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讓你們天天跟中國叫板,這下傻了吧,你的竹杠川普照敲

讓你們天天跟中國叫板,這下傻了吧,你的竹杠川普照敲

原標題:讓你們天天跟中國叫板,這下傻了吧,你的竹杠川普照敲


校長大概翻過特朗普的自傳《交易的藝術》(後來國內出版商起名《從商人到總統》),雖然這是三十年前的特朗普,但是有些東西不會變的。比如他說:「如果你有點與眾不同,或有點專橫無禮,或者你所做的事情是大膽的或有爭議的,新聞中就會有你的故事。」「我做宣傳的最後一把鑰匙就是虛張聲勢。」很顯然,當上總統的特朗普變本加厲,手中有大棒的他不用虛張聲勢,而是可以直接搶了。今天,校長邀請了蒼主任(蒼老師),為大伙兒說說特朗普敲竹杠的那些事。


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最終成就能否超越他的前任們,現在還不好下結論,但是有一點,特朗普的前任們絕對要甘拜下風,那就是……寧肯不要臉,也要敲竹杠的能力。雖然上任還不到兩年,但特朗普在這方面的「驚艷」表現,已然足夠寫成一部著作,書名就叫《世界霸主教你敲竹杠》



接下來,咱們就好好說下特朗普自上任以來敲竹杠的那些套路。

第一招:泰山壓頂。


此招的要點在於,一定要在敲竹杠之初,喊出對方無法接受的「超級價碼」,並在同一時間針對對方的弱點,用「最為堅決的意志和態度」施加強大壓力。


如此一來,對方必然會出現兩種反應。要麼直接認命,接受被敲詐的結果;要麼選擇通過談判講條件。


前者自不用多說什麼。如果出現的是後者,敲詐者則會給出一個所謂的「次優級」選項,並且明言這就是「最終方案」。某些被敲詐者在弱點被針對後,由於一方面急於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又缺少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往往會明知道被「敲竹杠」了,也會在「有台階可下」的情況下選擇接受。


換言之,那些在安全、經濟等領域對美國依賴極大的國家,很難逃脫被美國敲竹杠的命運。


以韓國、日本、墨西哥三國被敲詐的結局為例。


在敲韓國竹杠之前,特朗普曾公開對外宣稱:他認為美韓自由貿易協定是「令人無法接受」,本屆美國政府要麼重啟相關談判,要麼乾脆終止協議。另外,美國在韓國境內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造價10億美元,應該由韓方承擔。



面對這樣一份聲明,韓國人心裡無疑又氣憤又鬱悶。


首先,韓美自貿協定不是韓國單方面強加給美國的,而是通過多年談判,最終由美國認可生效的。

試問,要不是覺得這份協議對雙方都有利,以美國的霸道,當初怎麼可能答應?


自家商品遲遲無法在韓國市場打開局面,美國不從自己身上找毛病,反而倒打一耙說韓美貿易協定有問題。說好的「韓美友誼」呢,說好的「契約精神」呢?


再者,薩德系統本就是美國用來對付中國的一枚棋子,而這枚棋子給韓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不給點補償也就算了,反而落井下石要韓國為薩德系統買單。


給別人做狗,做到要自己掏錢買狗糧,這是何等窩囊?


更為重要的是,以美國對薩德系統的重視,又怎會將其交給韓國掌控?也就是說,那10億美元所謂的「買薩德錢」,就是如假包換的「敲詐勒索」,韓國就算付賬了,薩德系統也不會屬於他。



所以在最開始,韓國表現的很「硬氣」,尤其是薩德系統的「買單錢」,更是堅決不付。


不過明眼人都清楚,韓國政府表現出來的「硬氣」,更多是做給國內老百姓看的,由於安全領域對美國高度依賴,隨著事態發展,韓國肯定會慫。


果不其然,當特朗普對一眾盟友的輸美鋼鋁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後,韓國是這些國家中第一個認慫的。


而韓國為此付出的代價,亦堪稱沉重。

首先,雖然獲得了鋼鋁產品的「永久關稅豁免權」,但韓國必須嚴格遵守美國設下的進口配額。


另外,韓國從美國進口的符合美國安全標準的汽車配額增加一倍,每家美國車企每年最多向韓國出口汽車的數量增加到5萬輛,且符合美國安全標準的汽車出口韓國,無需滿足韓國的安全標準;美國對韓國皮卡徵收25%關稅的政策原定結束於2021年,將延長20年,至2041年。


啥叫「喪權辱國的不平等協議」?


