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造聲勢,搶資源,AI城市名片爭奪戰紀實

造聲勢,搶資源,AI城市名片爭奪戰紀實

近年來,沒有哪個領域能像人工智慧這樣備受關注,可謂風光無限,不管是應用的場景化需求還是國家的政策支持或是媒體的關注,都給人工智慧行業帶來了無數的光環,也是其在中國的發展呈現爆發態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達到4,040家,設立人工智慧相關學科的高校數量超過30所,從業人數超過5萬人,申請專利數超過33,000項。

AI空前的發展熱度,也吸引眾多資本紛紛入局,頻頻刷新單筆投資額度的最高記錄,AI行業獨角獸企業異軍突起。據品途智庫數據統計,2016年-2018年Q2不含AI行業應用層面相關投融資,僅單純在人工智慧領域軟體系統技術和硬體科技等方面的總投資事件數量近400起,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平均單筆融資額約為1億元。

資本之所以如此關注人工智慧領域,是因為其商業應用的路徑逐漸明朗,例如商湯、依圖、科大訊飛等相關企業的良好商業轉化前景,給了這個市場足夠的信心,與此同時,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應用也讓企業、政府都對之加分無數。

在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性早就成為共識,其使用場景和使用價值的邊界正在突破這常規的想像,從中央到各地政府都在積極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和落地。

2017年7月,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將人工智慧的發展提升至國家戰略的新高度,同時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對人工智慧的發展進行了包括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培育高端高校的智能經濟、建設安全便捷的智能社會、加強人工智慧領域的軍民融合、構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六方面的戰略部署。

此外,2017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文件提出力爭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慧標誌性產品取得重要突破,在若干重點領域形成國際競爭優勢,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化,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地方政府也紛紛牽手互聯網科技巨頭企業進行AI領域的探索與嘗試。騰訊在浙江杭州建立「人工智慧醫學聯合實驗室」,在AI+醫療進行探索嘗試,打造「互聯網+智慧醫院」標杆。廣州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在工業製造、公共服務、交通醫療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提升廣州國際競爭力。

在與阿里、騰訊等巨頭企業展開人工智慧領域的合作的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在發力培育和扶持地方人工智慧企業的發展,從政策、資金、科研人才等層面紛紛出台系列舉措,以組合拳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加入到區域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浪潮中。AI這張城市名片的爭奪戰愈發進入白熱化階段。

北京:統領全國三分之一的AI企業,獨佔鰲頭

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發布《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慧企業4040家,其中北京人工智慧企業1070家,佔比26%;全國獲得風險投資的人工智慧公司1237家,其中北京431家,佔比35%。在白皮書中還總結北京人工智慧產業在政策扶持、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專利創新等方面的核心優勢,同時也指出未來面臨的四個核心方面的挑戰。

2017年12月,北京發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培育人工智慧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四大任務,包括建立人工智慧創新體系,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加快人工智慧融合應用和夯實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基礎。政府將通過在統籌協調、政策完善、資金支持、人才培養和行業標準制定等層面予以支持和保障。

除政策支持外,北京市還成立200億的科技創新基金,專註於科技創新領域投資。同時,依託於北大、清華、中科院等中國頂級院校的學科建設,也為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北京獨特優質的人工智慧產業環境和產業資源,也孕育了一大批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如Face++曠視科技、寒武紀、雲知聲、物靈科技、海雲數據、聲智科技等。

其中成立於2011年,世界早期用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人臉識別產品商用的人工智慧企業Face++曠視科技,在7月23日獲得阿里6億美金的D輪融資,融資總額累計超過11億美元,傍上阿里這艘大船,加之北京市多維度、多層面的支持,也為其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保障。Face++曠視科技在科研、技術及產品上的突出優勢多次受到國家領導的重視,2015年分別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上海:AI生態圈正在落地生根

在賽迪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城市十五強榜單中,上海名列第二,緊跟北京之後,歷來以金融中心著稱的上海,也開始在AI產業領域發力布局。

在政策層面,2017年11月上海發布《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人工智慧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強化人工智慧科研布局,加快數據開放、政策支持力度、產業布局、基礎服務的完善等,以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同時提出上海市將全面實施「智能上海(AI@SH)」行動,並計划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局部領域達到全球先進水平。同年12月發布《上海市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專項支持實施細則》等。

