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峰巒渾厚 草木華滋——故宮博物院藏王時敏山水作品欣賞

峰巒渾厚 草木華滋——故宮博物院藏王時敏山水作品欣賞

雖然與王翚、王原祁相比,王時敏是「四王」中傳世作品較少的一位,但他的繪畫創作始於少年、終於晚年,貫穿始終,在其八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創作了數量可觀的繪畫作品。學術界根據對王時敏繪畫經歷的梳理,通過對比分析較翔實可靠的傳世畫跡,依據繪畫風格的演進,將王時敏的藝術歷程大致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四十八歲以前為早期,四十九歲至七十歲為中期,七十一歲以後為晚期。

早期繪畫

我們把王時敏四十八歲以前的繪畫作品列入他藝術歷程中的早期。這一階段從他初學繪畫的啟蒙時期開始,到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其因病回歸太倉家鄉休養時為止。故宮博物院藏王時敏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共有八件,其中以《山水圖》扇、《仿倪瓚山水圖》軸、《長白山圖》卷為代表。

清 王時敏 山水圖扇 金箋設色 縱一七·七厘米

橫五一·八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山水圖》扇面,款:「乙丑小春畫,王時敏。」乙丑即明天啟五年(一六二五年),王時敏時年三十四歲。圖繪遠山環抱山腳下的數間茅舍,柴門面水,遠隔囂塵,七株小樹亭立,頗有仙居之意。筆墨細潤,設色淡雅,是畫家現存年代最早的作品之一。

清 王時敏 仿倪瓚山水圖軸 紙本水墨 縱八六·八厘米

橫三五·三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仿倪瓚山水圖》軸,自題:「丁卯二月仿雲林筆意,王時敏。」本幅上另有董其昌、陳繼儒題兩段。丁卯即明天啟七年(一六二七年),王時敏時年三十六歲。此圖仿「元四家」之一倪瓚,繪疏林孤亭,湖光遠岫,意境蕭散簡逸。倪瓚繪畫的疏淡之致,後人難能摹寫,故而陳繼儒於題中稱沈周摹倪畫過於蒼老,文徵明摹倪則顯嫩稚,並與董其昌一起稱讚王時敏的這幅作品能忠實於倪瓚原作。該圖是王時敏稀見的早期摹古佳作,也是其與董其昌、陳繼儒諸人交往的實物例證。

清 王時敏 長白山圖卷 紙本水墨 縱三一·五厘米

橫二〇一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長白山圖》卷,款署:「長白山圖。癸酉夏日為華翁老先生畫,王時敏。」癸酉即明崇禎六年(一六三三年),王時敏時年四十二歲。此卷《長白山圖》原應有王時敏題記兩則,曾載入《王奉常書畫題跋·卷下》。其後一記云:「御史大夫張公長白山兔,乃仙人白兔公赤松子成道處,靈山仙麓有金堂玉室在焉,非終南草堂、藍田鹿柴可比。乃屬拙筆為之寫照,豈能省此。聊以韓君平詩意點綴成圖,用塞來命,不足供大方張鑒也。」此圖所畫「御史大夫張公」別墅座落於今山東鄒平西南部的會仙山,因山中雲氣長白,故又名長白山。題跋中提到的赤松子乃古代神話中的神仙,為道教所尊。該圖是王時敏為華翁老先生所繪,題跋雖未註明仿何家筆意,但卻能使觀賞者領略到他「筆筆有來歷,筆筆有出處」的繪畫思想。該圖是其個人風格形成期間的重要作品。

這一時期總體來說應該是王時敏揣摩、臨習宋元名跡的階段,尚無獨立風格可言。王時敏早期作品中多帶有比較明顯的董其昌痕迹,其個人繪畫風格的逐漸形成最早也應該是在四十歲以後。

中期繪畫

我們把王時敏四十九歲以後到七十歲這段時間的繪畫列入他藝術歷程中的中期,這一時期屬於他個人風格正式形成的時期。故宮博物院現藏王時敏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有三十一件。

王時敏中期臨仿宋元諸家,以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年)六十一歲時為其女婿吳世睿(聖符)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與清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七十歲時所繪的《仿古山水圖》冊(十開)為代表。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二)

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為王時敏於順治九年六十一歲

為其婿吳世睿所作

其為吳世睿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集五代董源,北宋巨然、趙令穰,南宋米友仁、趙伯駒,元代趙孟頫、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諸家山水之長,傳諸家之風神,神韻超逸,各具意趣,堪稱仿古集冊中的傑作。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開選二)