毫無疑問,韓國此次跟美國達成的相關協議就是!


這份協議的達成,不僅意味著美國將把國內汽車安全標準凌駕於韓國之上,更意味著韓國此次將單方面向美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至於美國,不僅無需對等開放,反而會延長汽車關稅徵收時限。


當然,韓國政府肯定不會這麼講。事實上,當此協議曝光後,韓國政府第一時間就表態,這份協議的簽署大大減輕了韓美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所以是一份十分可喜的成果。


可惜,現實生活中的諸多例子早就告訴我們,當一個人選擇向敲詐者低頭時,離再次被敲詐也就不遠了。


歸根結底,選擇向敲詐者妥協,就等於將自己的軟弱暴露無疑,面對這樣一個「慫貨」,敲詐者自然是有恃無恐,然後變本加厲實施犯罪。


事實上,就在韓國因為被美國「放過一馬」而沾沾自喜,認為韓美經貿關係即將恢復正常時,美國人發話了:「對比起,你的洗衣機和太陽能板不在解除制裁之列,想要繼續獲得新的『豁免權』,請充值!」


這一下,韓國傻眼了。而傻眼之後,韓國亦漸漸醒悟過來。毫無疑問,韓國就算繼續讓步,美國也能找出新的理由來敲詐韓國。


除非美韓貿易達成了特朗普心中那個「美國不能吃虧的平衡標準」,否則這種敲詐就不可能結束。


但是,如果韓美貿易真變成了那種情形,韓國之前的讓步還有意義嗎?


很顯然,答案是沒有。


畢竟,像韓國這種所謂的「發達國家」,要靠大量貿易順差來支撐,沒有了這個前提,韓國很快就會原形畢露。


而不斷對美國讓步,不僅僅要損失大量貿易順差,更會讓自己在對外交往中處於非常被動的境地。


比如,由於畏懼美國,韓國可以甘願被美國敲詐以減少順差,那麼同樣存在著大量貿易順差的中國呢?難道中國就好欺負?


同樣是自貿協定,中韓版本跟美韓版本總不能差的太多吧?


中國雖然現在沒動作,但不代表中國沒想法!換言之,韓國如果繼續無底線向美國妥協,那就是在給自己埋雷。


所以我們看到了,今年5月初,針對美國對韓國洗衣機和太陽能板徵收高額懲罰性關稅的流氓做法,韓國政府最終選擇將美國告上了WTO。

作為一直對美國言聽計從、千依百順的小弟,韓國的這一破天荒舉動,立刻就引發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



其實,韓國還不是最慘的,因為最起碼還有中國這個好鄰居為它提供其他選擇。而且隨著朝韓關係改善,在中國的從中斡旋調解下,朝鮮半島未來很可能成為一個讓全世界為之矚目的新經濟增長點。


到了那時,就算因為美國制裁陷入不利局面,韓國經濟亦有很大可能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事實上,墨西哥,那才叫真的慘。


就在不久前,美國宣布和墨西哥初步達成了新的雙邊貿易協定。


雖然特朗普宣稱這份新協議「對大家都好,並歡迎加拿大加入」,但我們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就會發現,這份協議對墨西哥來說,依舊是一份充滿屈辱的「不平等協議」。


首先,該協議主要涉及墨西哥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業,至於其他產業,則並不在其中,比如此前美國對墨西哥鋼鋁產業征加的高額關稅,墨西哥依舊要照交不誤!


其次,該協議規定:協議期限為16年,其中6年有一次「評估」。


正常情況下,「評估」這種做法對雙方都有利,但是在國力嚴重不對等,墨西哥經濟對美國有著極大依賴的情況下,這種「評估」必然是美國單方面敲詐墨西哥的重要手段。

看看中國加入WTO的難度吧,各種評估,各種改進,各種讓步,說多了都是淚。


看到這,大家想必已能明白,為何美墨邊境的隔離牆明明是美國單方面設立,墨西哥政府卻最終選擇買單了吧?



