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跑起來,讓生命更精彩!記新華社高級記者汪涌的傳奇跑步故事

跑起來,讓生命更精彩!記新華社高級記者汪涌的傳奇跑步故事

他熱愛足球、曾經飛奔在綠茵場上,作為資深人士曾擔任中國足球改革調研小組成員;

他參與了北京奧運會申辦和舉辦許多方面的工作,也是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代表團成員之一;

他經歷了數屆世界盃與奧運會的新聞報道工作;

他是新華社高級記者,資深媒體人,絕對的新聞界大咖,首都媒體跑團創始人,跑者汪涌。

跑動北京系列公益廣告 #汪涌,跑去發現#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樣一位資深媒體人是如何成為一名跑者,並且如何用自己的身份來影響和推動更多大眾加入跑步的。

一、長期高強度工作導致身體機能衰退,帶狀皰疹倒逼開始徒步和跑步

汪涌:首先我想說的是首都媒體跑團不是我創建的第一個媒體運動聯盟。我在2013年創建的第一個媒體聯隊是足球聯隊。我是足球記者出身,從上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甲A時代開始,就參與足球報道。足球是我的最愛,即便是北京奧運會從籌備到舉辦的8年期間,國安在工體的比賽我也都會去。2002年世界盃期間我全程跟隨中國足球隊採訪報道。足球可以說是我血脈中的東西。

有超過50家媒體編輯記者參加的這支首都媒體足球聯隊,直到現在仍然活躍在一線。後來我又相繼創立了首都媒體徒步聯隊,乒乓球聯隊,健身氣功聯隊,我在媒體圈30多年,同事、朋友、徒弟和學生等有很多,我希望能夠創辦這樣的集體,讓大家可以在繁忙工作之餘有個共同的愛好,強身健體。

2014年我在一場足球比賽中受傷,那時開始發現自己的體質不行了。2015年,我被抽調加入到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代表團,在準備去吉隆坡前兩個多月時患上了比較嚴重的帶狀皰疹,住進了醫院。

有一句話:傷病是一個人最好的朋友。如果不是帶狀皰疹,我可能仍然會忽視自己的身體。以前都是高壓高強度的生活,不太重視健康。2015年得的帶狀皰疹病症非常厲害,直到現在後遺症都沒有完全消失。那時身體幾近崩潰。如果不及時修復身體,增強免疫力的話,以後會更嚴重。住院期間,每天需要輸6小時的液。輸液時,有時間想很多事。

我曾經在新華社貴州分社工作過很長時間,2001年調入北京,負責2008年奧運會的採訪報道。北京奧運會籌辦到舉辦的8年間,從北京奧運會會徽、吉祥物發布、到開閉幕式,世界盃,雅典奧運會,亞運會,大運會,全運會……,各種國內外重大賽事的採訪貫穿始終,幾乎沒有間歇。

2005年我買了房子又買了一個車位,車位就在電梯旁。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導致自己徹底放棄了運動,身體逐漸退化,買車買房前上下班好歹還要走一段路,之後連走都沒有了,身體一直在吃老本。

2015年住院,是我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花單位的醫藥費。這時才意識到身體很好是以前的事兒,現在不行了。住院時,大夫說你不重建你的免疫力,有可能未來任何小問題都會誘發很嚴重的後果。重建身體就是要參加陽光下的戶外運動。那時我就去戶外徒步。

工作以來沒有身體修復的觀念,雖然做的是體育事業,但自己身親身參與運動並不多,身體並不健康。這些都刺激到了我,我不想運動也得運動,要不以後身體更差。

住院期間,我還想起從2009年到2011年,我幾次應邀去廈門馬拉松論壇擔任演講嘉賓,做主題發言,對中國馬拉松運動做推廣。我認為馬拉松這項運動適合中國人,大家有錢就閑了就會對健身有更多的追求,再加上北京奧運會對民眾體育觀念產生的啟蒙。那時我是個小胖子。一個胖子鼓吹馬拉松,現在想想很諷刺,鼓吹別人運動,但自己是胖子。

