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裕陵中,乾隆口中玉片到底為何物?專家推測是玉蟬,有何寓意呢
清裕陵中,乾隆口中玉片到底為何物?專家推測是玉蟬,有何寓意呢
文 | 韋爵爺
夏天,除了炎熱的天氣外,最煩人的是應該是那不絕於耳的蟬鳴吧!但是古人卻有著濃厚的「蟬情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古人的眼中「蟬變」就相當於「蛻變」,脫胎換骨獲得升華的寓意,蟬跟荷花有著同樣聖潔的品德,蟬更被譽為君子。
而且蟬既能飛又能埋在地里,所謂上的了天下的了地,彷彿被賦予了神靈的法力。於是在這種崇尚蟬的民風下,各種以蟬為主題的物件應運而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蟬掛件。
據記載,玉制的蟬掛件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內蒙古的興隆窪文化遺址里出土了玉蟬,距今約有八千年的歷史。類似的玉蟬在紅山文化遺址和良渚文化遺址中都曾出現過,這些玉蟬,形狀生動,線條簡樸,而且都帶有孔,顯然是用於佩戴的掛件。
到了春秋時期,佩戴玉蟬更是成為了一種流行,此時的玉蟬已經被雕琢得更加栩栩如生,成為當下流行的青銅器紋飾,在現在發現的很多青銅器上都能看到這種圖案。
之後,隨著人們對蟬文化的不斷發展,更加促進了玉蟬工藝的精進,於是蟬飾品被製作的越拉越好看,越來越生動有趣,甚至連蟬身上的脈絡和翅膀上的脈紋都刻畫地細緻入微。就在這一時期,產生了 「漢八刀」這種高超的玉雕工藝,主張線條簡潔,用力粗獷,邊鋒平滑,稜角圓潤,但是這種漢八刀做出來的玉蟬是給死人用的,就是放在私人口中的玉。
這種所謂的在死者口中放東西的葬俗,叫做 「含殮」,這種習俗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後來蟬文化的逐漸發展,才流行在死者口中放玉蟬,寓意就是入土之後獲得新生的美好祝願。
這種習俗一直沿用到了清朝,雖然關於清朝皇帝含殮的情況並沒有被詳細記載,但是在乾隆的清裕陵中,發現了一枚雕刻成蟬形狀的玉,考古專家們推測,這應該就是放在口中的玉蟬。許多考古學家也發表過許多關於古代皇帝口含玉蟬的考古經歷,但是否也是跟民間一樣有轉世超生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女性死者的口中含的是珠子,所以專家們才推測乾隆地宮的玉蟬是皇帝所有而非皇后所有。據記載,慈禧的嘴巴里含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傳說這顆夜明珠後來輾轉到了宋美齡的手中,而且身份地位的不同,口中含的珠子的規格也不一樣,比如貴妃死後口中含的是小正珠,也就是珍珠;而慈禧的口中含的是寶珠,也就是珍貴的夜明珠。
當然不管死後嘴裡含的是玉蟬還是珍珠,都是有錢有權的貴族皇室才能使用的葬俗,普通的百姓可沒有那麼講究,往往只是塞個飯糰,寓意下輩子有飯吃,不挨餓的意思;而有些是在死者嘴裡塞茶葉包,具體有什麼寓意也沒任何的官方解釋。
秦漢以後,佩戴玉蟬被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含義。如做生意的人就喜歡在腰間佩戴玉蟬,預示著腰纏萬貫的意思;讀書人、做學問的人喜歡在胸前佩戴玉蟬,預示著一鳴驚人。雖然佩蟬討吉利的行為並不科學,但是這是一種風俗文化,代表了美好的祝願。
※盜墓賊盜墓方法多種多樣,子孫後代不但不敢管,還要殺雞伺候
※歷史上4位能文能武的皇帝,第2位是曹操,第3位至今被人詬病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