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大數據視野下的戰爭觀

大數據視野下的戰爭觀

原標題:大數據視野下的戰爭觀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周文

數據是信息時代的核心資源。大數據改變了數據使用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望遠鏡讓我們感受宇宙,顯微鏡讓我們觀測微生物一樣,大數據正在改變我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關聯性是大數據思維的核心,通過對事物要素的關聯性分析,只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顛覆了人類千百年來注重因果關係的思維慣例,對人類的認知方式提出了全新挑戰。


大數據提供認識戰爭的多維視角。戰爭觀是人們認識和理解戰爭的根本態度和方法。有什麼樣的態度和方法,就有什麼樣的戰爭觀。傳統戰爭觀往往注重戰爭因素的因果關係,比如強弱攻防等,人們重視與戰爭勝負直接相關的數據。但是,戰爭從來就不是一個孤立問題,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以及人員、裝備、地理等諸多要素,相關戰爭的每一基本因素都包含豐富的內容。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撰寫的《三萬億美元的戰爭》,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費用進行了評估,揭示了伊拉克戰爭的真實經濟成本。他通過經濟學中費效比與戰爭的關聯性分析,認為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類似越南戰爭一樣,完全是個失敗教訓,而且這個教訓的影響遠沒有結束。我們曾看到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很輕鬆地贏得勝利,但斯蒂格利茨通過大數據分析戰爭經濟成本,揭開了認識戰爭的另一面。大數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使人們看到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聯繫。


大數據多以聲音、圖像、視頻等原貌或類似的方式呈現。儘管各數據之間相關性很小,但由於數據足夠大,就可以還原真實的面貌。我們經常發現有的戰役戰鬥的勝負,取決於最後的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分鐘的堅守或衝鋒,人們讚歎其中的偶然和神奇。利用大數據分析工具,我們將歷史上所有類似樣式的戰役戰鬥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就會明白這樣戰役戰鬥勝負因素的關聯性。戰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關聯戰爭的數據紛繁複雜,大數據相關性的分析判斷,讓人們更多地發現和認知了戰爭中「暗藏」已久的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物與物、物與事、事與事之間的「關係」,讓人們獲得最高程度上的信息對稱,從而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戰爭,甚至將會還原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戰爭,改變我們關於戰爭的認識。


大數據讓戰爭直播成為常態。當我們在電視和網路上關注發生在其他地區的戰爭和戰亂時,感嘆我們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但是,清晰的戰爭場面和畫面讓我們明白,戰爭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信息技術的發展,各國部隊人員和裝備正在逐步實現數據化。美軍提出「全球一體化作戰」,要求各軍兵種及同盟國軍事力量之間快速融合,按照以數據為中心,自上而下地建設「數據網路」,作戰平台從戰場上的信息使用者升級為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的系統,指揮控制系統、空中作戰平台、精確制導彈藥等完成由精確化向智能化過渡,實現決策的智能化,反映出大數據時代聯合作戰的高級形態。

未來戰爭的戰場數據以聲音、圖像、視頻以及感測器等多種方式呈現,更注重數據真實性實時性,實現對陸、海、空、天、電、網等多維空間的全覆蓋,只有大數據的應用技術支撐,才能從繁雜海量的數據中分析各種因素的相關性,從而進行合理決策。數據量越大越豐富,關聯度就越高,越容易找出制勝的方法,使指揮決策變得更加高效準確自動。2011年美軍擊斃本·拉登就是靠對10多年累積海量信息的相關性分析實現的,這一畫面曾被全球直播。數據信息成為戰鬥力的來源,網電空間控制權成為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誰能夠控制和利用更多有價值的網電資源,誰就能掌握作戰主動權,也就能擁有更大的勝算。控制數據的主動權依賴於大數據技術及其關聯性思維,搜集分析處理戰場上的各種數據。大數據技術不僅支撐和實現作戰指揮室關於戰場的全景直播,甚至可以剪輯傳播到電視上影響和操縱民意言論。如果擁有大數據技術和工具,並且可能搜集挖掘到足夠的戰場數據,這場戰爭直播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你的手裡。


