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內鬼」疑雲四起,美國制度「管不了」特朗普主義?

「內鬼」疑雲四起,美國制度「管不了」特朗普主義?

資料圖:美國總統特朗普 (圖源:視覺中國)

近日,《紐約時報》刊發了白宮高官的匿名公開信,信中指出:特朗普總統持續以一種危及美國健康的方式行事,他沒有道德觀念,不受公認的基本原則約束,而且沒有表現出多少對保守派長期奉行的理念的認同。特朗普的反貿易和反民主傾向尤其令作者不滿。《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沃德近日也出版了一本題為《恐懼:特朗普在白宮》的新書,對特朗普總統對重大問題缺乏興趣和幼稚的行為進行了細緻的描述並加以批評。

《紐約時報》的匿名社論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各大媒體都在追問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誰?特朗普聲稱該文作者形同叛國,並以危害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司法部長塞申斯找出匿名作者。但比起挖出這位幕後作者和通過新著窺探白宮內部的混亂,令人更感興趣的是,這些文字到底反映了當前美國政治的什麼問題?

匿名社論和伍德沃德的新書《恐懼》的一個共同點是將特朗普描繪成一個調皮搗蛋的未成年人,而圍繞在他周圍的政府高官們才是「房間里的成年人」。這種描述已是美國主流媒體普遍採用的模式,以凸顯特朗普缺乏作為美國總統所應具備的道德水準、知識基礎、判斷能力,甚至脾氣秉性。對特朗普的「兒童化」表述至少有兩層含義:一是特朗普「嬰兒臉」一般的性格將嚴肅的政治議題兒戲化了,二是特朗普對複雜問題的理解和處理顯得無知、無能。特朗普堅持「推特治國」,遇事口無遮攔,發推直抒胸襟,把以往美國行政體系,特別是最高領導層面的管理和決策慣例統統打破,無怪乎在很多人眼中,特朗普的這種執政模式是對美國公權力的濫用,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危害,甚至帶有反民主的集權化風險。

因此,美國的精英們非常希望限制特朗普的「胡作非為」,甚至希望通過合法渠道中止特朗普的任期。從特朗普上任之初,人們就期待他本人發生變化,在總統的重任面前學會謙遜,變得更有總統樣兒。結果70歲高齡的特朗普並沒有打算改變自己去扮演總統,而是要改變總統的遊戲規則來適應自己。隨後,人們開始寄希望於特朗普身邊的高級官員們發揮作用,規勸特朗普的爭議性話語,限制他的非理性決策衝動。那時,從國防部長馬蒂斯,國務卿蒂勒森,國家安全事務顧問麥克馬斯特,經濟政策顧問科恩到總統的女婿庫什納,都被認為可能並且有必要發揮扶手加圍欄的作用,防止特朗普犯下低級錯誤。

與此同時,輿論也開始寄希望於美國的權力制衡體系顯示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一方面,雖然美國國會全盤控制在共和黨手中,但與特朗普政治理念相左,政策選擇不同的共和黨人還是不時站出來批評特朗普的不當言行和政策錯誤,共和党參議員麥凱恩就是典型。然而,麥凱恩不久前因病故去,不願追隨特朗普主義的共和黨議員面對艱難的黨內初選,紛紛選擇了提前退休。另一方面,美國的聯邦法院對節制總統的權力也盡到了職責。在包括醫療改革、難民禁令、移民後裔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聯邦法院都給特朗普政府出過難題,導致特朗普一度人身攻擊與案件相關的聯邦法官。特朗普也沒有放過他手上的總統權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任命了68位聯邦法官,包括一名最高法院大法官。最近他又提名了第二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意圖幫助保守派獲取最高法院五比四的優勢地位。

反對特朗普的人對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寄予很大的希望。如果穆勒的調查能夠獲得足夠的證據指控特朗普違法,就打開了通過彈劾扳倒特朗普的道路。然而,憲法的彈劾程序門檻很高,在很大程度上彈劾成功與否取決於政治而非法律。對美國總統的彈劾要分兩步走,由眾議院多數判定有罪,再由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才能完成。不僅目前共和黨控制的國會無法通過,就是中期選舉民主黨也很難達到參議院所需要的絕對多數。更何況,至今為止穆勒的調查尚未得到特朗普違法犯罪的直接證據。

從憲法角度看,除去上述各種對總統權力的制衡機制,唯一剩下的就是第25條修正案第四款,也就是認定總統不能履行總統職權,由副總統取而代之。這項條款自1967年誕生以來從未被使用過,原因很簡單,要滿足其所有條件非常困難。不僅副總統和內閣多數要支持換總統,還需要國會兩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這比彈劾總統門檻還要高。與此同時,特朗普可以隨時解除內閣部長的職務,也可以隨時向國會表明他仍有能力行使總統職權。特朗普的「無能和任性」並不能等同於他無力履行職責,也就是說只要總統還能發推特,第25修正案就無法實施。

現在我們通過《紐約時報》的匿名社論和《華盛頓郵報》記者的新書知道,特朗普的白宮幕僚們在想些什麼和幹些什麼。特朗普政府內閣中的確有過援引第25條修正案的「耳語」,但很快就因為擔心會產生憲法危機而作罷。一些白宮官員們決定盡其所能繞過總統「引導」政府沿著「正確的」方向決策,這就產生了匿名作者所聲稱的「雙軌總統制」,既總統公開講一套,官員們背地裡干另一套。雖然總統經濟顧問科恩從特朗普的辦公桌上偷拿退出美韓貿易協定文件的故事令人驚奇,但在美國政治觀察者看來,特朗普政府內部存在「抵抗者」和他執政以來美國行政體系決策的不一致性已經不是秘密。內部意見衝突短期可以遮遮掩掩,但時間稍長就會爆發出來,否則特朗普政府的人員更迭速率就不會那麼非同尋常了。

與歷史上任何案例不同的是,特朗普政府內的「抵抗者」看起來更為廣泛和普遍。白宮官員與總統在特定議題上產生異議是較為普遍的、不可避免的現象,一般而言,如果能說服總統當然好,如果差異無法調和,這些人可以選擇辭職或者服從總統的決定。如果總統決定會產生較大危害,執行者可以選擇告知國會,由國會舉行聽證並通過立法程序修正總統的決定。可是在特朗普政府內部,他們選擇不服從民選總統的意願,悄無聲息的削弱總統的許可權,或在執行中大打折扣,這些行為本身恰恰是反民主的「軟政變」,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正是不受人民監督的「深層國家」存在的證據。

由於特朗普本人的個性特徵和「美國優先」政策組合的民粹性質,可以預見在特朗普政府內部,以及整個美國政府體系中的矛盾衝突將持續存在乃至不斷放大。放眼美國社會,近年來日益加劇的政治極化在民粹主義的加持下顯得更為不可調和。特朗普憑藉他敏銳的政治嗅覺捕捉到並駕馭了這股民粹主義潮流,還為其貼上了自己的標籤。自特朗普上台以來,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在經歷政黨勢力的重組和政策選擇的調整,而民粹牌特朗普還能打多久,民粹主義在美國社會是繼續擴大影響還是已經讓人感到厭倦,都需要不久後的美國中期選舉來給出答案。最終,要想把特朗普主義關進位度的籠子里,讓美國政治重新找到某種平衡,還要靠美國老百姓通過選票來表達真正的民意。

(趙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中國論壇網特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打電話質問美新書記者:為什麼沒有採訪我
美國又要制裁俄羅斯 這次是因為「雙面間諜」案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