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的奴才和臣有什麼區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清朝的奴才和臣有什麼區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一些清宮劇中,朝廷官員面對皇帝時,有的自稱「臣」,有的卻自稱「奴才」,這兩種稱呼有什麼區別呢?許多人認為,滿臣用「奴才」,這樣顯得更親密,漢臣則不準用這個詞,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乾隆皇帝

這裡稱呼的「奴才」,原本是滿洲屬人制度的一個舊俗,旗人只對本旗旗主稱呼奴才,對皇帝可以稱臣。值得注意一點的是,清朝大多時候沒有「滿、漢」的界定,只是區分「旗、民」,就是在旗或不在旗。

比如高其位屬於漢軍旗,但他並不是漢臣。從順治到康熙時期,大多數滿臣和漢軍旗自稱「奴才」,而漢臣則自稱「臣」。

和珅自稱奴才

雍正是位有個性的皇帝,在位時打破慣例,令所有人都自稱「臣」。滿人大臣法海是滿洲鑲黃旗,他曾寫過一封請安奏摺,翻譯過來就是「奴才法海恭奏:為請安事,奴才法海我跪請聖主萬安。為此謹奏。」

看過這份奏摺後,雍正親自將「奴才」改成了「臣」,還在旁邊批示「如此得體」。

紀曉嵐自稱臣

到了乾隆時期,奴才和臣的稱呼才正式形成定例,是如何規定的呢?《清史稿》有這樣的記載:

乾隆二十三年上諭:滿洲大臣奏事,稱臣、稱奴才字樣不一。著傳諭,嗣後頒行、公事摺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仍稱奴才,以存滿洲舊體。

乾隆三十八年上諭:(漢臣以及滿臣公折)武員即官至提督亦稱奴才,此乃向來定例。

法海的請安折

意思就是說,滿人文臣朝見皇帝時,如果是公事,要自稱「臣」,如果是私事,則稱「奴才」;漢人文臣朝見皇帝時,不論公事還是私事,一律自稱「臣」;如果是武將,不管是滿人還是漢人,都要自稱「奴才」,這項制度一直持續到清朝末期。

參考文獻:《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真實的建寧公主:沒有嫁給韋小寶,為吳應熊守寡三十年
古代人方言多,大臣是如何與皇帝正常交流?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