上海市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專項資金2億,該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拓展人工智慧融合應用、發展核心產業和加強數據支撐等方面的創業企業。在學科建設方面,依託於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等,分別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強化人才培養。同時,依託於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上海還設立了「張江-臨港」人工智慧創新承載區 、「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慧創新帶、華涇北楊人工智慧特色小鎮、上海松江洞涇人工智慧特色產業基地等,為人工智慧產業聚集效應的發揮提供基礎保障。

依託於上海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螞蟻金服、騰訊、小米等相繼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越來越多的重磅企業落戶上海,與之帶來人工智慧產業的整體升級與發展,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企業的加入,AI產業生態圈雛形已現。

成立於2012年,深耕人工智慧行業應用的依圖科技正是在上海土壤里長出來的全球AI冠軍。依圖是全球唯一獲得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美國國家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PA)兩項人臉識別世界冠軍的企業,連續摘得NIST2017、NIST2018人臉識別競賽冠軍。坐擁這樣一家「熊貓」企業,上海市政府也多次參訪依圖科技。

香港:科技與人才助力金融之後的第二次飛躍

在港澳台裡面,如果提到科技,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台灣,當年的技嘉、宏基、華碩、宏達HTC、台積電、鴻海(富士康)等都曾是世界級的企業,作為全球科技的重要支撐板塊,台灣企業的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但受全球經濟及電腦、手機等市場變化的影響,據數據統計顯示,台灣科技企業營收持續下滑,未來增長乏力。

而香港在經濟增長放緩、錯失互聯網發展良好時機的情況下,則希望通過人工智慧科技創新來實現區域發展的第二次飛躍。今年4月,在BFA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談及香港在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時說,對於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人才的引進非常之迫切,並表示繼續通過政策推動吸引更多科研人才落戶香港。去年9月,林鄭月娥在出席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成立一周年暨《跑贏智能時代——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白皮書》發布會上表示,香港對於人工智慧行業的發展,技術的研發甚至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甚是強烈。

著名的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尼爾遜教授對人工智慧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人工智慧是關於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並使用知識的科學。現在似乎有一種普世的共識,那就是無人工不智能。人才無疑是加速人工智慧進化的重要影響力。

香港在科技人才方面所擁有的核心優勢,也培育出了像商湯科技這樣的人工智慧企業。成立於2014年,致力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商湯科技,用了不到四年時間,累積獲得融資額近20億美元,5月31日,6.2億的C+輪融資也創造了人工智慧領域單筆融資金額的新高。眾所周知,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教授就來自香港,有著很濃烈的香港背景,對於香港在AI科技人才方面的培育優勢,體會的最為強烈和真實。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立認為,如果是創立一所應用層級的公司,他會非常青睞大陸大學的人才,因為他們學科知識基礎紮實;但一所演算法層級的公司是要去顛覆現狀、引領未來的,需要更深厚的研究背景。這方面,徐立更偏好有海外留學背景的學生。商湯科技的研究總部落戶香港,正是希望能更好地吸納留學生或是在香港深造的學生,並且出資給多所香港院校的實驗室,由教授領頭來做研究。公司的工程部門則分設在北京和深圳,吸收大陸畢業的學生。

深圳:瞄準人工智慧產業高價值鏈環節

據不完全統計,深圳擁有30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海外),8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這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同時伴隨傳統低端製造業逐步退出,深圳發展面臨重要轉型升級的機遇期,人工智慧則是其結構性改革調整的新選擇。

2018年8月,廣東省發布《廣東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到2025年廣東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突破1500億,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8萬億,到2030年整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此外,規劃還提出打造廣州、深圳和珠海國際人工智慧實驗區和人才高地,打造東莞、佛山和惠州全國智能社會應用先導區和創業創新集聚區,推動五大開放創新平台建設。

與此同時,同北京、上海一樣,深圳相繼成立了人工智慧專項產業基金和人工智慧產業園區,深圳良好的市場活力、經商環境及創新氛圍,也培育除了大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企業。優必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成立於2012年,聚焦於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的優必選累積獲得了近十億美元融資,尤其是旗下產品在春晚舞台的精彩亮相,也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優必選創始人、CEO周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不是在深圳,優必選的今天或許不會如此精彩。深圳已經構建起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範、市場最具活力、綜合成本最佳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這座城市早已布局未來產業,重點扶持產業鏈核心、關鍵環節。