說白了,當這份協議出台後,墨西哥不想買單都不行,否則6年後的「評估」必定要被刁難。


韓國跟美國重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好歹還能反抗一下,可墨西哥簽的這份協議,妥妥就是一份包身工的賣身契,誰更慘不言而喻。


說完韓國、墨西哥,咱們再來說說日本



眾所周知,「中二」這個辭彙是日本人發明的,特指那些脫離實際,成天幻想著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年輕人。


但,很多網友想必並不清楚,面對特朗普的「泰山壓頂」大招,日本的表現同樣可以用「中二」來形容,而且「二」的讓人不可思議。


2017年11月初,特朗普決定正式訪日。由於特朗普此前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日本的不滿,所以特朗普此次訪日之旅在很多人的眼裡,就是一次「敲竹杠之旅」。

果不其然,剛到日本,特朗普就給安倍晉三來了個下馬威。


11月6日,當著眾多美國和日本CEO的面,特朗普毫不客氣的這樣講道:我們希望有公平且開放的貿易,但現在我們與日本的貿易既不公平也不開放。美國承受日本的巨額貿易逆差已經許多、許多年了……


透過這番話,我們不難看出,特朗普這是擺明了要在經貿問題上大敲日本竹杠。


不過,儘管特朗普把話說的「明明白白」,但此後的日本,還是給特朗普上了一顆「軟釘子」,準確的說,是一頓由美國進口牛肉做成的漢堡包。



很顯然,日本就是想用這種方式告訴特朗普:「日本在經濟層面對美國進行的讓步,其實已經很多了!」


一個常年做奴才的,面對主子的「敲打」,突然表示「我從前已經為你做很多了……」身為主子,心情會何等惡劣可想而知。


所以接下來,特朗普一點都沒客氣。


首先,硬塞給日本一堆F35A訂單,搞的日本有苦難言。


2013年時,奧巴馬政府出於拉攏日本的目的,將F35A生產線首次進行了外售。當然,日本在本國組裝F35A,價格高的超乎想像,原本外購只要1億美元的飛機,身價隨之暴漲5倍,變成了5億美元。

不過從長遠來看,日本這筆錢其實花的很值。畢竟,成熟的隱身戰機生產技術和製造經驗,放眼當今世界,就算有錢亦沒法弄到。



換言之,日本寧肯花高價也要自己生產F35,就是沖著隱身戰機技術去的,至於飛機本身,反而用處不大。


事實上,美國著名的紅旗軍演中,F35A在空戰中的種種劣勢早已是公認的,按照部分美軍戰機機師的說法,F35A如果進入「狗斗」模式,由於「太肥」導致機動能力不足,就算是面對F16,都不一定是對手。而日本在東海,未來必然要面對跟F22同一檔次的J20。F35A對日本來說,自然是「雞肋」的很。


而日本組裝的這批F35,更是沒有短距起降能力,也就是說,這批戰機無法配備到日本的大型直升機航母上,進而構建出真正的航母。


可特朗普倒好,直接以1.3億美元每架的價格,又塞給了日本一大批F35A,硬是敲走了數十億美元。


如此一來,日本就尷尬了。


為了「學技術」,自身的生產線肯定不能停,可要是不停止生產,配備一大批這種華而不實的「貴族戰機」,昂貴的後勤保養怎麼辦,實際的戰鬥力怎麼辦?


當然,日本可以拒絕。可是在給特朗普吃了一顆軟釘子,不準備在經貿問題上予以妥協的情況下,日本哪裡還有膽量拒絕美國?


為何今年3月初,美國公布的鋼鋁豁免名單里沒有日本這個「老鐵」,大家現在想必已能猜到原因了吧?


