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柴達木,青海之眼,西域咽喉

柴達木,青海之眼,西域咽喉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NO.672-高原上的樞紐

作者:杔格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在中國西北,有一片存在感較低的巨大盆地,這就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綽號「聚寶盆」,這也是大眾在地理書中初識柴達木所獲得的第一印象。

比如柴達木最最出名的——鹽

圖為西台吉乃爾湖鹽工廠

在歷史上,柴達木盆地曾是西北地區有影響力的活躍片區之一。但現在的「聚寶盆」,留給人的普遍感受卻是資源產地和工業基地,沒有一絲歷史感。

這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請看今天的文章。

西域中央的低地

這處據於青藏高原西北部的盆地,由貝殼梁所證,在4000萬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特提斯海)。現今它被昆崙山、祁連山、阿爾金山和青海南山封閉環抱。

滄海高原..

過去的滄海留下的遺迹不只有沙漠戈壁,還有多達33個鹽湖。據一些學者考證,「柴達木」在蒙古語中即為「鹽澤」之意。

在昆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之間的

便是遍布眾多鹽湖的柴達木盆地

不包括青海湖、鄂陵湖、扎陵湖等

被群山所包圍的低地,又處於西域的中間位置,柴達木盆地所處地緣位置似乎預示著它會在一定歷史時期中發出閃耀的光芒,而這一切,不止受限於青海的自然條件,也受限於歷史的進程。

由於相比於河西走廊惡劣的條件

雖然青海通道直線距離稍近

但在通向西域的絲綢之路中

只能作為一條輔助性通道

兩宋之前,由於河西走廊的長期貫通性,柴達木地區不過是中原王朝統治下的普通領土或是羌人等其他各少數民族政權輪番更替的表演場,並沒有起到某些核心地區作用。

吐谷渾的活動範圍主要還在青海東部

柴達木成片的荒漠和鹽澤顯然並不是好的牧場

只要河西走廊還是可行的通道

從西寧北上祁連山就比西進更有吸引力

這段歷史上,柴達木附近最出名的符號是一個小國吐谷渾,由鮮卑慕容部所創。這就是唐朝名將李靖、侯君集因吐蕃問題而征戰的吐谷渾,同時也是真實版「九層妖塔」的墓主人所在的國家。但除此之外,柴達木再無其他耳熟能詳的故事。

這次九層妖塔可是追回了很多重要文物

這一切在北宋與西夏之間的爭鋒中被打破。宋夏對峙之際,西夏(大白高國)幾乎領河西走廊全境,北宋曾發動五次戰爭,試圖奪回河西故地,均未能成功。河西地區自古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樞紐,北宋多次征伐未得,若想由此過境聯絡西域諸國,西夏也是不允許的。

這成為了大宋帝國的肘腋之患,也倒逼宋人尋找其他通往西域的道路。

西夏的核心區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

雖然這裡的人口和經濟資源和北宋沒法比

但北宋由於受到強大遼帝國的支持

想收復西夏是很難的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當時,西夏的南界僅到祁連山北麓,而翻過祁連山,柴達木盆地則由吐蕃唃廝啰政權所控,這就是今天柴達木地區藏族的來源之一。唃廝啰政權名義上附於北宋,此時的西域諸國大部分在名義上也仍附於北宋,如于闐國、高昌回鶻、金山國等。對於北宋來說,既然河西走廊舊道已斷,那麼另尋一條新路,這條經柴達木盆地與河西走廊所平行的絲綢之路副線就成為了臨時的替代品。

由此,柴達木盆地替代了河西走廊,成為了北宋時期中原與西域往來的最主要通道。

青海河南道

這條路線並不是從北宋時期才發現並開始利用的,該線路一直存在,只不過非中原與西域之間的交通主線,並不引人注目,史籍中也很少提及。在宋人到來之前的大多數時間,這條通道都是鄰近地區人口在小範圍使用,並不曾承載大範圍長距離間的交通運輸。

河西走廊走不通

就只能換柴達木走廊試試了

西漢的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之時,東歸之路即為經今天青海省祁連山南麓。可惜由於當時佔據此地的羌人附於匈奴,張騫在此第二次成為了匈奴的俘虜,於第二年逃脫,繼續東歸。

同時,這片區域環境過於惡劣,並不適宜像河西綠洲一樣當作絲路主線來利用,除應急之外,一般很少經此取道。

湟水河谷已經是整個青海地區最宜居的地方了

古代商隊再往西走可就越走越難了

好在宋以前的吐谷渾時期,當局曾大力經營此通道。比如吐谷渾出於聯合抗擊北魏的原因,允許東晉、南朝的江南政權通過此通道經益州四川盆地與西域間進行聯繫。但隋唐統一之後,該路還是漸頹。

因位於黃河之南,史學界稱其為「河南道」,與河西命名類似。其他稱謂有「羌中道」、「青海道」、「吐谷渾道」等,都是根據當地的政區名稱或是歷史民族而來,由宋朝人的探索為契機,逐漸彰顯了自己的價值。

這條路現在被歸為陸上絲綢之路中國段南線線路之一。

今日青新公路G315國道

從老茫崖至小柴旦,號稱青海最美公路

沿途將近500km儘是沙化與風蝕地貌(雅丹)

在今日的交通工具下

行路尚且如此,況當時?

