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一部經,就是為阿難尊者而說〈楞嚴咒〉,去救阿難尊者的

這一部經,就是為阿難尊者而說〈楞嚴咒〉,去救阿難尊者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11

第二、別因緣

現在文當第二,「教起因緣」。前邊是個總的因緣,是按著佛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為眾生而說法,來教化眾生,約著佛所說法之一代時教大概而說的。若按著本經,就是這一部《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各別的因緣來講,又分出來六個科目。這六種的因緣:(一)恃多聞,忽定力。(二)警狂慧,護邪思。(三)指真心,顯根性。(四)示性定,勸實證。(五)銷倒想,除細惑。(六)明二門,利今後。

(一)恃多聞,忽定力

恃,就是「有所仗恃」;仗恃什麼呢?仗恃多聞。多聞,就是讀書讀得也多,知道事情也多。好像阿難尊者就是有多聞的這種能力,他跟著佛幾十年,佛每一個法會所說的法,他都能記住,一聽見之後,就永遠不忘的;他那個記憶力是非常之好的,這就叫「多聞」。又所謂「博聞強記」,博就是「廣博」,強記就是「不用勉強就記住了」。阿難尊者所記得的,不需要勉強,他自自然然就記住了。你如果博聞,就是看的書很多很多的;強記,你用一點心力,把書上所說的道理都記住,這叫「博聞強記」。

那麼記的道理多了,就有所仗恃了。什麼叫「有所恃」呢?就是:「你看我,哼,比你們知道的東西都多!」「我啊,學的東西也多,科學、哲學、文學,所有的這些個博士學位,我都得到了!你看我,有一百多個博士學位在我一個人身上!」你看,他就有了仗恃了!這就叫「恃多聞」。

忽,就是「忽略了、不注意了」,就是認為這個事情不重要。什麼事情不重要呢?定力。他認為這個定力:「那不要緊的!我知道的東西多了,我有智慧就得了!定力?那沒有關係,由定發慧,我已經有慧了!」所以他把定力就忘了,好像阿難尊者似的。這部經,就是為阿難尊者說的。怎麼是為阿難尊者說的呢?就是說阿難尊者沒有定力。為什麼他沒有定力呢?他就在平時不用功,專門去寫字、看書、讀書,不打坐,不參禪;人家去坐禪,或者他就去看書──就這樣子,他忽略這個定力了。

我們現在這個暑假班,這才是妙不可言呢!又打坐、又聽經。打坐就是實行,聽經這就是解,就是要明白,這是「解行並進,行解相應」。明白了,然後就去做、去修行用功;用功,就會開悟的。我希望在這一個暑假班的期間,最低限度,也要有十個人以上開悟,那才滿我的願了。如果只有一、兩個人,我覺得我這個時間的代價還不夠!

所以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要鄭重其事地把這個功夫抓住了,也不要恃多聞,也不要忽定力。我們既重定力,又重多聞;多聞我們也學,定力我們也學。這是「雙管齊下」,我們雙料地用功,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種殊勝的境界,所以這一個法會是難遭難遇的。

你們每一個人如果開悟了,你們也沒有白辛苦,我也沒有白辛苦,我們都皆大歡喜。所以我叫你們每一個人,天天要寫出你們的 summary(摘要)給我,你坐禪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境界,寫出來告訴我;你聽經覺得有什麼感想,也寫出來告訴我;並且所聽的道理,都要把它記錄下來,要這樣子。

這個法會是非常稀有的,我們能在這個末法時代,這麼樣勇猛精進,一早就這麼早起身,晚間這麼晚睡覺,這就是精進來學習佛法,這就是既不恃多聞,又不忽定力。這也學多聞,也修定力,是難得的一個機會。

這一部經,就是為阿難尊者而說〈楞嚴咒〉,去救阿難尊者的。為什麼救阿難尊者呢?就因為阿難尊者一向就專門注重學習文字般若,而不修習實相的般若。他注重文字般若,以為就可以成佛、可以開悟了。他又有一種仗恃,仗恃什麼呢?他想他是佛的一個堂兄弟,佛既然成佛了,那麼一定會幫他忙,令他也就成佛了,所以他修不修,都沒有什麼問題。他有這種的思想,所以對定力就忽略了,就不打坐、不參禪、不用功,專門習學文字的般若;這樣子一來,他把光陰就錯過了很多。

有一天,他自己一個人出去乞食;乞食,就是拿著一個缽到每一家去化緣,去化缽飯回來吃。那麼他一個人出去,就碰到一位摩登伽女。這摩登伽女,現在差不離(八九不離十)地說:「啊,那個人真摩登啊!」這位摩登伽女的母親是一個黃髮外道,她修持外道法。這種外道,也有他的咒術,他這種法力也很靈的。

這位摩登伽女一看見阿難尊者,因為阿難尊者相貌生得特別圓滿、特別好看、特別俊美,她就歡喜阿難尊者了。但是歡喜阿難尊者,她沒有辦法得到阿難尊者,於是就和她母親講:「你啊,一定要把阿難給我拿來和我結婚!不然的話,我就不活了!」

她母親最愛惜這個女兒,所以就用先梵天咒──外道的一種咒術;一念,這個咒的力量就把阿難尊者給迷住了!怎麼叫「迷住」?阿難尊者就不由自主了,沒有定力的關係,所以就跟著這個咒跑到她家裡去,就要破戒了。這是破什麼戒呢?「殺、盜、淫、妄、酒」這五戒,他將要破這淫戒了!

這時候,佛知道了。我相信佛也就因為和阿難尊者是堂兄弟的關係,一看自己的兄弟有難了,所以就趕快說〈楞嚴咒〉。說〈楞嚴咒〉,就破了黃髮外道的先梵天咒;以這個咒力,來把阿難尊者這種迷惘給醒過來。阿難尊者也好像喝醉酒了,又好像吃麻藥,什麼也都不知道了;這回一念這個咒,阿難尊者就明白過來了。明白,一看,自己怎麼跑到這個地方來了?於是阿難尊者就回來了。

回來,向佛就痛哭流涕,說:「我啊,一向多聞,未全道力啊!」我從來就是歡喜多聞,所以未全道力;道力,就是「定力」。我沒有定力,請佛告訴我,十方諸佛怎麼樣修行,才能得到這個定力?所以這部經的因緣,就是阿難尊者先恃多聞而忽定力,佛就破他這種的迷,把阿難尊者救回來,然後說《楞嚴經》。阿難尊者由這一次,才發心修定,所以這是第一種因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怎樣修行才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呢?
學佛要依據經典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