沒錯,別看在特朗普訪日期間,安倍晉三表現的異常恭順,但特朗普真正想要的東西,日本根本就沒給他。


不過更加有意思還在後面。


面對美國的「不給面子」,日本不是選擇求饒,而是信誓旦旦的說:「不久之後,美國一定會給日本豁免權,因為日本如果報復,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將會崩潰!」



如此「中二」,而且是官方高層人士表態,當真讓人嘆為觀止。


在我看來,日本會如此「中二」,有兩種可能。而且我個人比較傾向第二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日本人太過自以為是,高估了自己在美國心中的分量,也低估了特朗普敲竹杠的決心。


要知道,奧巴馬在任時,為了拉攏日本對抗中國,可謂是煞費苦心,首次將F35生產線外賣,放眼全世界僅有日本一家;就連去廣島參加原子彈爆炸祭奠活動,奧巴馬亦是打破了此前歷任美國總統的先例。


這些榮寵,無不證明日本在美國當下的戰略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受此影響,日本人會「自以為是」並不值得奇怪。


第二種可能:裝傻充愣。



簡而言之,日本人看透了特朗普的為人,深知一旦讓步,只會自取其辱;只會讓美國得寸進尺,並進一步敲詐日本。如此一來,反倒不如裝傻充愣更為合適。


而從同一時間韓國的悲慘遭遇來看,日本人沒在經貿問題上第一時間選擇向美國屈服,顯然是非常明智的。


第二招:分而化之,各個擊破


此招的要點在於「挑撥離間」,進而使那些為了應付敲詐而形成的聯盟自行瓦解。


特朗普的這一招,在加拿大和墨西哥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在美國撕毀北美自貿協議之初,加拿大和墨西哥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此後,加拿大更是開始積極拉攏墨西哥,以實現「共同進退」。 為此,加拿大不僅撤銷了前自由黨政府對墨西哥的部分禁令,還與墨西哥達成了新的貿易往來。



不過很顯然,加拿大的這番努力並沒有什麼用。就在前幾日,墨西哥選擇向美國屈服。


這個結果的出現,亦讓一直持強硬主張的加拿大非常被動。


據媒體透露,在美墨達成新的雙邊貿易協議後,加拿大放棄了一直死守的乳製品市場壁壘,調整原先阻止進口美國凈乳的規則,同時向美國提供整個乳品市場1%的份額,作為交換,加拿大希望美國保留北美自貿協議的第19章Chapter 19的反傾銷仲裁機制。


由於談判在乳製品上做出了讓步,加拿大聯邦政府將會給奶製品行業支付約40億加幣的補貼,以賠償他們的損失。


那麼,美國為何能搞定墨西哥,並讓其簽下一份「不平等協議」呢?


其實,我們只要站在墨西哥的立場,就不難得到答案。


加拿大能夠對特朗普的敲竹杠之舉予以強硬回擊,那是因為其擁有豐沛的礦產和其他自然資源,這些都是加拿大的底氣。



而墨西哥,顯然不具備這些條件。如果真跟美國鬧的太僵,美國那些大企業必然會放棄墨西哥,然後在其他拉美國家或亞洲國家尋找新的低成本勞動力進行生產。這個結果,無疑是墨西哥無法接受的。


另外,加拿大跟美國鬧歸鬧,但終歸還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盟友+兄弟」,墨西哥作為一個「外人」,冒然參與進去那是非常危險的。誰能保證這倆兄弟不會突然重歸於好,然後讓墨西哥獨自承受來自美國的怒火?


所以,見好就收,把加拿大在美國那裡賣個好價錢,才是最符合墨西哥利益的選擇。


事實上,由於各自的利益訴求有著極大差別,當今世界根本不可能建立起一個旨在針對美國「敲竹杠之舉」的聯盟,就算這個聯盟勉強建了起來,也會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分崩離析。


由此可見,咱們中華家從貿易戰一開始,就沒有寄希望建立所謂的「聯盟」是何等睿智英明。


第三招:上屋抽梯。


此招的要點在於:「欲想取之,必先予之」。很多看似鮮甜的果實,其實都是帶有劇毒的。


在特朗普的一系列「敲竹杠」中,澳大利亞和印度可謂是吃盡了這招的苦頭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澳大利亞雖然還在政治、安全、軍事等層面依附於美國,但在經濟層面,卻是漸漸擺脫了依附於美國的局面,轉而開始依附中國。