重慶:打造西部AI技術創新和應用示範的標杆

抖音讓重慶飲食以及旅遊特色資源備受關注,但作為中西部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和「一帶一路」的重要連接點,重慶也同樣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人工智慧也將使其再次成為中西部智能製造的標杆。8月23日,首屆智博會在重慶召開,吸引了美國高通、甲骨文、矽谷人工智慧研究院、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眾多重磅級人工智慧科技企業的加入,為重慶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與應用落地提供了新機遇。

去年11月重慶市發布《人工智慧重大主題專項通報會》,會上指出,目前重慶正在開展人工智慧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達100餘家,擁有人工智慧領域規模以上企業200餘家,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具備一定的技術積累。2017年,新增人工智慧相關企業近100家,人工智慧產業規模近200億元。同時啟動人工智慧主題專項,未來3年推進3個「十百千」舉措,未來3年計劃吸引全社會創新實體投入上千億元開展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及應用示範。

三年前成立於重慶的雲從科技,是由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孵化出來的,專註於計算機視覺與人工智慧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已累積獲得超15億元人民幣,作為重慶發展AI產業的排頭兵,目前已入選人工智慧「國家隊」,參與制定國家人工智慧標準及人臉識別行業標準,承擔國家人工智慧重大工程項目等。

對於未來的發展,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除持續優化和提升產品、技術能力外,雲從科技還計劃布局一個創新園區,將產業鏈上的企業都聚合到重慶。同時,聯合多方資源,共同設立產業基金,讓更多的人機交互領域的創新項目能快速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同時,重慶市領導也在訪談調研時表示,支持雲從科技在兩江建設生態,構建新興智慧城市,並提出雲從科技人工智慧大學要與重慶院校合作,加快打造西部創新中心。

安徽合肥:科大訊飛讓世界重新認識了這座城市

2018年是科大訊飛在深交所上市十周年,科大訊飛在智能語音識別與教育領域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在去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公布了「2017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榜單,科大訊飛躍居全球第六,僅2017年一年,科大訊飛就在各類世界級的人工智慧語音識別領域的比賽中斬獲7個冠軍。近千億市值是市場和資本對其最大的認可。

同樣也使得安徽合肥,科大訊飛誕生地看到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希望。2018年5月,安徽省發布《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提出圍繞科大訊飛,打造中國(合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產業基地(中國聲谷),依託蕪湖和馬鞍山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發揮宿州、淮南、蚌埠等地雲計算、大數據發展優勢。加強理論科研布局,強化人工智慧與智能製造等行業的融合,加大人工智慧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

同時提出目標到2020年,「中國聲谷」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互聯網產品用戶達12億戶,「中國聲谷」企業營業收入達1000億元,年均增長40%。到2025年,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互聯網產品用戶達到15億戶,「中國聲谷」企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除北上廣深、香港、重慶、合肥外,浙江杭州、陝西西安、天津、湖北武漢等地區都陸續出台了相關發展人工智慧產業化的政策和方案。同時配套以專項發展基金、產業園區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整體來看,在人工智慧在安防、金融、航天等領域有著長足地發展,幾年來在機器人和出行方面,人工智慧更具熱度。可以想像,未來,人工智慧無論是在無人車、機器人、醫療、金融、教育還是其他領域,都將爆發巨大的社會效益,人工智慧將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提高,以及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將創造歷史。

面對整體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杭州依託阿里,搶佔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紅利,給經濟增長、城市影響力提升等各方面帶來巨大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面對物聯網、人工智慧領域這波新浪潮,紛紛爭搶這張新的城市名片也不足為奇,未來三至五年,對於政策的落地效應、產業聚集的效果等將會逐步顯現,聲勢造起來了,未來考驗區域城市的產業運營發展能力才是關鍵。

END

品途精彩活動

中國創新發展創業生態論壇

創業,你離矽谷只差這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蘋果市值破萬億,新時代的開始還是帝國的隕落?
楊維:第三次流量革命:虛擬貨幣+人工智慧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