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歷史竟然很長!一起看海戰格局改變者航空母艦的誕生史!

歷史竟然很長!一起看海戰格局改變者航空母艦的誕生史!

原標題:歷史竟然很長!一起看海戰格局改變者航空母艦的誕生史!


AircraftCarrier


航空母艦的歷史與飛機歷史近乎一樣悠久,在萊特兄弟於1903年發明飛機後短短7年,法國人亨利·法布爾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種水上飛機,令飛機的起降範圍從陸地延伸至海上。


萊特兄弟駕機飛行成功後,美國海軍一些人士主張用飛機高空偵察代替艦艇水上偵察,這就需要飛機能在軍艦上起降。美國海軍物資局局長助理華盛頓·錢伯斯決定對此進行試驗。1910年1月,錢伯斯在"伯明翰"號巡洋艦的前甲板上安裝了一個長25.3米、寬7.3米的木製起飛平台,打算進行起飛試驗。


這需要技術高超的飛行員,他慕名找到萊特兄弟,遭到拒絕後,又找到另一位飛行先驅格倫·柯蒂斯,也沒有成功。但柯蒂斯的學生,表演飛行員尤金·伊利代替老師參加了試驗。這是人類首次于軍艦上起降飛機。


1910年11月,伊利駕駛著他那架曾經創造連續飛行250公里紀錄、綽號為"奧爾巴尼飛鳥"的雙翼機,開始了起飛試驗。起初的飛行並不順利,飛機剛離開軍艦,便向下急降,機輪、螺旋槳幾乎碰到水面,伊利沉著冷靜,努力將飛機拉起。十幾分鐘以後,飛機在離軍艦2.5海里的海灘上安全降落。



首次起飛的成功,令錢伯斯興奮不已,但他意識到,這只是成功的一小半,降落才更具挑戰性。為此,錢伯斯又在"賓夕法尼亞"號巡洋艦上安裝了更長、更寬的飛行平台,並設置了22根兩端系有沙袋的攔阻索用于飛機降落。1911年1月,伊利帶著第一次成功的自信,從坦福蘭機場起飛,直衝停泊在舊金山灣的"賓夕法尼亞"號。當飛機盤旋幾圈滑向平台時,輪架下面的掛鉤掛住了攔阻索,飛機穩穩地停在軍艦上。



飛機在軍艦上起降的成功,為人類開闢了通向現代航母的道路。

各國對未來空中力量抱有遠見眼光的人士以各種方式促使軍方建立海軍航空兵,如美國的格倫·柯蒂斯,該人甚至進行了一場公開試驗,親自駕駛飛機投擲武器攻擊港內停泊的靶船。然而,受限於當時各國海軍的建造配有大口徑火炮的「無畏艦」的軍備競賽,建設海軍航空兵仍算是非常前衛的思想。



水上飛機母艦,是航空母艦發展最初的一個歷史階段。


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駕駛雙翼飛機在軍艦上起降成功後,建造能攜帶飛機的大型水面艦艇就成為各國海軍追逐的目標。由於建造用於輪式飛機直接起降的航空母艦難度很大,人們把目光轉向建造能夠攜帶水上飛機的母艦。1913年5月,英國率先將"競技神"號巡洋艦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一戰時,水上飛機母艦首次登台亮相。


1914年9月,英國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制定了利用水上飛機轟炸德軍飛艇庫的計劃。可原定起飛的這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使執行任務的4架飛機沉入海底。丘吉爾並不甘心,決定採取更大的行動。



他命令"女皇"號、"恩加丹"號和"里維埃拉"號水上飛機母艦各帶3架水上飛機,攻擊庫克斯港的德軍基地。聖誕節那天,3艘母艦出發,開到距德國赫爾戈蘭島12海里的海域,將9架飛機吊放入海中。可是,有2架飛機發生故障,成功起飛的只有7架。不久,3架飛機按時返航,可一無所獲。其餘4架沒有按時返航,也不知飛往何處,而母艦長時間等待將面臨遭德艦攻擊的危險,艦隊指揮官決定放棄4架飛機,率母艦撤離。


