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應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與道合真的理想
道教之音網站現誠聘編輯,歡迎垂詢,一同傳播道教正能量。
道教通常把修道稱之為修真,把修道有成的高道稱為真人或高真,把修道的終極目標稱之為與道合真。可見,修真、合真是道教的始終追求,當然也就是道教兩大宗派即正一、全真的共同追求。
正一開啟於祖天師張道陵,並由之成為道教立教之始。正一的含義,也就是要由「正」以達「真」,即「正一」而「真一」,所以道書中說:「正一者,真一為宗」。《太上升玄三一融神變化妙經》中說:「真一者是實,理者是正,故名正一」。其要,在於合真舍偽,令得還真。
全真演教更是以「全其本真」為追求,對此全真的祖師都對如何全其真作出思索和論述,重陽祖師曾作《悟真歌》以明志趣、行真功、踐真行。這一修行宗旨影響深遠。盧國龍先生在《全真宗旨論》一文中言其宗本曰:金元時期的全真宗師,以感悟「全真」相啟沃,無論詩篇唱和還是詆呵叱責,始釋不離其全真心印。
正與邪若水火,真與偽相對立,正則可以達真,真而可以得正,太上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並說:「清靜以為天下正。」南華真人則說:「能體純素,謂之真人。」並說:「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真,就是要在不斷的辨別和參悟中去除邪偽,接近本真,朗然現出人性本來的面目。
對此,與全真祖師同時代的學者范懌曾說:「全真之教大矣哉;謂真者,至純不雜,浩動常存,一元之始祖,萬殊之大宗也。」並說:「返我之真,無欠無餘,復入於混成。真一之性湛然,圓明變化感通,無所不適也」。
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在《道門十規》中也說:「虛無自然,道所從出,真一不二,體性湛然,圓明自足,是開立教之源,以為入道之本」。也就是說,要朗然現出人性的本來面目,使人的本性湛然圓明。
由上可知,修真的追求是道教所有道派的共同追求,而且不受時代的局限。所謂的開新,也是要結合那個時代的教化需要,探索出新的修真以合真的開教演教教義學說,核心始終不離修其真,乃是復歸於真。太上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因此,就現實來說,仍然是要在現代的時代下,以修真、悟真、合真為宗本,開立起新的教化學說,使人性、世道、學問皆能復歸其本,朗然其真,利益社會人群的健康發展。
道教所倡導的與道合真,要做多方面的解讀:
其一,要當返還性命之真。在道教看來,人性本來是淳樸的,但隨著環境影響而逐步被異化。尹志平真人曾說:「夫嬰兒之始生,受得一點靈光,本無罪福、無喜怒、無寵辱、無是非,被先有之人教得爭高競下,是非人我,便是昧了。得悟之人,除去情慾,返樸還淳,一志保護,真氣靈光,心於存道,雖然無功行,來來往往,作個靈明之神。」《清靜經》說:「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太上老子則說,要去甚、去奢、去泰,關鍵是要去名利、情慾、思慮之妄心。人性有靈光在,則真在。因此,保生命之真於己、於社會都是重要的。
其二,要當維護世道之真。我們常常會感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這是缺失了世道之真。其所以如此,首先是人沒有了真誠。南華真人曾說:「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要在正心處物,真誠相待。另一個方面太上也曾告誡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要身心有所安頓,世道不浮華,所以南華真人說:「聖人安其所安。」太上說:「使民心不亂。」也就是說,只有世道之真得到維護和有益的倡導,眾生心身才能得到安頓,社會才能祥和並形成良好風氣,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其三,要當探究學問之真。在道教看來,文化學術對於探研人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度人經》說:無文不光,無文不明。道書中又說:法以合離,文以分理。道法雖然有合有離,但要當合離皆還其本;文則分疏以達其理。南華真人曾說:「知道者必達於理。」所以做學問是非常重要的。在道教來說是要立教開度,也就是有益於教人知道達理。從而利益世道,利益人心。學者探究學問,務的是學問之道,也是務道者,目的也是要讓人明理達道。由明析事理,求學問真義而引導社會人生知道向道,引導人們復歸於真,維護世道之真。
返還人性之真,維護世道之真,探究學問之真,三者是相互聯繫的,而且應當相互生髮,以維護人心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社會的安寧祥和。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