有一次,廈門馬拉松組委會安排我參加五公里比賽,還給我配了個私兔陪跑,結果5公里我都跑不下來,兩公里時就很尷尬地讓兔子先跑,別跟我耗了,自己晃晃悠悠走到了終點。這期間我還應邀參加了蘭州馬拉松的論壇,那會兒聯想高級副總裁魏江雷贊助了包括蘭馬在內的幾個馬拉松,還組建了聯想跑團,邀請我加入。當時,我認為普通人跑42.195公里,簡直就是神經病。一個正常人十公里左右合適,專業人士才去跑馬拉松,跟現在很多不跑步的人想法一樣。

住院期間,我想明白了因果關係。出院後開始重建自己的免疫力。我想既然要跑步,是不是也做個媒體跑團會更好。我諮詢魏江雷和譚傑,給他們打電話說你哥要跑步了,你們得陪著跑。倆人很支持,他們早就想拉著我跑步了。就在2015年10月的長城馬拉松新聞發布會上設立了一個特別的環節,創立了首都媒體跑團。不過那屆長城馬拉松賽,我還是沒跑而是走,在懷柔走了五公里。

二、從零公里起步到完成全馬用了一年半時間

我2016年3月開始訓練,零公里起步,先從跑500米開始,跑完了直喘粗氣。那時我有75-77公斤。跑了一個月,對於自己能堅持也很興奮,但髂脛束出了問題,走路沒事,跑步就疼。這一年4月我做一檔訪談項目時,奧運冠軍王麗萍(王麗萍是悉尼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金牌獲得者)做嘉賓。王麗萍正好成立了王者傳奇訓練營。邀請我去奧森參加,親自陪我訓練。

第一次在奧森跑步,王麗萍和馬拉松世界冠軍白雪在陪我跑步。剛跑了一公里,我就想停下來,步履蹣跚。上身穿的很輕的皮膚衣都覺得是負擔。跑到兩公里時,衣服就讓王麗萍幫忙拿著了。

這是我的第一個五公里,跑後還有拉伸。這時才知道跑步還有跑前熱身、呼吸、步頻、跑姿、拉伸這麼多事。難怪我的髂脛束會有問題。原先我跑完了就直接回家洗澡了,這些事情我都不知道。

開始跑步前,我先徒步了半年多,從3公里、5公里到10公里,最遠能走17公里。走路之後速度越來越快,接近於慢跑。但是,跑和走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跑步要求太高。第一次跑的時候,鞋也是不對的。原以為只要是一雙運動鞋就可以,現在才知道走和跑完全不是一回事。

之後我們首都媒體跑團的兄弟姐妹們陸續陪我在奧森跑步,糾正我的問題。魏江雷說老汪你得換鞋,換雙減震鞋。我又趕緊去買鞋。一口氣就買了六、七雙,後來才知道跑鞋要比自己的腳大半碼或一碼,那時不懂,買了一跑還是不行,這些都交學費了。

剛開始跑步時,覺得我是干體育的,憑著原來積累的知識就行了。結果發現不是的,跑步看起來入門簡單,但進門後才發現其實也挺難的。我剛開始跑步的時候,覺得我能跑,不管三公里還是幾公里,能跑三公里,連跑帶走五公里,很興奮。但是僅僅跑了一個月,髂脛束就開始疼了。我請教王麗萍。她問我汪老師你怎麼跑?我說每天一下班有時間就去跑。她說汪老師你錯了,然後給我出了個訓練計劃,每周只能訓練三次。隔天跑,第一次3到5公里,第二次5到8公里,周末有時間跑個10公里以上,給身體足夠適應和恢復的時間。

按照她說的訓練節奏,再加上做好跑前熱身,跑後拉伸,後來又增加了核心力量訓練和跑姿訓練,一下到現在我都沒有出現過傷病。隨著逐漸掌握方法,我的跑步能力逐步提高,2016年6月份參加了第一個十公里比賽,在奧體,一小時十幾分完賽。然後開始備戰當年的長城馬拉松,報了首個半馬,進行了3個月的備戰。國慶期間,我們首都媒體跑團的隊友們陪我跑了15公里,月底跑長城馬拉松。跑團里九個人陪我跑,有丁丁、魏勝利、唐總等,他們都是全馬選手,我的首個半馬成績是2小時45分。如果沒有這些隊友們的陪伴,根本跑不下來。長城馬拉松其實是個山地公路賽事,海拔起伏很大。他們一路陪我跑,最後手牽手一同衝過終點。