大數據成為操縱戰爭迷霧的推手。克勞塞維茨把戰爭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稱之為戰爭迷霧,認為只有靠軍事天才的眼力與果斷,才能統率軍隊在黑暗而充滿暗礁的戰爭海洋中航行。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戰爭一直是一個充滿極大不確定性的領域。在戰爭中,激烈的謀略對抗、充滿緊張和危險的戰場環境、虛虛實實的戰場欺騙等等,令戰場迷霧重重。「知己知彼」一直是敵我較量的要義。戰爭迷霧迫使傳統作戰指揮對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依賴很大,力求通過每條信息的精準,提高信息判斷的準確性。大數據下指揮決策分析基於需求,不再一味追求「為什麼」,重點是通過關聯性解決「是什麼」,可以不關注信息的精確與否,而是從繁雜混亂的數據中,找到與目標的關聯性。第一次世界大戰廣為流傳的「波斯貓的故事」,依據「波斯貓與高級軍官」「高級軍官與指揮所」之間的關聯性,概略判定了法軍指揮所位置。這揭示出關聯性對數據價值挖掘的極端重要性。「波斯貓的故事」帶有極大偶然性,但隨著大數據的軍事應用,數據處理能力將推動這種偶然成為必然。


在大數據支持下,指揮員通過微小的關聯性但海量的數據中發現戰爭迷霧中的內在規律,掌握敵方戰役企圖、作戰規劃和兵力配置,使戰場在我方眼裡儘可能變得透明。當然,戰場客觀環境的複雜性、敵對雙方的主觀努力、無形對抗的不可預見性,生死存亡瞬間力量轉換,使戰爭依然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偶然性的領域。透明與迷霧始終是相對的。能夠破解戰爭迷霧,就能製造新的更複雜的戰爭迷霧,這也是大數據技術優勢一方的主動權。在未來戰場上,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在製造戰爭迷霧上有更多的選擇,戰場透明的天平在總體上向大數據技術優勢的一方傾斜。爭取最大限度感知戰場和不斷製造戰爭迷霧,仍將是戰爭的永恆主題之一。


大數據是遏制未來戰爭的密鑰。未來戰爭的形態可能發生變化,但戰爭的本質沒有變。戰爭依然是暴力的行為,給人類和文明造成極大損害。如果未來信息化戰爭得不到有效遏制,它對社會的危害將是人類歷史上任何形態的戰爭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戰爭能不能預先得以控制或遏制,這是時代和人類的考問。經濟與戰爭控制具有最初始、最本質的聯繫,它的革命性發展必將從根本上增強制約戰爭的原動力。當今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可以脫離世界經濟單獨運轉,也沒有一個領域的發展不受其他領域變動的影響。這種日益緊密的聯繫,將對戰爭控制產生多方面的有利影響。

大數據就是一個依賴全網的技術和模式,它的關聯性核心思維讓人們明白,全世界的各種利益是相互關聯的。大數據的神奇在於,它並不充分依賴於大國強國,數據可複製共享性的特點也使大數據技術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有網路,只要有技術人才,只要有相關設備,大數據就會發生作用。大數據並不是大國強國的特權。相反,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創新,其巨大的經濟價值和基本屬性與強權政治是背離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國間經濟合作利益遠遠大於衝突,維護世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和平環境,這是時代的主題。大數據的關聯思維提醒世界各國,利益相關命運相關,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把地球當作戰略棋盤,基本要點是不能打翻棋盤。世界各國政要和軍事統帥應該達成一個共識:我們不是對手,我們的對手是未來。大數據就是這把重新思考世界把握戰略主動權的鑰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略前沿技術 的精彩文章:

易評估:重讀毛主席著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好的凈評估是「能打仗、打勝仗」的方法
前沿播報 | 大腦啟發計算的新奇突觸結構、納米級量子熱發動機、微重力環境下光碟機動水裂解、新型油水分離材料…

TAG:戰略前沿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