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荷蘭「海洋清道夫」下水,消滅「大太平洋垃圾帶」就靠你了!

荷蘭「海洋清道夫」下水,消滅「大太平洋垃圾帶」就靠你了!

海洋垃圾問題一直是困擾人類的最大問題之一,而海洋污染的日益嚴重,也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生存產生巨大威脅。本周,來自荷蘭的「海洋清潔系統001」(Ocean Cleanup System 001)正式下水,對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集中地「大太平洋垃圾帶」(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開展清理工作。而Ocean Cleanup的最終目標,則是將海洋上所有的垃圾都清理乾淨。

英國BBC拍攝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Blue Planet II),其中出現的海洋垃圾令人震驚。(來自視頻截圖)


海洋垃圾成為「第八大陸」

「大太平洋垃圾帶」位於美國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這片垃圾帶是1997年海洋學家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在一場跨太平洋遊艇競賽中偶然發現的,當時他在《博物學》(Natural History)雜誌上寫道:「我所看到的景象,是一大片塑料。」不過,如今的垃圾帶已經比當年摩爾所見的擴大了許多。根據今年4月的調研數據顯示,這片垃圾帶已堆積了近八萬噸塑料垃圾,其覆蓋面積超過16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得克薩斯州、三個法國。

「大太平洋垃圾帶」地理位置及面積大小。

「大太平洋垃圾帶」已然成為人類最大的垃圾回收站,甚至還有人稱呼它為「第八大陸」。這裡的情況之糟糕,讓環保人士們憂心忡忡。2017年秋天,環保人士呼籲聯合國將「大太平洋垃圾帶」當作一個新的國家,取名為「垃圾島」。他們還邀請了20萬人成為「垃圾島」公民,包括多位名人。環保人士希望藉此諷刺的方式,喚起外界對於「大太平洋垃圾帶」的重視和治理。

「垃圾島」什麼樣,有哪些公民加入?點此閱讀《太平洋上的垃圾越來越多,現在有人要用它「建國」》


雄心勃勃的Ocean Cleanup,打造大海清道夫

如今,Ocean Cleanup擔負起了清理「大太平洋垃圾帶」的重任。經過數以百計的測試、迭代和建模,該公司打造的「海洋清潔系統001」於9日清晨下海,開始了它首輪為期兩周的部署測試。它將先在舊金山灣附近工作,如果一切順利,這套設備將被運送到距離西海岸近1400英里(約2253公里)的「大太平洋垃圾帶」,挽救海洋垃圾的重災區。

這一系統首先會在海面上鋪設攔截垃圾的裝置,包括2000英尺(約600米)長的浮動柵欄和10英尺(約3米)長的錨,它們像裙擺一樣,能在水下形成一個寬廣的u型,作為人工海岸線。垃圾到達海岸線之前會被攔截,再進行集中處理,整個處理周期長達6至8周。此外,該系統配備了太陽能燈和防碰撞系統,防止任何偏航船隻、海洋生物進入系統,不會對動物們的生存造成影響。

工作中的「海洋清潔系統001」。

據悉,收集海洋垃圾運用了洋流的循環原理,設備的供電來自太陽能和潮汐能,整個系統都相當的節能環保。而所有收集到的垃圾則會被運往陸地進行處理,進一步回收再利用。按照這樣的工作效率,「大太平洋垃圾帶」一半左右的垃圾能在10年內全部消失,而項目的成本是現有清理方式的3%。

不過,「海洋清潔系統001」也將面臨嚴苛的工作環境。「大太平洋垃圾帶」地區冬季暴風雪頻發,惡劣天氣容易引發40英尺(約12米)的海浪,這對「海洋清潔系統001」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如果001能順利度過冬天,那麼它將獲得里程碑般的成功。

「海洋清潔系統001"細節圖。

除了「001」,Ocean Cleanup團隊已經在計劃「002」(System 002),團隊工程師表示,「兩套系統會有所不同,如果001有效,那麼我們希望002能在尺寸和效能上進一步優化。」據悉,Ocean Cleanup已近募集了3500萬美元(約2.39億元人民幣)資金,如果系統運行順利,該公司預計在2020年前在太平洋海域上放置60個垃圾處理系統。


海洋垃圾的新思路:人人都能拯救海洋

「海洋清潔系統」是荷蘭一位名叫博伊安·斯拉特(Boyan Slat)年輕人的心血。他和他的團隊歷時5年,將一個模糊的想法變成了一個切實可行的項目。現年24歲的博伊安·斯拉特是在高中潛水時萌發了海洋清潔的念頭,當時的他驚奇地發現希臘水域中的漂浮垃圾物甚至比魚還多。斯拉特在19歲時提出「巨型漏斗」裝置概念用以攔截和清理海洋白色污染,大學輟學後,他全身心投入研究,並發表了TED演講,聚攏到了不少人才和項目基金。對於斯特拉來說,他希望海洋清潔項目能給其他人帶來一些啟迪——與其擔憂和恐懼,不如朝著理想的未來改進。

斯特拉和「海洋清潔系統001」。

不僅是斯拉特,其他環保組織也在為拯救海洋,尤其是清理「大太平洋垃圾帶」而不斷努力,海洋清理基金會聯合六所大學和一家航空感測器公司組成的國際科學團隊就是其中之一。該研究團隊動用了2架飛機和30艘船隻對「大太平洋垃圾帶」進行勘探,對300平方公里的海洋垃圾做了3D掃描,收集到120萬個塑料樣本。他們於本月7日在《科技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布了最新的調研報告。

研究團隊取樣的若干海洋垃圾。

根據研究發現,「大太平洋垃圾帶」中大部分的垃圾體積較大,只有8%是由微塑料,或者小於5毫米的碎片組成。幾乎一半的漂浮垃圾是廢棄的漁網,數量之多、範圍之廣使得它獲得了「幽靈網」的名字。科學家們認為,「大太平洋垃圾帶」中的20%來自2011年日本的強海嘯。團隊首席科學家茱莉亞?里斯(Julia Reisser)說:「我對研究成果感到驚訝,我們過去認為大部分的垃圾都是由小顆粒碎片組成的,這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線索和思路。」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首席研究科學家Britta Denise Hardesty雖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但他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海洋垃圾負責。他說:「把大太平洋垃圾帶歸咎於漁民或世界前20大經濟體是不公平的。我們絕對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例如去用織物購物袋代替塑料袋、少用塑料吸管、自帶飯盒水杯等等。」

BBC統計,在英國沙灘上發現最多的垃圾是塑料。不少商家已開始禁用塑料吸管,點此閱讀《星巴克對一次性吸管說「不」,但替代品準備好了嗎?》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2018自然保護協會攝影大賽揭曉,請收好今日份的最佳壁紙
如果在印度你單身還搞IT,那絕對是搶手貨!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