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保投入加大,壽命卻更短?美美與共,共遵康寧!

醫保投入加大,壽命卻更短?美美與共,共遵康寧!

中國醫學人文大會

8月31日,第二屆中國醫學人文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目的是為進一步加強人文醫學建設,推動醫學人文精神的回歸,改善醫患關係,保障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及《中國醫學人文》雜誌共同主辦,本屆大會的主題是「不辱醫學使命 恪守職業精神」。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出席本次大會,並作出指導講話。會議內容豐富,氣氛熱烈!

著名臨床腫瘤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何裕民教授受邀出席本次大會,並開展「美美與共,同遵康寧」主題演講。何教授指出:現代醫學總體成就不少,但遺憾更多:一方面,醫療費用如火箭般直上雲霄。另一方面,人們卻對醫療越來越憤憤不滿。

何教授表示:目前癌症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人們談癌色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被譽為「老年人的癌症」的阿爾茨海默病、老年退行性骨病變捲土重來。現在雖然醫保的投入加大,但是人們的壽命更短,健康狀態更差;民眾對健康、長壽等生命呵護的需求日益急迫,現實中的醫學卻很難理想地承擔。

同時,他認為這不僅是科學技術落後與否的問題,更是個全球性治理難題。倡導「共同感受生病」、「美美與共」、遵循並守住「康寧」。「康」——軀體康泰無大疾;「寧」——心裡安寧、靜謐、知足。

對此,何裕民教授提出,「美美與共」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中西醫學(其他傳統醫學/文化)之間,要「美美與共」,相互借鑒。

例如卵巢癌是一個對化療比較敏感的腫瘤之一,早期對化療比較敏感,一用化療癌腫就會有所控制,但是化療間歇期癌腫就容易增大,後期則對化療不敏感。因此,循常規治療,結局只能是死於化療。臨床上,我們配合中醫治療,可以彌補化療治療間歇期的空白,持續抑制腫瘤,往往可以達到減少化療次數,或在一般情況下不用化療的效果。

醫患之間,美美與共,醫患相長。

提倡敘事醫學,醫師耐心的聆聽,有助於醫師的成長,醫師的許多本領來自於患者的交流。深入的交流有利於醫師發現問題,指導患者更好的康復,更有助於醫患關係的改善。

何教授提到,他有一個患者,河南人,胰腺癌手術後總體控制得不錯,就是經常出現寒戰高熱,而且常在飽食之後發作。後來患者因為食慾差,且時有發熱,便禁食1~2日,熱居然很容易退下。後來轉告於何教授,思考得知,膽管、胰管都開口於十二指腸處,吃得太好,吃得太飽,腸內容物增多,消化困難,蠕動更慢,十二指腸也更易壅塞,導致膽汁排泄不暢,黃疸易反覆,局部手術後的殘留組織內常常有殘存病菌的,會因此泛起,興風作浪,從而出現寒戰高熱。胰管開口處不暢,胰液排泄受阻,一則出現消化障礙,二則可促使富含消化酶的胰液對胰體組織自我消化、破壞,遂可引發心窩下作痛,甚至是劇痛。

後期再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採取三個措施:一方面用西藥加強膽道感染的控制;再用中醫藥疏解鬱熱、開泄募原之邪;更重要卻更簡單的一環,讓患者停食固態物1~2日,只喝點飲料或水。若熱量不足,可用靜脈輸液方法補足。

醫護及各科同行之間,美美與共,形成合力。

不同科室、學科間,應該包容,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形成合力。包括營養飲食、心理精神、文化、語言、運動、哲學等。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何教授主張,癌症的發病的「同花順」(多因素疊加所致)理論,強調想要更好地控制癌症,也需要以「同花順」壓「同花順」(多環節加以改善及糾治),不能只注重醫療。

閱讀精選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裕民 的精彩文章:

炎炎夏日,腫瘤患者可以出門嗎?

TAG:何裕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