一周後我就跑了鳥巢半馬,再過一周跑了騰衝馬拉松半馬。2016年底前一下跑了3個半馬,信心大增。我決定備戰2017年的北馬,譚傑給我制訂了訓練計劃,圍繞北京馬拉松我整整進行了半年的準備。比賽時,魏江雷和大神丁丁兩位好兄弟,做我的私兔,幫助我完成了我的第一個全程馬拉松。

我參加第一個全程馬拉松

新浪網高級副總裁、新浪體育總經理

魏江雷先生陪我跑完北馬

首都媒體跑團的兄弟姐妹

第二個馬拉松是無錫馬拉松,是跑團的劉桂明和王靜陪著我完成的。特別感謝這兩個全程馬拉松的私兔,他們一路給我鼓勵,讓我得以順利完賽。我在今年參加了倫敦馬拉松,這是我的第三個全程馬拉松。出國前知道包括悅跑圈的好兄弟梁峰等不少熟悉的朋友都去跑。一下子心裡有了底,希望跟著大家一起跑。沒想到出現了意外。我拿的是藍色號碼布,梁峰他們拿的是紅色的慈善號碼布。出發點儘管都在格林威治廣場,但不是一個方向,根本見不到,五公里以後分別出發的兩路人馬才會匯合在同一條賽道上。

我就自己一個人跑,自己調整配速。跑到倫敦塔橋時,已有20公里,突然聽到我身後有人喊老汪,回頭一看是梁峰,他抽筋了,這就是沒有系統訓練的代價。我大概比他快了半個多小時完賽。幸虧沒跟著他跑,要不然我倆說不定一塊都崩了。

參加倫敦馬拉松,我被迫單飛,身邊沒有了私兔,雖然出發前還是有些緊張,但也沒有了負擔,跑跑走走沒有了負疚感。一路上見到近百人抽筋、嘔吐、倒下,還有被急救的,最終我6小時4分完賽(關門時間8個半小時),雖然沒實現PB,但是在比賽規則內完賽,一路上自我管控、自我激勵、表現還算不錯。回來,我就覺得不用再找私兔陪跑了,倫敦馬拉松前我還認為自己需要有人再陪跑兩三個全馬,才會建立起信心的。

我參加倫敦馬拉松

雖然可以單飛了,但實事求是講,頭幾個馬拉松還是需要有人陪。因為自己心裡沒有底,撞牆了怎麼辦?抽筋了怎麼辦?需要有人在身邊給你講,給你激勵和方法。還可以規避風險。

我現在已完成了27個半馬,4個全馬,其中兩次在比賽中擔任官方兔子。在我這個年齡段,跑步是最合適的運動,是身體和心靈的交融,不僅是一個健身。

無論是跑半馬還是10公里,從小白起步,需要一步步升階,每一次升階前都會苦不堪言,跑10公里還是半馬都需要一個周密的時間管理、訓練管理、飲食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成功完賽只是結果,但中間需要系統安排,如飲食、裝備和訓練配套,好的計劃和執行,才能保障健康完成賽事。

三、我對於跑步的理解

跑步的一大收穫是讓我的不少價值觀發生了改變。以前覺得偏執狂才會跑馬拉松,以前認為如果不是偏執狂的話是不會去跑馬拉松的。融入跑步後,才發覺原來的觀點才是偏激。現在我再看身邊跑步的人時,感覺完全不一樣了。跑步這一年,我的體重也從77公斤降到64公斤,跑完北馬是63公斤多一點點。

跑步是一種修行,可以一群人跑,也可以一個人跑。跑步讓自己更好地和自己對話,可以想很多的事,是身心同步的活動。跑步還是四肢協調的運動,不協調一定跑不快。跑步讓心肺功能更強,不停的輸送氧氣。

從不會跑到跑,這個過程讓你發現人體真的很奇妙,從五公里、十公里、半馬和全馬,循序漸進,覺得自己很神奇,第一個感覺是體重下降;第二個就是我上大學的時候跑過的最長距離是十公里,年過50歲了反而能跑半馬和全馬,而且是無傷。這太神奇了。

跑步還讓我有了新的追求和目標。我在業務上已經經歷了巔峰,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等,在這個行業里,一個體育記者能達到的頂峰我都經歷過了。沒有目標在前邊了,一度失去了動力。

