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年第8期

《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年第8期

1.孫吉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發展——話語、實踐與創新

【作者簡介】孫吉勝,外交學院教授,北京市對外交流與外事管理基地首席專家。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專項項目「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外交戰略與中國外交話語體系構建」(項目編號:16ZZD029)。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經歷了4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國際學界普遍認可的中國國際關係理論或中國學派。然而,學術研究和理論構建本身也是一種實踐。根據實踐理論,話語促進實踐,實踐會強化或弱化話語,話語與實踐一起促進形成某個實踐共同體,影響知識的生產和傳播,進而影響未來行為體的話語與實踐。中國學者的國際關係理論創新實踐也受所在實踐共同體的影響。因此,研究實踐共同體內的話語與實踐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國際關係理論創新經歷了發展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發展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學派以及如何來發展中國學派的話語轉變和實踐轉變。中國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國際實踐是理論創新的重要資源,同時,需要重讀西方國際關係理論,思考中國學派的核心問題以及如何建立理論關聯。中國學者也需要思考國外學者對中國國際關係理論創新的主要評判,如中國學者對「理論」所持的標準、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普適性、發展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挑戰與困難等,從中為進一步創新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獲得啟示。

【關鍵詞】話語;實踐;中國國際關係理論;中國特色;中國學派

2.朱傑進:新型多邊開發銀行的運營制度選擇——基於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

【作者簡介】朱傑進,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研究」(項目批准號:2015YZD09)。

【內容提要】作為新興經濟體倡議籌建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金磚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都承載著推動傳統多邊開發銀行變革運營制度的使命,但金磚銀行採用了與傳統多邊開發銀行不同的借款國導向運營模式,而亞投行採用了與傳統多邊開發銀行類似的股東國導向運營模式。為解釋這一差異,作者從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範式出發,借鑒關鍵節點的概念構建了一個新的「關鍵節點+反饋效應」的理論分析框架。實證分析中,本文在探討促使金磚銀行和亞投行成立的關鍵節點和結構性因素的基礎上,利用銀行籌建談判中各種制度方案相互競爭的反饋效應因素,來解釋兩者在運營制度上的差異。在金磚銀行的籌建談判中,中國對印度倡議的反饋效應使得平分股權成為金磚銀行制度運營的基礎,並在環境與社會等保障政策上充分尊重借款國的制度體系,形成了不同於傳統多邊開發銀行的借款國導向模式。而在亞投行的籌建過程中,針對中國提出的制度倡議,發達國家做出了亞投行缺乏多邊性和不符合國際最佳標準的負面反饋效應,這使得中國高度關注亞投行的國際合法性,從而形成了與傳統多邊開發銀行類似的股東國導向運營模式。

【關鍵詞】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制度變遷;歷史制度主義;正面反饋效應

3.宋亦明:國際官僚與國際制度競爭退出

【作者簡介】宋亦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內容提要】當前,國際制度競爭成為國際紛爭和國家間競爭的重要表現形式和主要演進趨勢,然而部分相互競爭的國際制度卻「逆勢而動」,它們的制度間關係不僅轉向緩和,而且還開展了密切合作。這一「國際制度競爭退出」的情境不僅豐富了國際制度競爭研究的議題領域,還有助於開啟以探討國際制度競爭退出成因及路徑為核心的「後制度競爭」研究議程。根據邏輯推斷,國際制度的競爭力、國際官僚的政策取向、制度主導國的權力地位可能是促成國際制度競爭退出的影響因素。因此,基於國際能源署與石油輸出國組織、國際能源署與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兩組案例以及由更具一般性的案例所組成的案例集對上述三個可能的因素進行分析與檢驗。研究表明,國際制度競爭力較差與制度主導國權力地位較低並非國際制度競爭退出的必然因素,相反,是國際官僚對另一國際制度威脅的再認識、對制度間合作收益的新認知以及獲得的「技術保護帶」促使它們不再熱衷競爭性政策和行動,由此促成了國際制度競爭的退出。

【關鍵詞】國際官僚;國際制度競爭退出;國際能源署;石油輸出國組織;國際可再生能源署

4.陳冲:機會、貪婪、怨恨與國內衝突的再思考——基於時空模型對非洲政治暴力的分析

【作者簡介】陳冲,美國杜克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地緣政治風險預測的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編號:17ZDA110)。

【內容提要】冷戰結束以來,國內衝突成為衝突研究的焦點。主流研究認為,國內衝突的起因可以歸咎於機會、貪婪和怨恨這三類主要因素。然而,學界對於機會、貪婪和怨恨何者更容易導致暴力衝突依舊缺乏明確的回答。原因大致有兩方面:一是三種理論解釋的層次並不一致,進而導致對核心解釋變數的測量層次不一致;二是缺乏有效的大量數據同時對這三種理論進行經驗檢驗,並且既有的經驗研究很少考慮暴力衝突發生的時空依賴特徵。藉助地理信息系統、夜間燈光和事件數據,通過運用時空數據模型對非洲1992—2013年的政治暴力衝突的分析重新檢視了這三種理論解釋。不同於以往主要關注國家層次或者族群層次的研究,作者將分析層次進一步延伸到更低一級的村縣,從而更好地利用了政治暴力衝突發生地點的地理信息。統計發現,政治暴力衝突更容易發生在政府具有較強控制力的城市周邊或者「怨恨」較大的族群聚居地區,而基於貪婪的解釋並沒有得到顯著性的統計支持。研究展示了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利用新型數據和方法回應既有研究的理論爭論,也展示了構建新型的解釋政治暴力衝突理論的前景,同時為我們解決非洲不穩定等問題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政策干預渠道。

【關鍵詞】國內衝突;非洲;時空模型;政治暴力;大數據

5.翟東升 寧南山 趙雲龍:歐盟產業發展停滯的結構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

【作者簡介】

翟東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寧南山,中國人民大學對外戰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趙雲龍,中國人民大學對外戰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內容提要】進入21世紀之後,多個產業領域的案例和數據都顯示歐盟在全球經濟競爭中處境堪憂。在傳統製造業中,歐盟佔全球市場的份額持續萎縮;而在數字經濟領域中,無論是硬體、軟體還是互聯網應用,歐盟都在被北美和東亞的競爭對手拉開距離。儘管歐盟及其成員對此保持警覺並試圖通過各種措施扭轉頹勢,但前景並不樂觀。未來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和產業發展方向的突變,將加速歐盟在全球產業結構中的份額萎縮和地位弱化。結構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可以對此提供三種因素的綜合性解釋,分別是歐盟智力優勢的萎縮、公共部門的乏力與分裂以及歐盟社會的老齡化。而將歐盟的產業頹勢歸罪於高福利和高稅收,則可能是一種錯誤歸因。由於東亞製造業供應鏈與歐盟產業結構之間的重疊性和競爭性越來越明顯,中歐關係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歐盟將表現出去工業化國家常見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中國應為繼續上升的產業競爭和貿易摩擦做好必要的心理與政策準備。

【關鍵詞】歐盟經濟;結構主義政治經濟學;產業競爭;數字經濟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歷史研究》2018年第3期目錄
《財貿經濟》2018年第7期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