如此一來,特朗普想要敲澳大利亞的竹杠,就有些困難了。


畢竟,自2012年美國宣布重返亞太以來,雖然中澳關係出現了不少問題,但兩國依舊比較克制,並沒有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換言之,一旦美國敲詐的太狠,澳大利亞搞不好就會選擇跟中國走近,然後以此作為反制美國的籌碼。


所以,挑撥中澳關係,讓澳大利亞無法向中國靠攏,就成了美國成功敲竹杠的重要前提條件。


由於澳大利亞原本就對中國存有偏見,挑撥起來自然非常容易。


縱觀近些年的中澳關係我們不難發現,中澳關係真正開始急速惡化,恰恰是在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之後,澳大利亞針對中國,「取悅」美國的動機非常明顯。



而隨著中澳關係開始急速惡化,面對美國的「敲竹杠」,澳大利亞除了接受外,自然也就沒有了其他選擇。


同樣如此的,還有印度。


按理來說,作為地區大國,面對美國的敲竹杠,印度完全可以通過外交層面的合縱聯合實施反制。


可是,隨著特朗普高調拋出「印太戰略」一說,事情隨之發生了變化。


毋庸置疑,所謂的「印太戰略」,就是一條加劇中印之間猜忌,進而惡化兩國關係的毒計,而只要印度進了這個「坑」,那麼隨著中印關係惡化,面對美國的敲竹杠,印度將跟澳大利亞一樣,根本找不到其他出路。


今年3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宣布將對進口的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10%的關稅,而印度這個美國「印太戰略」的主角,亦在被制裁名單之中。


直到這時,印度才赫然發現,面對美國突如其來的敲詐,自己的重要反制手段沒了。


原因很簡單。想要讓美國讓步,印度就必須打俄羅斯牌和中國牌,這其中,俄羅斯由於國內經濟問題,以及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不僅分身乏術,更需要中國的鼎力支持。


換言之,印度就算想打「俄羅斯牌」,也繞不過「中國牌」。


可問題在於,洞朗對峙事件發生後,中印兩國關係已經跌入谷底,這時候印度就算想打「中國牌」都打不了。


對美讓步?


那顯現不行。因為以美國的貪婪,只要印度容忍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的敲竹杠。


所以,修復中印關係,就變成了印度的當務之急。


5月份,印度總理莫迪在承受著國內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低調訪華,並跟中國領導人進行了面對面深入交流。



也正是在此次領導人會晤結束後,印度才正式推出了一系列針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對美國的多種農產品(包括蘋果、杏仁、核桃、鷹嘴豆等)、鋼鐵產品和鐵礦加征等額關稅。


通過澳大利亞和印度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特朗普用「上屋抽梯」這招敲竹杠,不僅是在給被敲詐國挖坑,更是在給中國挖坑,其影響非常惡劣。


如果不是中國領導人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和博大胸懷,美國針對印度的敲竹杠之舉恐怕就得逞了。


有些網友或許要問:「如此大費周章,難道美國就不能放棄敲詐澳大利亞和印度嗎?」


說起來,美國還真就沒法放澳大利亞和印度一馬。


因為美國如果不「一視同仁」,其他被敲竹杠的國家除了不滿外,必然還會生出別樣想法,比如增進跟中國的友誼,然後利用「中國牌」來反制美國的敲詐。這顯然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結果。


第四招: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進而逼迫伊朗重新談判,無疑就是這一招的體現。


眾所周知,特朗普在上任之初,便一再表示:伊核協議對美國「不公平」。


到了2017年12月,特朗普更是正式撕毀「伊核協議」,對伊朗重新實施制裁。



而美國的這一舉動,對伊朗的負面影響極大。


首先,伊朗的內部並不團結。溫和改革派和強硬保守派的矛盾早已激化。2009年伊朗大選結束後所發生的大規模抗議騷亂,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伊核協議簽署後,由於解除了制裁,伊朗經濟日漸好轉,這使得伊朗現總統魯哈尼,以及其身後的溫和改革派得到了更多伊朗民眾的支持。而在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後,魯哈尼對改革愈發有底氣


如此一來,隨著魯哈尼的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派和保守派的矛盾,隨之變得越來越激化。