失去聯繫的4架飛機其實已飛臨庫克斯港上空,但由於雲層很低,飛行員盤旋多時也找不到目標,只好匆忙投彈。但飛機攜帶的炸彈太小,落地後並未給德軍造成多大破壞。4架飛機返航時,有一架迷航落入海中,其餘3架勉強返回起飛地點。可母艦已經沒了蹤影,幸好遇到一艘英國潛艇,飛行員才得以獲救。


此次行動的失敗,暴露了這種水上飛機母艦的弱點:水上飛機飛行速度慢,載彈量小,飛機在吊放時受風浪影響大,極易造成飛機故障。於是,包括丘吉爾在內的各國海軍領導人在戰爭還沒有結束時,就開始把目光轉向可供輪式飛機直接起降的航空母艦。



雖然水上飛機母艦在一戰中戰績寥寥且技術遠未成熟,但其代表的全新作戰理念卻被嗅覺敏銳的各海上強國充分認知。英國海軍走在了前列,1912年5月英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海軍航空兵。日本、義大利、德國、俄國也隨之跟進發展水上飛機母艦。


在代表傳統大規模戰列艦決戰的日德蘭海戰後,英國人又提出水上偵察機有助戰局發展的意見,並要搭配保護它的戰鬥機。因此,不能再只使用沒有飛行甲板、無法供戰鬥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必須重新設計另一種新軍艦,航空母艦概念呼之欲出。



英國當時的海軍總司令戴維·貝蒂下令將勇敢級戰列巡洋艦「暴怒號」加裝大型飛行甲板、改裝成航空母艦,並做了一系列的試驗。「暴怒」號的外型猶如巡洋艦與航空母艦的結合體(類似原始的航空巡洋艦),前方多座艦炮炮塔,後方則是長直的甲板,艦載機起飛並不成問題,但降落時會受到上層建築氣流影響而十分危險。



為了解決此一問題,原先另一艘要建造為航空母艦的遠洋郵輪「羅索伯爵號」(Conte Rosso)被下令改裝去除掉所有上層建築,變成「全通式」甲板,而後被命名為「百眼巨人號」。



1923年,英國建造了「競技神號」,其為第一艘專為航空母艦來設計的船艦,擁有許多現代航母的特點:全通式甲板、封閉式艦首以及位於右舷的島式上層建築。



在此時期,世界另一邊的日本與美國也擁有了航空母艦,前者的第一艘航母鳳翔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服役、專為航空母艦來設計的船艦(原因是競技神號工程進度緩慢,導致較晚開工建造的鳳翔號較早下水完成);



美國的第一艘航母則是由「朱比特號」運煤船改裝而成,被命名為「蘭利號」,同樣擁有全通式甲板。美國海軍在蘭利號上發展許多新技術,如彈射器、降落指揮官制度、阻攔網等皆是。



各國摸索出航空母艦的基本形式後,於1936年《華盛頓海軍條約》期滿失效之際,海軍列強又展開了新一輪軍備競賽,英、美、日三國接連建造了一系列的主力航母—艦隊航空母艦。在艦載機技術上,日本與美國發展蓬勃,反而英國因為軍種惡性競爭(海軍航空兵的飛機與飛行員皆由英國皇家空軍所提供)而發展遲緩,為三者中最落後者。歐洲其他大國,如義大利、蘇聯受限于海軍思想的不同而未有發展航母,前者憑藉其地中海位置的優勢而認為沒有必要特地建造海上的移動機場,後者則因為其內戰結束不久、海軍力量不強而將其作戰範圍設限於近海;至於法國的海軍航空兵發展遲緩,仍以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為海軍主力,僅有一艘改裝自戰列艦的「貝亞恩號」航空母艦,額外的造艦計劃全部中斷。



航空母艦


後勤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艦世界 的精彩文章:

千萬別問四等人到底有多慘……吃最爛的飯 排最長的隊
阿爾薩斯史詩級加強?新法戰複製粘貼是不是漏了個字母?

TAG:戰艦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