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隨著體檢的普及,曾經一些沒有癥狀、病灶微小的疾病也能被早早發現,膽囊息肉就是其中之一。

有的人查出膽囊息肉後,十分緊張,擔心會有癌變的風險;而有的人聽說需要做手術甚至是切除膽囊,又十分抗拒。那麼,膽囊息肉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存在?到底是留還是切?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膽囊息肉那點事兒。

膽囊息肉是怎樣一種存在?

膽囊,是人體內貯存膽汁的囊性器官。膽囊息肉,指的就是來源於膽囊壁,從膽囊黏膜長出,向膽囊腔內突出的隆起性病變。

國外膽囊息肉發病率在3%-6%,而我國膽囊息肉的發病率在4.5%-8.7%,較國外為高。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膽囊所在位置(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膽囊息肉發生的具體原因不明,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年齡(中年人群高發)、性別(男性高於女性)、乙肝病毒感染、高脂飲食、糖尿病、膽囊結石、吸煙等。

大多數膽囊息肉患者沒有明顯癥狀,只是在檢查其他疾病或健康體檢時意外發現,少數患者可有右上腹或劍突下不適、疼痛或消化不良。

膽囊息肉的診斷首選超聲檢查,簡單易行,無損傷,陽性率高達90%以上,但缺點是對良惡性判斷有一定困難,有時需要輔以增強CT、膽囊造影等作為補充。病理活檢雖然是確診的金標準,卻只能在手術之後進行。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通過超聲檢查,可以發現膽囊息肉(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如果發現膽囊息肉,該如何治療呢?

臨床上將膽囊息肉分為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

  • 腫瘤性息肉也叫真性息肉,包括息肉型腺癌、腺瘤、血管瘤、平滑肌瘤、神經纖維瘤等;
  • 非腫瘤性息肉也叫假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膽囊腺肌病等。

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預防或消除膽囊息肉,手術是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目的是預防惡性程度高、預後極差的膽囊癌。

但並不是一旦發現膽囊息肉,就要立刻刀斧伺候。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能保留的當然盡量保留,不能保留的也要當機立斷手起刀落。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膽囊切除手術(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如何判斷該保守還是需要手術呢?To be or not to be,關鍵看癌變可能性的大小。

下面我們就根據膽囊息肉的分型挨個捋一捋:

1、膽固醇性息肉

這是膽囊息肉里最常見的類型,是膽固醇代謝紊亂的表現。實際上是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而析出膽固醇結晶,沉積在膽囊黏膜上,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形成泡沫細胞堆積,刺激上皮增生形成。在超聲上看,大多膽固醇性息肉直徑小於1cm,不隨體位改變而移動,其後不伴有聲影。膽固醇性息肉的實質細胞是沒有增殖能力的,因此癌變概率為0

2、炎症性息肉

它是膽囊慢性炎症刺激增生形成的肉芽腫,患者往往同時伴有膽囊炎或膽結石。炎症性息肉的主要成分是慢性炎症細胞和纖維細胞,直徑大多小於5mm。目前尚無炎症性息肉癌變的病例報道

3、膽囊腺肌病

是黏膜上皮及平滑肌的慢性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膽囊壁肥厚性改變,常並發膽石症。是否惡變目前仍存在爭議,但可以認為癌變率較低。

4、腺瘤性息肉

是膽囊黏膜上皮增生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中老年女性,臨床表現不典型,常為單發,好發於膽囊體、底部。它的發生和膽囊黏膜上皮慢性炎症導致上皮細胞異型增生有關,因此腺瘤性息肉有惡變傾向,尤其是直徑大於1cm時。目前國內外都公認膽囊腺瘤性息肉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惡變率在20%-38.9%,但從腺瘤到惡變所需時間還不明確。

5、息肉型膽囊腺癌

息肉本身已經癌變,沒什麼好說的,取我的大刀來!

由上面的介紹可以發現,大部分膽囊息肉不會癌變,沒有癥狀,也不會對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因此不須治療。只有息肉型膽囊腺癌、腺瘤性息肉、膽囊腺肌病等已經癌變或存在較高的癌變風險,對於這些情況,當然是不要猶豫為好,手起刀落以絕後患。

除此之外,綜合國內外共識,還有一些情況需要高度重視,及時手術治療:

  1. 息肉直徑大於1cm;
  2. 膽囊息肉合併膽囊結石、膽囊炎;
  3. 息肉位於膽囊頸部或鄰近膽囊管開口;
  4. 息肉惡變的高危因素有:年齡超過50歲;單發或無蒂息肉且迅速增大;局灶性膽囊壁增厚超過4mm;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對於直徑不超過1cm的息肉,如果直徑在5mm以下,或直徑在6-9mm但沒有惡變高危因素的,可以定期超聲隨訪,動態觀察,有上面任何一項高危因素的,應立刻手術治療。

治療膽囊息肉,一定要切膽囊嗎?

如果確定做手術,一般有兩個選擇:膽囊切除術和保膽取息肉術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保膽取息肉術

隨著腹腔鏡、膽道鏡技術的廣泛應用,息肉的手術治療也可以做到僅摘除息肉而保留膽囊,不但操作簡單,創傷小,還保留了膽囊功能。

但我個人對這種治療方法持謹慎的保留態度,由於息肉的高複發性,保膽取息肉無法根除息肉的發源地和產生機制,不能避免息肉複發,而且手術操作也會造成術後粘連,對膽囊功能產生影響,同時不排除手術刺激加速其他膽囊慢性病變進展的可能。這樣雖然一時保住了膽囊,但很大可能陷入「長出息肉——保膽取息肉——又長出息肉——再保膽取息肉」的循環,生活質量反而大大下降,最後還是免不了和膽囊說再見。

膽囊切除術

如果選擇了膽囊切除術治療息肉的話,在手術指證的把握上需要更慎重,既要爭取當心錯殺「好人」,又要盡量避免放過「壞人」:如果可以保留的給切了,那麼患者白白喪失了膽囊功能,還承擔了不必要的手術和術後併發症風險;如果應當切除的給留下了,就要承擔後續病情進展甚至惡化的風險。

如果不需要手術,是不是就可以放任自流了呢?當然不是。對於不需要手術治療或一時無法手術治療的情況,定期超聲檢查是行之有效的必要監測手段,息肉直徑小於0.5cm的,可以半年到一年複查一次,大於0.5cm的,最好每半年複查一次,若連續檢查3次沒有明顯改變,可以改為每年複查或有不適癥狀時檢查。


最後,敲黑板總結一下: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不必過度緊張,杯弓蛇影,應當聽從醫生的建議,在可以隨訪的時候遵從醫囑,定期檢查,在需要手術的時候當機立斷,在癌前病變階段就一勞永逸地消除後患。

體檢發現膽囊息肉,一定要做手術、切膽囊嗎?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雨醫生 的精彩文章:

脆性糖尿病大戰3兩蔥油餅,竟然大獲全勝?丨糖人實驗室
天熱捂出紅屁屁,如何呵護娃的小嫩臀?

TAG:春雨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