至元時期,版圖再次一統,河西歸於中央政府統治之下,河南道喪失了其利用價值,柴達木此後又沉淪了數百年。

明時,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因青海藏傳佛教派系之爭的問題游牧於此,向青海境內引入了大批蒙古人,亦稱德都蒙古,這就是今天海西州蒙古族的來源之一。

固始汗現在一般被認為是德都蒙古的開創者

清前期,蒙古人成為了柴達木地區的主體民族。但後來青海和碩特蒙古亡於準噶爾汗國,康熙擊敗準噶爾後,該地區蒙古人銳減,外加後來的蒙藏部落遷徙原因,此地區人口成分發生變化,藏族後來居上,成為主體民族。

民國時期,青海馬步芳將一部分逃難至柴達木的哈薩克人收留於此,並採取壓迫監視控制制度,這就是後來建國初期「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中哈薩克的來歷。但1985年後柴達木哈薩克人陸續返回了新疆故地。

這是個充滿自治州的省

但在歷史上,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柴達木真正的價值。這裡只是作為各個民族的十字路口而存在,除了一些軍事鬥爭的歷史以外,很少有其他值得一提的故事。

西域新樞紐

新中國成立後,柴達木盆地的各種價值逐漸被發掘出來,一座座工廠在這片土地建起,錫鐵山礦區、察爾汗鹽湖、茫崖石棉礦、尕斯油田等,這些工業依舊是今天柴達木地區的經濟主體結構成分。

尕斯庫勒湖附近的尕斯油田

尕斯油田,孤零零的一座座

除了發展工業之外,路也是必不可少的,青新公路(G315國道)、敦格公路(G215國道)、青藏公路(G109國道)與鐵路逐一建成,依靠現代科技戰勝地理環境惡劣,柴達木的交通樞紐隱藏屬性被悄然點亮。

庫爾勒-若羌-花土溝-格爾木客運大巴

該大巴全程只經過5個縣級行政單位

沿途因地廣人稀,總里程長達1200km

今日的柴達木盆地主體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海西州是一個地級行政單位,幅員過大,擁有一對雙子城,一個是格爾木市(海西州經濟中心,縣級),另一個是德令哈市(海西州政治中心,縣級,也算是海西州的中心城區),除此之外還有烏蘭、都蘭、天峻三縣。

海西真是個超級巨大的自治州

另外,海西州還擁有三個中國境內獨一無二的行政單位,「行政區」。大柴旦、茫崖、冷湖就是這種行政單位,擬縣級,也是「黑區」的一種,在民政部行政區劃中無法查到,非常特殊。

每一座特殊的小城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比如茫崖就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礦業小鎮

這三個區域在民政部備案里仍屬德令哈市的一部分,官方名字統一稱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轄」,但青海省對該「直轄」自行劃分了三個行政區(也就是「大冷茫」)。有趣的是,民用電子地圖的縣級定位地名一般都遵從民政部公開的法定縣級單位,從不使用「黑區」和「功能區」,但這三個「行政區」卻出現在了民用電子地圖中的縣級地名定位中。

茫崖(mang2"ai2),蒙古語,「額頭」之意

曾一度有傳言要廢除其中幾個行政區

成立「尕斯浩特市」(縣級)

但近一個月,茫崖市武裝部成立

說明這片聚寶盆離行政區劃調整不是太遠了

由於資源豐富,時至今日,柴達木仍是以工業發展為主的地區。但其旅遊資源也不可小覷,青海湖旁邊的茶卡鹽湖,德令哈外星人遺址,水上雅丹,還有當年的「河南道」今日的青新公路雅丹沙漠公路段,均成為柴達木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茶卡鹽湖好歸好

但不知還能讓國人使用多久

為了幫助當地更好地發展工業運輸和旅遊業,柴達木的路網體系仍在完善中,由格爾木經魚卡翻越當金山口至敦煌的G215國道,沿線正在修建敦格鐵路。

不知晚飯時候能不能開到魚卡去吃魚

另外,由格爾木通往西寧河湟谷地的公路鐵路高速公路均已通車;由格爾木通往若羌的青新公路附近,也正在修建格庫鐵路,這是第三條鐵路入疆通道。

格爾木這是要做西部大樞紐的架勢?

除此之外,還有一條隱形的線路正在規劃中,就是由成都經阿壩州、果洛州到格爾木的鐵路線,格成鐵路。該線路一旦完工,聯合庫格鐵路,則四川盆地就擁有了一條進入新疆的直達通道。這個時候,柴達木將是內地進疆進藏以及溝通河西走廊的重要地區,而格爾木不光是北方地區進入新疆的傳統中轉點,也是西南地區進入新疆的新興中轉點。

柴達木,不單單是一個「聚寶盆」。待到公鐵路網完善之後,其區位價值將大大提高,不會亞於古代敦煌的樞紐地位。而格爾木,當年慕生忠將軍為修築青藏鐵路選擇的一個中轉之地,這座以鹽湖化工發展起來的城市,將會是這個樞紐中的中心。

看上去只有工業的柴達木,會在這個時候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的歷史身份。

最後看一張格爾木壯觀的太陽能產業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傳銷的危害有多大?看看這個國家就知道了 | 地球知識局
土耳其採用這些手段,終於讓國內的人安靜了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