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神奇的舊廠房改造,它承載了一座城的故事……

神奇的舊廠房改造,它承載了一座城的故事……

作為工業經濟的遺存,老舊廠房記錄了城市發展的印記。隨著城市經濟結構轉變、產業升級調整,老舊廠房成為了「寸土寸金」的城市「閑置空間」,僅北京市騰退的老舊廠房總佔地面積就高達2500萬平方米。昔日的工業建築如何實現從工業經濟到創意經濟的轉型,是對城市空間再造和文化建設智慧的雙重考驗。在此方面,歐洲、東亞等國是如何破解城市閑置空間難題,讓老舊廠房煥發新的活力的?

原文 :《老舊廠房改造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作者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研究生 王若晞

圖片 |網路

老舊廠房改造經驗可循

荷蘭:多方聯合設立運營基金,打造老舊廠房改造的命運共同體

如果說老舊廠房改造是歷史留給城市建設的一張答卷,那麼荷蘭DE HALLEN AMSTERDAM項目則是集全民之智共同作答。佔地2.2萬平方米、投資3750萬歐元,這個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西區由電車工廠兼電車維修倉庫改造而來的市民會客廳、創意商業綜合體,通過聯合政府、設計師、建造方、租戶、鄰里以及市民共同成立基金以進行廠房重建和運營,打造了老舊廠房改造的「命運共同體」。這種項目啟動之初就推進設計公司、施工方、未來租戶的介入,將社會各方力量聯結起來共同建設城市空間的方式,實現了資金籌措、租住率的、居民參與的多重目標。

德國:流動的時代記憶,整體的景觀保護

形成於19世紀中葉的德國魯爾區無疑是老舊廠房改造的經典與奇蹟,在歐盟、聯邦政府的等額資金配套、與社會各界「共同行動戰略」的背景下,「德國工業的心臟」的魯爾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了轉型之路。產業景觀的整體性保護觀念使大面積的工業時代的車間、鍋爐機房等工業構築得以保留下來,隨後根據建築特徵進行的空間再造與利用如將廠區改造為攀岩訓練場、「景觀殺手」瓦斯儲放槽改造為用於就難訓練的潛水訓練基地。改造後的德國廠房同時也是活的博物館和工業歷史教材,每一個工業構築都被賦予了新的功能與生命。由區域綜合整治計劃帶動區域的統一性,將整體性保護觀念融入環境空間建設,將工業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藝術教育、區域振興相結合,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刻體現。

日本:政府利用各方力量有機組配

日本對於以老舊工業廠房為代表的工業遺產的保護、開發、利用的探索在東亞地區起步較早。從2007年開始,經濟產業省就組織「產業遺產活用委員會」進行了專門針對工業遺產的普查和認定。此外,政府對於老舊廠房改造的推動作用和對各方力量的有機組配是以老舊廠房為代表的工業遺產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例如明治維新時代由政府牽頭建設的官營工場富岡制絲場,在實現穩定生產後,政府將其轉製為民營,在經濟結構變遷制絲場的所有權由企業讓渡給地方政府後,又引入各種民間力量如產業觀光學習館參與經營公共效能的發揮。舊廠房的空間蛻變,離不開政府的推動和各方力量的合力支持。

老舊廠房與城市文化互動:如何講好文化故事?

重新理解空間價值

作為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老舊廠房是城市文化發展的記憶。不論是產權方自行改建運營、產權方與專業機構合作還是成立項目公司、廠房折股合夥的老舊廠房改造模式,對空間價值的理解與認知決定了老舊廠房未來的發展方向。過去,處於特定發展階段老舊廠房是工業經濟的載體,經濟價值是其首要考量因素。如今,伴隨著北京242處老舊廠房的騰退,新一輪的轉型升級呼嘯而來,其作為城市文化窗口的作用愈加凸顯,在某種意義上而言,老舊廠房承載城市記憶、拓展文化空間的文化價值,提供公共服務、文化交流的社會價值或將成為衡量老舊廠房轉型成功與否更為重要的標誌,藉由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產生的經濟價值的衡量,或許也將不再由簡單的總產值來決定,而老舊廠房單位產值可能是老舊廠房更為客觀的衡量方式。

有「形」更得有「神」

老舊廠房是有歷史和故事的,它的改造並不只是簡單的空間重塑,還包括文化與故事的傳播。老舊廠房的保護利用,要保持工廠本色,不能一味「舊瓶裝新酒」,只用了老舊廠房的外殼,丟失了它的特色與文化。老舊廠房的改造應是工業景觀、創意內核、整體環境的有機融合與統一。美國由麵粉廠改造的「磨坊城博物館」,歐洲由工業小鎮改造的歐洲最大的露天博物館BEAMISH,都是很好的例證。老舊廠房的改造不能徒有其表、千城一面,簡單的外觀改造、塗鴉裝飾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意再造。正如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俞孔堅教授所言,「廠房之所以贏得藝術和文化創意產業的青睞,是因為工業建築有別於日常生活空間的建築和景觀,因而可容納各種非日常的活動,為藝術家的個性設計和創造提供非同尋常的體驗。」

空間再造需多方合力

盤活存量資源,拓展文化空間,既是老舊廠房改造的命題,也是城市再生規劃的命題。從國家層面《關於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關於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用地的意見》等政策要求,到北京市《關於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上海市《關於本市盤活存量工業用地的實施辦法(試行)》等地方意見,老舊廠房的存量空間可持續發展程度代表了一個城市的遠見。老舊廠房的經濟、創意賦能,雖在不同的運營管理模式下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但無需質疑的是,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要靈活地組配各方力量,適時調整管理方略,讓老舊廠房釋放出新的活力。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23期第6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有刪減,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口頭、文字與生活的三大傳統,造就了獨一無二的中國文化
「高壓力時代」生存必備技能——克服壓力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