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吐槽國內食品?外國人忽悠起來才是可怕!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很多食品包裝上會標註「不含XX」、「不添加XX」。我也經常說,凡是有這樣標註的,基本上都是騙你的,很少有例外。
在國外,這個現象同樣存在,而且比國內有過之而無不及。
清潔標籤是起源
其實從全球範圍來看,這屬於起源自歐洲的一種消費潮流,被稱為「清潔標籤」(clean label)。
它是源自消費者對工業化產品的不信任,其核心理念是讓食品回歸本源,對消費者更親和,對環境更友好。例如,盡量少用或不用食品添加劑,減少配料表中那些看起來像人工合成的成分,盡量使用有機、天然成分,不使用轉基因作物,盡量不含過敏原等等。(聽起來確實不錯)
但是請記住,「清潔標籤」從誕生之時就是一個商業概念,源頭的種養殖業、中間的配料公司、末端的食品企業,都在挖掘「清潔標籤」的商業價值,甚至衍生出了很多給「清潔標籤」做認證的公司和組織。
圖 | butterback
然而,一旦進入商業領域,任何一個概念都可能被包裝成忽悠消費者的工具,「清潔標籤」也不例外。
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例子。
這是我的一位友人在美國超市買的酸奶。
正面標註有:冰島式(Icelandic style)、0乳脂(0 milkfat)、乳清過濾型(strained)。
這種酸奶是脫脂的,同時過濾掉了乳清,因此比較濃稠,其蛋白含量高達10克/100克,而國內常見的酸奶是3克左右。
再看側面。
寫了好多東西,包括:純天然、無高果糖漿、無阿斯巴甜、無三氯蔗糖、無甜葉菊、無明膠、無人工色素、無防腐劑,還有一個無麩質和無rBST的認證標籤,可以說非常的「clean」了。
但你看得懂這些聲稱的真實含義嗎?
解讀配料表的真實含義
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配料表,到底有些啥?
成分
脫脂巴氏奶,有機龍舌蘭花蜜,馬達加斯加波旁香草,果膠,活性培養物(實際就是發酵用的菌種)
配料確實相對比較簡單,當然,國內有些酸奶比這個還簡單(所以口感也就soso了)。
結合這酸奶正面宣稱的聲明:
1、純天然、無高果糖漿
因為添加了花蜜,所以不需要加高果糖漿。反正都是糖。高果糖漿是來自玉米澱粉發酵,也可以算是天然,不過由於美國玉米主要是轉基因的,所以迴避這個了。
2、無明膠
因為添加了果膠,所以不需要加明膠。反正兩者都有都是增稠效果,也說不上哪個好哪個壞,更何況加的量也很少。
3、無人工色素
因為是白色的酸奶,所以不需要加色素。
4、無防腐劑
因為是酸奶,有乳酸菌群和酸性環境,其他微生物基本上沒法生長,而且低溫酸奶的保質期很短,又是低溫儲存,所以根本不需要防腐劑。
5、無麩質
因為酸奶裡面不加穀物,生產線也不生產和穀物有關的食品,因此是無麩質。很多美國人受一本叫做「穀物大腦」的書的誤導,迷信無麩質飲食。有趣的是,他們甚至不知道麩質是什麼,但就是看到gluten-free,就覺得很free。反正各種xxx-free的標籤他們都喜歡就是了……
所以,以上這些都算是「正確的廢話」,有忽悠人的嫌疑。
6、無阿斯巴甜、無三氯蔗糖、無甜葉菊
其實我個人更喜歡加甜味劑的,因為可以在口感不變的前提下減少糖分攝入。甜葉菊糖苷是天然植物成分,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是人工合成,但都是安全的。所以,無甜味劑的宣稱也說明不了什麼。
7、無rBST
rBST表示重組牛生長激素,已有20多年的應用歷史,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物質。
這樣拆開分析,大家發現了吧,其實所謂「不含XX」只不過是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的商(hu)業(you)工具。
本質上來講,這是利用消費者的恐慌和擔憂情緒為商品提價鋪路。
因此,你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應該更關注營養標籤,而不是被「話術」吸引。
圖 | food navigator
如果讓我來忽悠,上述酸奶還能再加一些「正確的廢話」。比如無人工合成香精、無人工合成乳化劑、無人工合成抗氧化劑、無反式脂肪、非轉基因。
你覺得這樣的產品就好嗎?你願意為這些話術多花錢嗎?還是別了吧。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飲食參考
(ID:foodsafety119)
果殼
ID:Guokr42
果殼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嚇得我二維碼都屈光不正了!
※分析顯示:人類流產是常態
※Reddit:關於你的婚禮,有哪些後悔的地方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