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車和家小車項目失敗後找力帆代工,弱弱結合能成功嗎?

車和家小車項目失敗後找力帆代工,弱弱結合能成功嗎?

文|徐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今年四月份,車和家宣布其孵化了兩年的SEV小車項目失敗。這台主推「一人一車」概念的理想化產品,終究還是倒在了對政策的錯誤判斷和盈利前景不明朗的骨感現實面前。

在此之後,李想和他的車和家就幾乎消失在車圈裡,低調到不尋常;直到最近,車和家曝光了首款中大型增程式電動SUV。

這一次,李想的理想還能實現嗎?

最大續航里程1000公里的增程式純電SUV

據汽車之家報道,這台車剛剛諜照曝光的SUV是車和家第一、二階段的工程試製車,被曝光的是其在新疆吐魯番進行高溫測試時的諜照。

這款SUV定位於「無里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基於純電車平台開發。從車身尺寸上看,其與寶馬X5、沃爾沃XC90、奧迪Q7等中大型SUV尺寸相近。車身長度或將超過5米,軸距有望超過3米,車內為2+2+3的7座或2+2+2的6座布局。

這款車型最大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NEDC工況續航達700km,對標寶馬X5、雷克薩斯RX450hL和特斯拉Model X。據了解,該款中大型增程電動SUV將在10月18日正式發布,首批量產車於2019年下半年交付。

電動汽車在電量耗盡後面臨著難以及時解決的續航問題,因此無法完成長途旅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里程焦慮」。而增程式汽車在燃料與電量用盡後只需要補充燃料就可以繼續行駛,足以完成超長距離的行駛。

按照李想的規劃,車和家就希望通過這款增程SUV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續航里程短的難題。

為此,在動力方面,車和家增程SUV採用了前後雙電機及全時四驅驅動,高能量密度電池布置於車輛中心,小排量發動機作為「增程器」布置在車輛前軸上方,專門為電池充電,不參與驅動車輛。

對比目前市面上在售或將售的電動汽車,續駛里程能達到450公里就已經算比較厲害的了。但車和家這款增程SUV的續航里程對外官宣能達到1000公里,這無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然而不得不說給李想潑盆冷水的是,就目前國內對新能源汽車的分類來看,看似強大的增程式純電動汽車定位仍然有些「特別」。

現行政策下,各地對待增程式電動車的態度各有不同。在北京,增程式電動車不享有新能源號牌政策;在上海,增程式電動車能夠獲得「綠牌」。

由此可見,其上牌身份仍是模糊不清。車和家是否會繼SEV項目後再一次倒在政策前面,現在能做的也只有邊走邊看了。

代工神秘現身?

成立於2015年7月的車和家,是李想的第三次創業。而他之前創業的兩個項目是泡泡網和汽車之家。

有著這樣自帶光環的領軍人物,車和家的一舉一動自然備受矚目。近日,傳出或將由力帆代工的消息就一石激起千層浪,甚至引發了一場業內外關於「力帆製造」是否靠譜的大討論。

車和家是如何與力帆扯上關係的,還要從蘇州市環保局公布的一起廠房改建項目說起。

根據公示,重慶力帆汽車將在常州分公司組建年產10萬輛增程式純電動SUV項目,並租用常州車和進標準廠房和江蘇車和家汽車有限公司現有廠房,以及其他生活輔助設施。項目投資18.18億元,將建設改造衝壓、焊接、塗裝、總裝整車生產的四大工藝,計劃於2019年8月投入運營。

力帆租用車和家廠房改造增程式純電動SUV生產線。而此舉與車和家此前公布的「增程式純電動SUV項目計劃」相當吻合,於是外界紛紛猜測,車和家將選擇力帆為其代工。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收緊,選擇代工還是自建工廠一直是擺在造車「新玩家」面前的艱難選擇。受制於這張「准生證」,造車新勢力要在最快的時間內推出上市產品,尋找擁有成熟製造條件以及資質優勢的車企是他們唯一可選的捷徑。

事實上,代工模式在造車新勢力車企中已不是個例。比如蔚來就與江淮達成代工協議,一舉解決了建廠周期長、資金壓力大以及生產資質難的三大難題,也因此在造車新勢力中佔得了先機,成為最早上市開售的新造車勢力。另外,還有找海馬代工的小鵬汽車、由東南汽車代工的電咖汽車、由中國一汽代工的拜騰汽車、與一汽吉林達成合作共識的博郡……

以蔚來為例,它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走代工模式道路。即便江淮在汽車生產工藝上並不精益,在轎車方面也沒有技術沉澱。但在李斌看來,新創公司從頭開始去做製造不會比現有汽車企業做得好,另外他認為國內汽車製造產能過剩,共用產能可以提高投入效率,同時也緩解公司投資新工廠的財務壓力。

對10月份就將發布新車的車和家來說,造車資質迫在眉睫,這也就不難解釋李想為何急於尋求力帆代工了。即便從一開始,車和家就是堅定要自建工廠的代表,在現實面前,他們或許也不得不無奈地選擇換條路來走。

牽手站在懸崖邊的力帆,車和家選擇「弱弱結合」

根據重慶力帆股份產銷數據顯示,力帆上半年累計生產5.45萬輛汽車,其中傳統乘用車為5.1萬輛,新能源汽車為3495輛,銷量下滑的導致其經營業績不斷惡化。在力帆股份早前公布的2017年度報告中可以看到,其在2017年取得了126億元的營業收入,但是凈利潤只有1.7億元。

力帆這家重慶明星民營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近年來,力帆股份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連年虧損,近年年報顯示,公司2014至2017年間資產負債率始終處於70%以上。

力帆雖然從2015年開始著力轉型,引入新能源方向。但是2017年1月曝出的新能源騙補事件,極大的打擊了力帆的新能源轉型,不僅力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被收回,還因為騙補被處以超過億元的罰款。

屋漏偏逢連夜雨,其產品技術也出現問題。

8月31日,一輛懸掛著綠色新能源牌照的純電動汽車當街起火自燃,現場滾滾濃煙,車輛底部有爆燃的現象。由於大火沒有得到及時撲滅,這台純電動汽車最終被完全燒毀。據了解,起火燒毀的電動車,正是力帆650EV。資料顯示,該車型上市至今僅2個多月。

或許,一直在掙扎的力帆能靠著李想和車和家「流量光環」,向大眾成功展示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革新技術,為企業帶來一線生機;或許,車和家能利用具有生產資質的力帆順利發布新車並排產上市實現盈利。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這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但車和家的最終量產若真要靠力帆的話,能否實現這些目標,還要打個問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每日軍情:中國新一代固體火箭試車成功 伊朗威脅將封鎖波斯灣
中華民族不懂幽默?真是「笑話」!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