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孔子見老子石像:漢代石畫像背後的思想對話

孔子見老子石像:漢代石畫像背後的思想對話

孔子與老子的會面,代表了這兩種思想的交流與融合,就像兩條河流,流淌在我們的文化血脈中。

在《國寶會說話》第二季中,國寶「孔子見老子像」記錄了兩位先哲對話的情景。本文通過「孔子見老子像」的進一步介紹,還原國寶背後的漢朝人的精神世界。

他們的思想對話,讓我們的文化血脈更有張力。

1

龍鳳之間

正如方東美先生稱「中國是一個早熟的民族。與其他民族相比,我們很早就發展出完備的思想。

比如儒、道、墨等思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一起匯聚成了中國特色的「文化景觀」。

老子猶龍(資料圖)

孔子與老子的相見,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關於這次相遇,其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對話的內容,經典之中多有記錄。

孔子問禮於老子,之後三日不語。

門人問孔子關於老子的印象,孔子答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

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百鳥朝鳳(資料圖)

那麼老子對孔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孔子說老子是龍,老子說孔子是鳳:「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勇且多力;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

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名鳳。所居積石千里,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高百仞,以璆林、琅玕為寶。天又為之離珠,一人三豆遞起以向琅玕。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太平御覽》卷九一五所輯古《莊子》佚文)

龍與鳳(資料圖)

龍鳳之間,構成了中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對話。龍,變化莫測,孔子形容老子的思想高不可測,表達了由衷的敬意。

老子說孔子如鳳,「右智左賢」,如百鳥來朝般貴不可言,表達了對孔子的尊重。

聞一多先生對於「龍鳳」之說,也有一番解讀:「其實鳳是殷人的象徵,孔子是殷人的後裔。」「龍是夏人的,也是楚人的象徵,說老子是龍,等於說他是楚人,或是夏人的本家。

我們姑且不論聞一多對此解讀的準確性,但龍鳳之喻卻恰如其分表達出對兩位先哲的思想境界,這樣的對話定會永載史冊。

2

事死如事生

現今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多為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築上的雕畫作品,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李霖燦先生曾言:「它既是圖畫,也是圖案,又是浮雕。加上了傳拓的面貌,別有一番異樣風神,集四種不同的美於一身。

孔子見老子像(資料圖)

「孔子見老子像」,是漢代墓室中常見的主題。

在山東嘉祥縣紙坊鎮的武氏祠之中,隨其出現的還有諸如西王母、大禹、神農、黃帝等元素,集中反應了當時人們的神仙思想和生死觀。

西王母(資料圖)

西王母畫像,是漢代人尋仙思想的體現。西王母,又稱西母,《山海經》中記西王母在西土崑崙之墟。

司馬相如《大人賦》中有:「皬然白首,載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即西王母是一個長生不死的女神仙。

在西漢,神仙思想盛行,西王母與東王公是升仙者必拜的神靈。

武氏祠畫像(資料圖)

孔子見老子像、西王母以及其他墓中作品,主要是為了「關心死者的冥間生活,死生是一樁大事,每一個民族都為此深深思量。」(李霖燦《中國美術史》)事死如事生,古代人用這樣的形式,望逝者安息。

聞一多先生曾寫了一段話:「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

我們再逼緊我們的想像,譬如說,青天里太陽和月亮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

聞一多的這段話描寫的是「詩仙」李白見「詩聖」杜甫。李杜二人在文學上的造詣不亞於兩位聖人在思想上的造詣。

無論是孔子與老子,還是李白與杜甫,思想的匯聚成就了人類文化史上的盛典。思想的碰撞,促使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我們從漢代石像、李杜詩歌里,看到那些時代的人文精神與思想,並以此照亮著我們前進的道路!

(編輯:靈瑾)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宇初:天師築舍黃箬峰
「辟穀」有怎樣的現代意義?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