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81歲開公司當董事長,一心賺錢比乞丐吝嗇百倍!他憑什麼感動中國?

81歲開公司當董事長,一心賺錢比乞丐吝嗇百倍!他憑什麼感動中國?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他說

要好好地做人

好好地為國家做工作

有國才有家

戊戌年

八月初四

編輯: 雲上文化

夜的鋼琴曲

純音樂

00:00/02:07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一說起董事長三個字

您會想到什麼

是殺伐果斷的業界大佬

是讓青年人崇拜的精神導師

抑或是談笑間

先賺它一個億的「小目標」

今天,我們講一個

足以滌盪人靈魂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位董事長

他沒文化,不識幾個字

他當了一輩子的三輪車夫

卻在81歲時開了公司,當上了董事長

他開著自己的公司,每月有養老金

可80多歲還要蹬三輪車賺錢

住的是火車站臨建的鐵皮屋

吃的是剩速食麵湯泡涼饅頭

穿的都是從垃圾里撿來的舊衣服

過著比乞丐還拮据100倍的生活

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以為他腦子有病

可看過他故事的人,都哭著說

心靈像接受了一次洗禮

整個靈魂都被滌盪了

從73歲到92歲

這位老人在生命最後20年里

一腳腳蹬出35萬元善款

圓了300個貧困孩子上學夢

他曾兩次入圍「感動中國」候選人物

又兩次落選

終於在2012年,他去世7年後

成為「感動中國」十周年特別人物

這位老人名叫白方禮

也許你早就聽過這個名字

也許你還從未聽過他的故事

01

13歲就當人力車夫

74歲又蹬著三輪車賺錢助學

1913年,白方禮生於河北滄州

因家境十分貧寒

很小就給人打短工

13歲時,他難逃到天津

流浪了幾年後當上人力車夫

20來歲時的白方禮

兵荒馬亂的年代裡

白方禮經常食不果腹

挨打受罵,被人欺負

解放後,靠兩條腿賣力的他

成了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模範

也拉扯大了自己的4個孩子

白方禮吃夠了沒文化的苦

不管日子多窮

他都咬緊牙供孩子們上學

4個孩子中有3個考上了大學

這個有情有義的男人

不僅供養20歲就守寡的姐姐

還支援侄子上了大學

白方禮的兒子說

我父親雖然沒文化

但就喜歡知識

他常對人念叨一個理兒

國家要發展,知識為先

白方禮與參軍入伍的兒子白國富

1974年,白方禮61歲

從天津市河北運輸廠退休

又進入油漆廠補差

1982年,老人開始從事個體三輪客運

早出晚歸、辛勞奔波

攢下了一些錢

老之將至的白方禮

愈發思念故土

他心裡想著:我已經老了

每月還有政府發的退休金

是時候回老家安度晚年了

夫妻二人從天津回到滄縣白賈村

可回到老家才三天

白方禮就坐不住了

他走在村裡

發現大白天的到處

不上學正在干農活兒的孩子

留守兒童 圖文無關

白方禮心想:家鄉那麼貧困

就是因為庄稼人沒知識

可現今孩子們仍然上不了學

難道還要讓家鄉一輩輩窮下去

這一夜,白方禮一宿沒合眼

第二天天一亮

白方禮便召集家庭會議

他鄭重其事地說

我要把這些年蹬三輪車攢下的

5000塊錢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

這一年,白方禮74歲

在30年前

5000不是一個小數目

白方禮的這個決定

家裡沒一個人同意

可他認定的事,誰反對也沒用

很快,他就把錢都捐給了學校

但是,令兒女們都想不到的是

父親把養老錢都捐出去之後

又宣布了一個令家人不解的決定

回天津,重操舊業

騎三輪車掙錢

供更多的窮孩子上學

就這樣,白方禮回到天津

重新蹬起了三輪車

同行覺得他搶了生意

就合起伙來欺負他

還常常拔他的氣門芯兒

他卻一點兒都不放在心上

因為他的心裡就只裝了一件事

掙錢給孩子上學

就這樣,白方禮老人

開始了一場一個人的愛心長征

年逾古稀的老人

為了能多賺錢助學