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由國家文物局調撥故宮,

經徐邦達先生認定為真跡

其順治十八年七十歲所繪《仿古山水圖》冊(十開)原由國家文物局調撥至故宮博物院,初被認為是贗品,存於繪畫資料庫中長期被忽略。直到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徐邦達先生去延禧宮西司庫(繪畫資料庫)發現了此本圖冊,經其重新鑒定,該冊才被定為王氏精品。此圖冊分別仿五代董源,北宋趙令穰,元代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馬琬及明初徐賁等,點畫之間皆見法度,精謹嚴整,形神兼備,較為準確地掌握了諸家畫法之精髓,畫家在繪畫藝術的道路上日趨成熟。

這一時期,是王時敏繪畫創作的黃金階段,以仿黃公望畫法居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徵。

晚期繪畫

王時敏是一位長壽畫家,其七十一歲到八十九歲的這一階段是其繪畫風格發展的晚期。在這一階段,畫上自題雖還謂「仿某某人」,然而畫面已熔諸家畫法和自己筆墨於一爐,形成了自己成熟的風格和鮮明的特色。故宮博物院藏有王時敏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共五十五件。

清 王時敏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二)

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為王時敏於康熙元年

為其子王掞所繪

王時敏於順治十九年(一六六二年)為其第八子王掞(字藻儒,號顓庵)所作《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是王時敏晚年較有代表性的一套仿古圖冊,該冊分別仿董源、倪瓚、黃公望、趙孟頫、吳鎮、王蒙、張中、趙令穰、陸廣、徐賁等筆意。十二開中有三開是仿黃公望,與王時敏其他仿古冊一樣,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對黃公望畫風的偏愛。試將此冊與其十年前為女婿吳世睿所作的《仿古山水圖》冊相比較,後者力求形似,而此冊用筆蒼渾老到,設色古樸厚重,各頁雖題「仿某人」,但用筆、構圖並不拘於一家規範,而是薈萃諸家之長。

清 王時敏 落木寒泉圖軸 局部 紙本水墨

縱八三厘米 橫四一·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臨仿黃公望以外其他大家的畫,王時敏亦能得其意而師其心。如《落木寒泉圖》軸,是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王時敏七十二歲時的仿倪之作。該圖山石以渴筆勾勒,轉折處鋒芒畢露而筆墨渾然,風格漸老辣,與其早年師法倪瓚的作品大異,已無當年清潤之感,其蒼厚蘊藉之風致正是畫家晚期典型面貌。

清 王時敏 仿杜甫詩意圖冊(第七開) 紙本設色

共十二開 縱三九厘米 橫二五·五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杜甫詩意圖》冊(十二開),作於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冬,系王時敏七十四歲時依據杜甫詩意,為外甥董旭咸精心繪製的。各頁均以隸書題杜詩兩句,依詩意所畫內容依次為「叢山落澗」、「江山月色」、「山村春色」、「松雲絕壁」、「秋山紅色」、「落木江帆」、「山城夕照」、「山莊草閣」、「藤月荻花」、「秋山楓菊」、「巫峽弈棋」、「雪澗寒林」。在筆墨技法上,畫家承襲黃公望,兼取董源、巨然、王蒙諸家,用筆工穩,設色明快,皴擦點染兼用,體現了他較為全面的創作素養和精湛的繪畫功力,與其他時期常見的摹古作品相比,變化甚多,是其晚年爐火純青之作。

清 王時敏 午瑞圖軸 紙本水墨 縱一〇〇·八厘米

橫四〇·一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王時敏八十五歲以後,由於目力漸衰的原因,就極少再繪製山水畫了。《午瑞圖》軸,則是康熙十五年(一六七六年)王時敏八十五歲時所繪的一幅節令畫。民間有在端午時節將菖蒲艾草編節用以熏避蚊蟲等習俗,故而菖蒲、艾草是端午節的代表物。該圖所繪花卉筆墨簡潔,清新古雅,表現了吉祥喜慶的含義,為王時敏較為罕見的墨筆花卉,是其極晚年的作品。

通過對王時敏早、中、晚期不同時期繪畫作品的介紹,可以看到王時敏終其一生繼承了董其昌的藝術思想,以宗古為總體特徵,恪守「南宗正脈」,「刻意師古」,力求與古人「同鼻孔出氣」。王時敏對黃公望的學習可謂是竭盡心血,但仍然認為自己於黃公望筆墨深微處,只是粗窺一二。他恪守黃公望「作畫只是個理字最要緊」的教誨,形成了圓渾而蒼潤,至老蒼率卻虛正平和的筆墨格調。他追元軼宋,為黃公望所囿,以「未得與之血戰」為恨,這是王時敏在藝術上的旨趣,也是他獨有的境界。

原文作者:文金祥(作者系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

文章來源:《紫禁城》2018年8月刊《峰巒渾厚 草木華滋——王時敏及其繪畫藝術》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中西方陶瓷文化交流:雍正廣彩瓷和德國邁森瓷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