不得不說,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的時間點,選擇的非常精準。


因為美國此舉,等於給在野的「強硬保守派」提供了一個打擊「溫和改革派」的重要契機。


所以,幾乎是在美國撕毀伊核協議的同一時間,在經濟受到重創,大餅、雞蛋等生活物資價格暴漲的背景下,伊朗國內爆發了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而從事後伊朗官方的表態來看,這場危機既有境外敵對勢力因素,同樣也有內部因素。



當然,事情到了這裡,並沒有結束。


眼瞅著伊朗的態度依舊強硬,美國再次宣布:今年11月4日之後,如果誰敢繼續買入伊朗的石油,則必將遭到美國的嚴厲制裁。


很顯然,美國這是要繼續大敲竹杠了。


如果伊朗選擇讓步,那麼正合特朗普心意;反之,如果伊朗不讓步,那麼美國就可以藉此理由大肆敲詐那些對伊朗石油天然氣有著極大需求的國家,比如中國、歐盟、印度。


事實上,特朗普此舉已經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比如印度,面對美國的敲詐,8月2日,印度商務部宣布,計劃推遲45天對美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以此爭取時間解決由特朗普鋼鋁關稅帶來的貿易爭端。並且,印度還準備在「醫療設備領域」、「IT領域」、「武器領域」進行讓步,以平衡美國對印度的貿易逆差。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印度這是「軟」了。


不過想想也正常,在對伊朗石油依賴很大的情況下,印度就算想跟美國掰手腕,也不能把事情搞的太僵,否則美國一不高興,真把印度進口伊朗石油的窗口給封死,那麼印度的結局,恐怕就不是被敲詐那麼簡單了。


除了伊朗的例子外,特朗普要求駐紮有美軍的國家承擔更多的軍費,亦是這個道理。像日本,韓國和歐盟,出於安全需要,美軍就算現在想撤走,恐怕他們都不會同意。有鑒於此,他們自然只能在大聲抱怨幾句後,把該交的錢交上。


第五招:以退為進。


以美國的強大實力,對那些有明顯弱點的國家敲竹杠,自然是一敲一個準,但對中國、歐盟這種底蘊深厚,具有極強承壓能力的大塊頭來說,美國想成功敲竹杠就不容易了。


所以,在對中國和歐盟敲竹杠時,當事情進展的不順利,美國就會採取戰術性「讓步」,進而爭取獲得更大的利益。


以中美兩國在貿易戰中的交鋒為例。


在最開始,面對美國的「漫天要價」,中國方面表現的極其強硬,而且明確表態:「面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中國不會怕,更不會躲!」


眼見如此,美國的態度漸漸軟化,並開始和中國進行實質性談判。


5月19日,經過多次談判,中美雙方就停止貿易戰和互不征加關稅簽署了聯合聲明。可僅僅過去了10天,美國就悍然違背聲明,並對中國輸美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征加了高額關稅。



美國為何會突然毀約,我不清楚,但可以預見,在這次交鋒中,咱們中華家吃虧了。


別的不說,最起碼,美國已經通過談判摸清了咱們的底線,這必然會讓我們在往後可能出現的談判中,處於非常被動的境地。


而歐盟的處境,比咱們更糟。


當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並被歐盟強硬回擊後,美國再次祭出了「汽車關稅」這個大殺器。



結果,面對歐盟的又一次強硬回擊,美國的態度隨之軟化。彷彿兩家的汽車貿易爭端,馬上就會得到永久解決一般。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看看近期的土耳其和烏克蘭局勢吧,幾乎都向著不利於歐盟的方向在發展,而烏克蘭也好,土耳其也罷,其局勢之所以會發生劇烈變化,都能看到美國的身影。


當土耳其和烏克蘭的這兩把火越燒越旺,以致於只能向美國尋求幫助時,歐盟還能硬的起來嗎?