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攬活兒

八九點天完全黑了才回來

女兒說:有一年冬天,天特別冷

那天她正好路過天津火車站

廣場上的風特別大

她老遠就看見父親在廣場上等活兒

走近了,才發現老父親

已經趴在三輪車車把睡著了

身上緊緊裹著他那件

又舊又破的軍大衣

看到這樣的場景

女兒心酸得眼淚直流

有一年夏天

年近80歲的白方禮

一夜都沒有回家

一家人急得團團轉

天快亮時,他終於回來了

一進門就興奮地說

夜裡拉了一個大活兒

蹬了60多里地,掙了60塊錢

真是無法想像

一個80歲的老人

是怎樣前傾著身子

耗盡全身氣力

一腳一腳地蹬著車

整整一宿沒合眼

白方禮向人介紹:老弱病殘優待,軍烈屬半價,孤老戶義務

白方禮的兒女們

每次在街頭看見父親蹬車

心裡都十分難受

鄰居甚至誤解他們不孝順

女兒又氣又急

一個快八十歲的人了

天天日晒雨淋不著家

到底是圖個啥

直到有一天

白方禮讓女兒陪著

一起去學校參加捐款儀式

那天,來捐款的大多數是公司老闆

只有他是穿著破舊的三輪車夫

白方禮對學生們說

爺爺一個賣大苦力的人掙錢不容易

這錢我是一腳一腳蹬出來的呀

可你們只要好好學習

朝好的方向走

就不要為錢發愁

有我白爺爺一天在蹬三輪

就有你們娃兒上學念書和吃飯的錢

孩子們感動得一邊流淚

一邊熱烈地鼓起掌來

那一刻,女兒淚流滿面

她終於明白了父親

1986年,為滄州老家的滄縣白賈村學校捐款5000元;

1988年,為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捐贈5000元;

1989年,為天津市教師獎勵基金捐款800元;

1990年,為河北滄縣大官廳鄉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

1991年,為天津市的中小學捐款8100元;

1992年,為「希望工程」和家鄉白賈村小學捐款3000元……

1993年,為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

(白方禮老人的部分捐款記錄)

1994年的一天

他把3000元錢捐給貧困學生

學校領導說要代表

全校300餘名貧困生向他致敬

81歲高齡的白方禮老人

一聽這話,神色立刻凝重了

現今家裡缺錢上學的孩子這麼多

光一個學校就300個貧困生啊

靠我一個人蹬三輪車掙的錢

救不了幾個娃

何況自己也老了

這可咋辦

那一晚,他再次失眠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

他又急匆匆敲開兒女家的門

「我準備把你媽和我

在老家的兩間老屋給賣了

再貸點錢辦個公司

名字都想好了

就叫『白芳禮支教公司』。」

兒女們知道阻攔不住,便都同意了

臨走時,他開心地跟兒女們揮揮手

老人跨上三輪車,一按車鈴

伴著清脆的「丁零零」聲

身影消失在晨霧之中

他,又跑去賺錢了

02

81歲當上董事長

日子過得連乞丐都不如

功夫不負有心人

白方禮老人的善舉

得到了時任天津市市長的大力支持

市長特意在臨近火車站的地方

為白方禮老人划出了一塊地盤

給他開辦支教公司

不久,全國唯一一家

「支教公司」開業了

81歲的白方禮老人

喜氣洋洋地當上了「董事長」

剛開業,他就對員工們說

我們辦公司要規規矩矩掙錢

掙來的錢不姓白,姓教育

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給教育

每月結算,月月上交

雖說是一家公司

實際上只是一個

8平方米的鐵皮小售貨亭

經營糕點、煙酒

方便南來北往的旅客

後來,公司由開始的一個小亭子

發展成十幾個攤位

效益最好時,除去成本、工錢和稅

還餘1萬多元的利潤

月入1萬純利

在90年代絕對是一筆巨款

不知道的人以為白方禮當了董事長

發了財、可以坐享清福了

可認識他的人都說

這哪裡是公司的董事長

過得日子,連乞丐都不如

把攤位交給別人打理

老人自己照常蹬三輪車送客

而且他給自己定了個規矩

每月蹬車收入得達到1000元

也就是說每天要賺到30到40元

「我24小時待客

一天總還能掙個二三十塊

別小看這二三十塊錢

可以供十來個苦孩子一天的飯錢呢!

