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古鎮,與烏鎮、西塘齊名,卻比西塘烏鎮更有味道
在蘇州吳江,有個同里古鎮,被稱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與我們所熟知的烏鎮、西塘齊名,卻有自己獨特的味道!
同里古鎮,宋代建鎮,鎮區內始建於明清兩代的花園、寺觀、宅第和名人故居眾多。
「川」字形的15條小河把古鎮區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其連成一體,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同里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此刀耕火種、生息繁衍。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這裡成為吳地最富庶的地方,故原名」富土「。
宋代時,同里正式建鎮。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再將該字一分為二,上半截為「同」,下半截「田」與「土」相加,變為同里。
同里屬太湖水系的一部分,進入同里的客水主要是太湖來水。太湖來水分西、北兩路進入同里境內,西由江南運河,主要經七港河、方尖港、大窯港、通井圩港、潘河港、王家浜進入同里境內。
北由吳淞江,主要經長牽路、張塔港、烏浦港、後浜、豎頭港、聖堂港進入同里境內。
來水過境同里後,分東、南兩路出境,東路經白蜆湖注入澱山湖,南路由南星湖經牛長涇注入太浦河。
同里境內江河相通,河湖一體,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河流走向正常年份由西北向東南方向泄流,故乾旱年可引太湖水入境。
在一級保護區域內,明清建築佔十分之七,400多年來的文化遺址、遺迹、遺風猶存,隨處可見深宅大院、園林小築。
現存著名的有退思園、耕樂堂、環翠山莊、三謝堂、侍御第、卧雲庵、城隍廟、尚義堂、嘉蔭堂、崇本堂等園林和古建築。
同里的特點在於明清建築多,鎮內有明清兩代園宅38處,寺觀祠宇47座,有士紳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數百處之多。
古鎮原有「前八景」、「後八景」、「續四景」等二十多處自然景觀,後尚存「東溪望月」、「南市曉煙」、「北山春眺」、「水村漁笛」、「長山嵐翠」諸景。
同里的街道是古老的,明清年間古鎮東南為居民住宅區,宋元以來同里的街道沿用埭,如南埭、東埭、西埭、竹行埭、陸家埭、道士埭等。
這個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同里,在與烏鎮、西塘、周庄、南潯、甪直齊名的同時,也保持著自己獨有的風味,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