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書生,科舉總是落榜,賣了家裡20畝地經商,後成千萬富豪
百無一用是書生,鄉親們常拿這句話對劉滋指指點點。劉滋是萬曆年間河南濮陽人,從小飽讀詩書,自恃頗高,但令人遺憾的是,他考科舉屢試不第,至今還是個秀才。
秀才相比普通百姓,雖然也有一定的特權,比如可以免除勞役,見官不必跪拜,但在明朝若想做官,最低學歷為舉人。即使考中舉人,也往往只能做低級官吏,明朝官員薪水本就很低,低級官吏的薪水就更低,所以這也不是讀書人的目的,天子門生的進士才是。
可是,舉人對劉滋來說就很遙遠,更不必說進士。劉滋天天泡在書本里,不事生產,不參加勞動,所以他除了讀書,幾乎什麼也不會做,有人甚至懷疑他根本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可是,他又偏偏只是個秀才,除了那些微不足道的特權,也要勞動謀生,劉滋拿什麼養活自己?
以前,劉滋的父母在世,他還可以理直氣壯地當啃老族。可這一年,他的父母先後不幸去世,劉滋孑然一身,再也沒有人照顧他。劉滋如果繼續紮根在科舉場上,非把自己餓死不可。
有些智商低讀不好書,又有酸葡萄心理的人,正等著看劉滋的笑話。他們就等著劉滋落魄不堪,然後趁機極盡嘲諷:看看,讀書有什麼用,學歷有個屁用,書獃子就是這種下場!
劉滋發奮認真讀書的時候,確實很像書獃子,但事實上,那不過是別人以為,劉滋那副沉醉的樣子,也可能說明他做事情投入,持之以恆。這是一種良好的品質,不論用在哪行哪業,都有利於成功。只可惜,劉滋確實太不擅長科舉考試,令人欣慰的是,父母去世後,他很快意識到了這點。
劉滋決定從科舉的泥沼中掙扎出來,轉行謀生。劉滋的父母去世後,給他留了20畝地,但可惜的是,劉滋並不會種地。當然,不是種地不是問題,可以將土地租給別人種,靠收租照樣可以養活自己。但劉滋不願意過那樣拮据的生活,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20畝土地全部賣掉。
賣掉土地幹什麼?劉滋決定用來經商。當劉滋做出這個決定時,很多人都認為他太過魯莽,同樣也有人等著看他笑話。因為在他們眼中,劉滋不過是一個書獃子,經商是一項非常考驗經濟頭腦、社交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行業,劉滋一個連農活也不會幹的書獃子可能勝任嗎?
劉滋很有自信心。於是,他將20畝土地賣掉,賣了一百多兩銀子,把這筆錢當作經商的本錢。說來也巧,劉滋這個「書獃子」,平時一副一無是處的樣子,但他非常有商業頭腦,無師自通,又很有拼搏精神,敢於投別人不敢投的資,生意越來越好,生意越來越大。
沒過多久,劉滋的一百多兩本錢,就翻了一千倍,一下就賺了十萬兩。十萬兩白銀在明朝可不是筆小數目,萬曆年間,國家財政收入,一年不過幾百萬年,最多也只有一千多萬兩。所以,當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非常高,大概相當於今天700元左右,劉滋的身家也大約7000萬元,成為當地的超級富翁。
此事記載於明代筆記《涌幢小品》。依劉滋的商業頭腦,他的生意還可能更大,身家也可能更高。其實,劉滋如此善於經商,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沒有考上科舉或許不是他學業不精,而是八股考試本身的問題。
※古代飯量最大的宰相,一口氣能吃100個饅頭,吃完50張麵餅還嫌少
※康有為為何痛恨科舉?秀才考了3次,鄉試考了17年,36歲才考中舉人
TAG:大漢羽林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