跑步以後,發現目標一個接著一個,比如升階就是一個,從五公里升級到十公里、半馬、全馬、百公里……。還有對好比賽的期盼,北馬完了之後還有上海、廣州、武漢、廈門、蘭州等國內優質賽事,以及世界各地出色的馬拉松。

跑步改變觀念。比方說我今年去的倫敦,之前去過三次。倫敦奧運會時在那兒還待了挺長時間。奧運會回國後我就想再也不去了。我覺得倫敦暮氣沉沉,一個是由於英國經濟的衰敗,那裡的建築跟哈利波特外景似的,不用搭建就是暮氣沉沉的魔幻感覺,感覺是一個衰敗、沒有活力的城市。

而這次去倫敦馬拉松,讓我有了另外一個感受。現代體育起源於英國,英國人骨子裡是熱愛運動的。倫敦馬拉松那天有70萬人觀眾在42公里賽道現場加油,相當於每一公里都有小2萬人,整個從出發一直到終點,一直都是happy,讓我改變了對倫敦的印象。

跑步也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2001年工作調動到北京後,從未在夏天回去過家鄉貴陽之外的地方。

2017年的貴陽馬拉松和六盤水馬拉松邀請我回去參加比賽和參加論壇演講,這兩個背靠背的比賽,讓我看到這小二十年貴州的變化。封山育林後山河更加秀美。這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我記憶中的貴州是小20年前的樣子,這次夏天完全不一樣,青山綠水、鬱鬱蔥蔥、涼涼爽爽。

跑步讓我們來到了騰衝這個地方,來到了和順古鎮,讓我覺得那麼美。馬拉松讓我深入這些地方。蘭州馬拉松沿著黃河奔跑,自己跑上賽道的與紙上談兵的策劃,感受完全不同。

在騰衝跑的時候,有兩三公里賽道邊全是桂花,十一月份正好是桂花香的時候,桂花花香瀰漫,包裹著你。跑步的時候你的雙腿在動,你的五官也在動,香味滲入到你的心脾中。現在一想到騰衝,我就想到高黎貢、遠征軍、桂花香、和順古鎮,一種立體的感受,對它的情感是不一樣的。

跑步還讓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去年北馬跑到15公里時,直到撞牆前,居然感覺身體無比的空靈,感覺不到任何雜質,心臟像永動機似的,呼吸特別通暢,血液快速輸送到四肢和大腦。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台磨合好的汽車發動機,在最好的高速路上賓士著,沒有一點雜聲,感覺很奇妙,太美妙了。這是系統訓練給了我最好的回報。

有人說跑馬拉松會上癮,確實會上癮,真的感覺身體在改變。你的價值觀和勝負觀都會改變。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跑步讓跑者學會和諧健康持久的價值觀,而不是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我自己了解中國體育產業和健康產業的發展情況,我自己判斷中國體育行業會迎來一個非常好的市場,體育肯定會生活化,體育在精神等方面的塑造作用不可替代。

我一個小白,一個胖子,通過科學訓練,循序漸進,也能跑步,能夠完成全程馬拉松。我就相當於一個小白鼠,我把跑步實踐和升級的過程和大家分享。通過一個全媒體平台傳播出去,把中國好的馬拉松理念、科學的理念、好的賽事、好的產品分享出去。

四、首都媒體跑團如何與眾不同的

在我跑步之後發現媒體圈也有很多人在跑步。我創建首都媒體跑團時的原則,首先你是一個熱愛跑步的媒體人,同時還得致力於傳播馬拉松,這樣的媒體人我們才會吸納進來。媒體平台還要有互補性,不能全是新華社的,也不能全是廣播電台的,一般限定一家媒體只能有三個人,媒體平台要全覆蓋,還吸納相關的有影響力的新媒體。

現在首都媒體跑團擁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晚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主流媒體,還有新浪、騰訊、搜狐等網路媒體,以及丁丁Runner、黑跑等新媒體,還有跑者世界、領跑者等專業雜誌。跑團現在有58個人,有20多個老總,以及眾多其體育頻道和體育部主編和資深媒體人。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就是首都媒體跑團隊員。