有關特朗普敲竹杠的那些事,因為篇幅所限暫時就說這麼多。


看到這,有些網友想必要問:「特朗普敲竹杠讓美國佔了那麼多便宜,為何他的前任們做不到這點,難道真是因為特朗普出身商人,懂得『交易的藝術』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大家不要以為特朗普大敲竹杠,僅是傷害了個人形象,以及美國的國家聲譽。事實上,此舉給美國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常非常大。


首先,美國的國力將被快速消耗。


我們都知道,美國對「冷戰思維」情有獨鍾,哪怕蘇聯解體了,也要想方設法把中俄打造成新的冷戰對象。


而之所以會這樣,可不單單是因為美國人對意識形態問題格外執著。


歸根結底,在有強大威脅存在的情況下,那些把美國尊為「老大」的國家,必然會極力維護美國的利益,哪怕就算被敲竹杠了,也多半會選擇接受。一來,如果惹老大不高興了,自己很可能因此失去庇護;二來,如果美國這個老大垮了,他們這些「盟友」自然也難逃一劫。


所以,美國過去不是沒敲過竹杠,而是敲的非常隱蔽、非常高明。


就拿日本簽署的「廣場協議」來說,日元升值對當時的日本確實存在有利的一面,但這種升值必須是循序漸進的,而不是像協議中規定的那樣快速大幅升值。否則必然催生大量投機行為,然後形成經濟泡沫等諸多問題。



我想,日本肯定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當時的日美貿易巨額順差情形,已然嚴重影響到美國在二戰後建立起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日本如果不讓步,一來,會因得罪美國而倍受打壓;二來,如果美國建立起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因此進一步失衡,甚至崩潰,在冷戰尚未結束的情況下,日本也難逃「池魚之災」。


有鑒於此,哪怕明知道讓日元快速升值存在著巨大風險,日本也不得不按照美國的要求去做。


後來的結果亦證明,里根對日本敲下的這一「棒子」,遠不是特朗普當下這種小打小鬧能比的。


更為重要的是,當今世界並不存在「冷戰格局」,這也意味著美國大敲特敲盟友竹杠,不僅不會被盟友接受,反而會引發眾多盟友的「揭竿而起」。



如此一來,美國為了搞定那些盟友,就只能動用自己的經濟、政治、軍事等資源來迫使盟友屈服,這必然會對美國國力產出巨大消耗。


就算最終搞定了盟友,但在對付中俄等國時,那些被強行搞定的盟友,又怎麼可能會心甘情願繼續出力?


換言之,別看特朗普現在竹杠敲的很爽,但在日後跟中俄的博弈中,他已經不知不覺間變成了孤家寡人。本該小弟和盟友衝鋒陷陣,如今卻要親自下水,美國國力的消耗可想而知。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特朗普敲竹杠就是在透支美國的未來。


其次,美國二戰後建立起的世界秩序將遭到嚴重動搖。


舉個簡單例子。


當美國就軍費問題敲詐歐盟時,歐盟除了抱怨外,更是由法國、德國、比利時、英國、丹麥、荷蘭、愛沙尼亞、西班牙、葡萄牙9國牽頭,計劃在歐洲建立一支軍事干預部隊,旨在「面對可能威脅歐洲安全的情況時」迅速開展聯合行動,包括自然災害、危機干預和撤離僑民。



如果這支部隊最終變成了現實,那麼對美國的歐洲戰略衝擊將非常大,畢竟,美軍能賴在歐洲不走,就是因為歐洲當下沒能力解決自己的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如果從單純的商業角度看,特朗普「敲竹杠式經濟學」的確有其可取之處,但作為一國總統,特朗普用所謂的「交易的藝術」來處理政治和外交等國家事務,那就是大錯特錯。


出錢出力受損失的都是別人,惟有得利的是自己,為了一己之私,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失信失約都在所不惜,只會讓美國愈發不得人心,愈發失道寡助。美國遲早會為此付出最為沉重的代價。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政治,就是要把我們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敵人搞的少少的!」我一直都對此深以為然。


所以,特朗普的「敲竹杠式政治外交理念」,根本不值得推崇。相反,我們要時刻以此為戒,萬萬不能因為自己的力量變大變強了就無所顧忌。這是一條邪路,更是一條絕路!


本文由蒼主任為《蔣校長精選》獨家撰稿,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蔣校長無關,版權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卑鄙!這個韓國景點的名字,簡直是對犧牲志願軍的侮辱!
老美又開始對兔子掏心掏肺了?忽悠,接著忽悠!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