨,我們熟悉的B兵團情報參謀梅納茨哈根上尉被艾特肯任命為談判代表,打著一面床單做成的白旗穿過前線,去找德國人商量撤兵議和的事情。德國人熱情款待了上尉一頓豐盛的早餐,然後德軍司令官福爾貝克委派他的副官馮·哈麥施坦因和英國人一起去監督撤兵事宜。當他們返回英印軍陣地的時候,印度人又犯二了,他們似乎看不懂白旗的意義,朝著德國軍官就是一槍。子彈擦傷了馮·哈麥施坦因的腦袋,所幸並無大礙。梅納茨哈根不得不上前打掉了印度人的槍,並用刺刀捅了他。這是他在這場戰役中幹掉的第二個自己人。

艾特肯已經命令安排登陸部隊撤回船上。德國人對此寬宏大量,未加干擾。撤退工作平靜地進行著。出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原因,艾特肯少將讓撤退部隊把他們的武器裝備、彈藥和已經搬上岸的物資全部留在原地。英印軍總共丟棄的物資包括:大批新式步槍、16挺機槍、60萬發彈藥、軍裝、毛毯、小船、摩托車、電報機以及大批食品等等。德國人用這批巨額物資裝備自己在東非的軍隊,足以支用一年。而德軍付出的代價僅僅是148人傷亡,其中只有16名歐洲人陣亡。

在監督撤軍的過程中,德方代表馮·哈麥施坦因不無諷刺地對梅納茨哈根上尉說道: 「你們英國人真不可思議,把戰爭當成兒戲。」似乎為了驗證他們的話,撤退進行中一隊北蘭開夏團士兵還跳下船,光著屁股在海水裡游泳嬉戲,德國人抗議說如果他們不馬上回船,就要把這些人當戰俘抓起來。梅納茨哈根紅著臉叫人把這些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英國大兵轟走。更有甚者,皇家海軍僱傭的的一些民間水手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還駕駛交通艇打算溜進坦噶港買點吃的,他們似乎認為,戰爭與他們無關,他們是來觀光的。


尾聲--把逗比進行到底

被英國官方戰史稱為「最丟臉的一次戰役」的坦噶戰役就這麼草草收場了。但是對於艾特肯少將和他的印度遠征軍B兵團的羞辱還沒有完。這些部隊從坦噶戰場上船後一路北撤到英屬東非蒙巴薩港。海關人員拒絕讓這支部隊的裝備上岸,除非按照進口商品標準支付5%的從價稅。北蘭開夏團不得不派出一個武裝特遣隊,用槍來說服海關人員放棄這個念頭。

艾特肯少將的結局頗有幾分慘淡。他在1914年底被召回英國本土,去向陸軍部解釋為什麼8000英國和印度軍隊會被1000德國佬和「黑鬼」擊敗。陸軍大臣基欽納元帥拒絕與他見面。也許這次戰敗並不是他一個人的錯,但總得有人當替罪羊。艾特肯少將最終被降職為上校,半薪退休。1924年在羅馬因心臟病突發病逝。

坦噶戰役中表現傑出的德軍指揮官勒陀·福爾貝克繼續轉戰非洲,他以靈巧的運動戰戰術,以不到15000人的兵力,牽制協約國300000大軍長達四年之久。英國為此耗費超過700萬英鎊、並付出了70000人傷亡的慘痛代價,卻從來沒有能夠在戰鬥中抓住或者擊敗他。戰後勒陀·福爾貝克成為軍人保守派,反對納粹。1964年,94歲高齡的勒陀·福爾貝克在漢堡去世。他和壓倒性的優勢敵人作戰,獲得了他的戰士——無論黑人和白人——的一致熱愛,而且還贏得了他的敵人的尊敬和欽佩。

東非野蜂怒挫印度遠征軍,這可能是大英帝國史上的最逗比一戰

當然,唯一不玩逗比的,恐怕還是那些非洲野蜂吧。今天,它們依然居住在坦噶茂密的紅樹林里,依然脾氣暴躁,依然義無反顧,隨時準備向膽敢來犯者宣示,誰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