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明拒絕了三顧茅廬會怎樣?看了姜太公的做法就知道:九死一生!

孔明拒絕了三顧茅廬會怎樣?看了姜太公的做法就知道:九死一生!

原標題:孔明拒絕了三顧茅廬會怎樣?看了姜太公的做法就知道:九死一生!


如果劉備三顧茅廬,而諸葛亮還是不出山,那結果會怎麼樣呢?


結果就是:九死一生!如果劉備真是明君,那諸葛亮一定會被殺,他唯一免死的機會,就是劉備是個庸君。


大道理先不講,我們先看一個故事。


姜子牙因為輔佐武王伐紂有功,被封於齊。


齊大家都知道,就是現在的山東,據考證始封地是濰坊昌樂,後來才慢慢擴張。


話說齊國有個人叫華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為人桀驁不馴。他對外宣稱不對周王稱臣,也不為各個諸侯國效力,所以當地人都很敬重他,說他不圖名利,是個世外高人。


姜子牙是個求賢若渴的人,知道了這個人後,派人求見了他三次,但是無論以什麼理由,他都沒有同意。


於是,姜子牙派人把他殺了。


姜子牙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他,不是個會法術的封神道士,而是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後世諸子百家,都以他為宗師,是「百家宗師」。

對於他為什麼殺華士,眾人都想不通,尤其是周公。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也是人盡皆知的賢臣。傳說只要有人求見他,他都是趕緊召見,吃著飯,也要吐出來;洗了一半澡,也濕著身子圍塊布出來待客。所以,他一直是後人求賢若渴的典範,也有後人曹操的讚歎: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問:華士這樣的高人,你為什麼要殺他呢?他雖桀驁不馴,但是不會有謀反之心,讓他安安穩穩生活就是了,殺了他,不怕天下人非議嗎?



姜子牙說:「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望猶得臣而友之乎?望不得臣而友之,是棄民也;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而旌之以為教首,使一國效之,望誰與為君乎?」

可見太公考慮的還是比較深遠。這樣一個人,雖然表面對國家沒危害,但是潛在的危害是巨大的。如果對待這樣的人,國家以禮相待,那豈不是所有人都要學他了?那以後什麼人建設國家?什麼人還會聽從國家的安排?如果不處理他,那他豈不是成了這樣一波人的精神領袖?說是不危害國家,實際上成了潛移默化的反叛者。


還有一句話更能說明真相:不會成為朋友的人,遲早會成為敵人。


正如太公說的: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


這樣的道理,被「三顧茅廬」的諸葛亮是最懂的,所以才有了他後來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雖然說自己「不求聞達於諸侯」,那他又是怎麼被世人知道有才能的呢?


所以,那些自稱無欲無求的高人,實際上並不是真的無求。他們求的是周圍人的讚許,不是表面的利益,而是潛在的名聲。


真正的無欲無求是大隱隱於市的,是有才,但沒人知道。你既然讓自己名聲在外了,就要擔負起這樣的光環。


故事參考自明代《智囊》一書。


每天讀點歷史,日積月累,能通古今!看完記得點贊關注一下再走啊~ 貓書歷史觀(w u w e i x i a p i n g)隨時隨地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書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家裡有礦就是任性,這個女人,秦始皇也得禮讓三分

TAG:貓書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