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假意歸附北宋,為報答主公起兵叛變,兵敗後自焚而死,兒子投降
郭威建立了後周,是歷史上有名的周太祖,李筠這位山西太原人,跟著他立下了不少功勞。起初,李筠名叫李榮,後來周世宗柴榮做了皇帝之後,為了避諱,把榮字改成了筠。在周世宗時期,這位李將軍在戰場上屢屢擊敗北漢軍馬,為了表彰他在戰場上出色表現,世宗給他封了太尉一職,在古代,這官職可不小。
柴榮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皇帝,遺憾的是,年輕輕輕就駕崩了,倘若他能再活幾十年,那麼趙匡胤也不可能發動陳橋兵變。在柴榮死後,還是小孩的柴宗訓即位。趙匡胤這人很有雄心,能心甘情願的輔佐一位小孩當皇帝?兵變就說明了一切,他自己也擁有野心,只是柴榮過於出色,才使他願意為柴榮效力,可這位皇帝死後,情況完全不同。
在趙匡胤兵變之後,建立了宋朝。為了拉攏人心,後周的那些舊臣很多都加官進爵了,李筠就是其中一位。由於深受後周的恩德,在趙匡胤篡位之後,他本人很不滿。面對宋朝給予的官職,他思考了很久,本來打算拒絕做宋朝的官。
倘若當時他真拒絕的話,恐惹來殺身之禍,再加上很多人勸他,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接受了宋朝的官職。有一次,他把郭威的畫像,掛在牆上,然後在不停的哭泣,看得出,他對後周的感情依然很深,對於趙匡胤的這種行為,在他眼裡是不恥的。
宋朝剛起來的時候,還沒有完成統一,周邊還有很多小國家。當年與北漢的戰爭,北漢人見識了李筠的勇猛,為了能報答後周的知遇之恩,李筠做宋朝的官,只是權宜之計。他內心非常渴望能夠起兵反宋。為了能夠得到北漢的支持,他又做了北漢的臣。有了這樣的靠山,反宋的勇氣、決心大了不少。公元960年,李筠果斷與宋太祖決裂,起兵反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李筠叛亂。
最終叛亂以李筠的失敗而告終,其實他並不是沒有勝算。李筠部下有人這樣建議他:「李公,要是與趙匡胤正面交鋒的話,勝算不大,不如發兵孟州、懷州,之後率大軍佔領洛陽,這樣就可以與趙爭奪天下了」。這位部下的建議確實很好,倘若被採納的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仗還沒有打,勝負其實早已揭曉。
在看到李筠公然叛亂之後,趙匡胤派遣慕容延釗、王全斌東線出兵,與石守信一起討伐李筠。在如今山西高平一帶,李筠吃了敗仗,之後轉移到了澤州。為了能夠快速拿下這位叛將,趙匡胤御駕親征。
從李筠叛變,到被趙匡胤打敗,只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戰敗之後的李筠,選擇了自焚,李筠的兒子,在看到父親死了之後,沒有跟著去,而是選擇了投降。李筠為什麼沒有採納部下的意見呢?仔細一想,一位常年打仗的將軍,又怎會輕易聽部下的建議呢!
※什麼樣的女子讓趙雲一見傾心,諸葛亮為其做媒?
※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越南女戰俘為什麼頻繁調戲隔壁男兵?
TAG:文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