這樣一個見多識廣的跑團用知行合一的方式,能夠用接地氣的方式體現傳播智庫的力量。首都媒體跑團參加一場比賽,帶一場論壇這樣的深度傳播方式,越來越成熟,影響力越來越大,有力地助推了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健康發展。

2017年1月份,我們聯合人民網舉辦了中國馬拉松產業風雲論壇,今年做了健康馬拉松論壇。我們向中國跑者發出年度倡議書,發布年度報告,邀請業內專家對中國馬拉松運動進行解讀分析。人民網、新浪網、騰訊網等聯合直播了我們的這些活動。

正因如此,首都媒體跑團雖然成員不多,但影響力卻不同凡響。2017年8月,在天津全運會上,我們被表彰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首度媒體跑團2015年10月成立,2017年8月成為全國先進集體。這是對我們在兩年多探索出的這樣一種方式的肯定。

2018年,我吸納了北京奧運會的經驗和做法,選擇了13個首都媒體跑團合作夥伴,成立了首都媒體跑團合作夥伴俱樂部,我們在一起討論,包括訓練營、恢復、裝備,賽事等方面,攜手共同助推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健康成長。

今年8月13日,我作為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媒體評審委員會的秘書長,發起設立跑步專項評審大獎。這也是國內外電影節中是唯一一個為跑步專項的電影獎項「光影中的奔跑夢想」,開創了馬拉松文化建設的新路。籌辦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但一下吸引了六十多部片子參加,評出了25個精品獎,在業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我認為中國馬拉松從原始的野蠻生長逐漸到重視規範化建設、重視文化傳播上來,跑的是科學,跑的是文化,跑的是生活方式。這個轉型是大勢所趨。首都媒體跑團希望在這方面發揮優勢,有更大的貢獻。

我預測中國的體育產業IP過億過十億的項目一定出在路跑上。它的產業拉動太明顯,拉動中國體育用品,尤其是跑鞋跑步裝備。馬拉松本身是城市品牌文化建設,又可以滿足當地老百姓全民健身的需求,又是對城市綜合能力的檢驗。馬拉松讓城市充滿生命力,充滿陽光正能量。

接下來,首都媒體跑團會應邀組成三十人的隊伍去參加今年的上海馬拉松,全面體驗、研究一下中國時尚之都的馬拉松是什麼樣的。上海馬拉松和北馬不一樣,北馬是國馬,上海馬拉松時尚、運動服務的精緻化等等都是需要體驗和研究,以及分享。明年我們還計劃推出會有更有分量的活動。明年的電影節影響力會更大,我們會選擇最好的片子力爭送到米蘭參加國際體育電影周。我們還會創辦一些小IP的賽事,將科學跑步、健康跑步的理念傳播出去。因此,科學訓練和參賽,推出好的比賽、好的訓練等是首都媒體跑團會一直堅持的本色。

五、你是如何看待跑者世界首席跑步官亞索明天首訪中國

提問:

這次巴特亞索來北馬,從您的角度來講,我們用什麼樣的方式傳播巴特亞索?

汪涌:

中國對馬拉松懷有新鮮感。這個時候需要各種信息進來,亞索的事迹很勵志,跑步改變了他的價值觀,成為一個有正能量和影響力的跑者。中國有很多不同訴求的人,跑步是一項包容性的運動,我們在這個階段盡量看更多的東西,吸納很多有價值的能量。因為我們還沒有形成自己的馬拉松訓練體系,馬拉松文化觀等,我們需要多聽取已經有完整探索的東西,在實踐中有收穫,多聽多學,現在做加法,然後做減法,最終形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未來中國會出現自己的亞索和羅曼諾夫,未來最棒的馬拉松比賽一定會有中國的賽事。中國馬拉松的研究者和文化者會出現,中國品牌也會出現。比如,今年我去特步的實驗室參觀,特步目前集中發力跑步項目,在跑步上集中發力的時候,科研進步會很快,會有很大的進步。現在我們需要像亞索這樣的國際專家帶來他經歷的跑步文化。未來的馬拉松傳播應該是互動的。跑得慢的快的都有故事。

跑馬——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跑 的精彩文章:

你在跑步時經常出現身體局部酸脹的現象嗎?
我只跑步不跑馬,難不成低人一等?馬拉松火爆的冷思考

TAG:慧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