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

全部的內心世界

在天津東站臨建的鐵皮屋裡,白方禮住了6年

為了能多掙一點兒錢

他在天津東站臨建的鐵皮售貨亭里

一住就是6年多

任憑誰勸他,就是不回家

他說,我得看著這些貨物

晚上還能捎帶賣西瓜多賺幾塊錢

每個走進他「鐵皮房子」的人

無不感動落淚

這位80多歲老人睡的「床」是兩摞磚

上面擱一塊木板和一件舊大衣

冬天一套薄被褥

夏天一層薄鐵皮

冰與火交織

家人送來的兩套新被褥

都被他送給了往返火車站的農民工

他一年四季、從頭到腳穿戴的

總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

這些都是他從垃圾堆里撿來的

他倒為此挺開心,曾對人說

「我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的穿戴

沒有一件是花錢買的

今兒撿一樣,明兒撿一樣

多了就可以配套了。」

除了不買衣帽鞋襪外

連吃的東西他都儘可能地節省

他的飲食極其簡單

經常是兩個冷饅頭加一瓶涼水

有的時候會就一點點鹹菜

有人還常看到他

拾別人扔下的饅頭、麵包

或半截沒有吃完的香腸

家裡人實在看不過去了

都勸他回老家安享晚年

老人卻說:「這有什麼苦

這饃是農民兄弟用一滴滴汗水換來的

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來吃了

不是少浪費些嗎?」

白方禮老人在外出車的時候,累了困了就這樣將就著睡一會兒。

為了方便拉活兒

老人常常走哪兒睡哪兒

報紙往地上一鋪

方磚往後腦一放

就睡了起來

受捐助的耀華中學的老師曾問他

您這麼辛苦賺錢全部都捐了

究竟是為什麼

他回答:有國才有家

這位老師有些不解

老人給的答案實在是太大了

直到有一天

這位老師帶著孩子們去火車站看望他

大家提議站在萬國橋前合影

老人擺了擺手說

那橋是外國人建的

我們還是跟天津大鐘合影吧

這是咱中國人建的

老師突然茅塞頓開

有國才有家

這是發自心底最樸素的愛國

也理解了他為什麼

幾乎榨乾了生命來支教

正如他自己說的

我這樣一大把年歲的人

又不識字,沒啥能耐

可我捐助的大學生就不一樣了

他們有文化,懂科學

說不定以後出幾個人才

那對國家貢獻多大

為了多掙一塊錢

他幾乎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一年365天,無論颳風雨雪

他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

夏天,他曾中暑昏倒

冬天,他也不止一次摔到

冰雪覆蓋的過溝里

由於過度疲勞

常常蹬著蹬著

就在車上睡著了

有一次發著高燒

他一邊吞著退燒藥片,一邊蹬車

虛脫的汗水濕透了棉襖

對於老人而言

每天最最幸福的事

就是把收來的一角一塊的毛票

一張張展平,整齊得疊放在一起

達到幾百元,他就用皮筋紮起來

送到學校去

這時候,他會長鬆一口氣說

這個月又完成任務了,又完成了

幾年後,由於城市建設發展

支教公司拆遷關門了

可白方禮仍頑固地蹬著三輪車

直到2000年,他已是87歲

身體也衰弱了很多

可他心裡想的還是掙錢!掙錢!

不能再蹬三輪車載客賺錢

他就每天端著一個鐵皮飯盒

在火車站附近給人看自行車

飯盒裡的硬幣

在他眼前一天比一天模糊

後來,他連數都數不清楚了

他的身體再也撐不住了

他變得嗜睡、無力

在硬挺著看車的最後一天

他清點了角票和硬幣

一共是521.21元

這些錢他一分也沒捨得花

電影《白方禮》劇照

2001年,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

88歲的白方禮揣上飯盒

騎了近一個小時的三輪車

來到了天津耀華中學

他的頭髮、鬍子全白了

身上衣服也凍上了一塊一塊的雪痂

他走進學校

鄭重地將飯盒裡的521.21元錢

遞給了老師,他說

我干不動了

以後可能不能再捐了

這是我的最後一筆錢

那一天,白方禮笑得很燦爛

那一刻,老師學生們全哭了

自1995年開始的3年間,為紅光中學的藏族困難學生資助近5萬元,為天津大學困難學生資助近5萬元;

自1996年開始,用「白方禮支教公司」的全部稅後利潤資助南開大學困難學生,總金額約3.4萬元;

2001年,88歲的他向天津耀華中學捐出了最後一筆捐款,521.21元……

(白方禮老人的部分捐款記錄)

從1986年到2001年

15年的時間

這位老人靠著蹬三輪車

捐助了35萬元的助學款

資助了300個孩子上學

如果按照蹬三輪車每公里

賺5毛錢來計算

這15年來,老人奉獻的

是相當於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

可現在,他是真的老了

是真的,蹬不動了

是真的,要倒下了

有孩子來看望他

他的第一句話就是

「等我病好了

我還要蹬三輪車

掙錢資助你們讀書!」

03

大愛感天動地

真情感動中國

請永遠銘記他:白方禮

2005年9月23日凌晨5點

92歲的白方禮老人靜靜地走了

無數活著的人在口口相傳中記住了他

——蹬三輪車的白方禮

他的遺物簡單到只有三件

三輪車、收音機、小黃鶯

個人存款為0

可他卻在生命的最後近20年里

用35萬元資助了近300名貧困學生

1986年,白方禮捐出了5000元給老家的白賈村小學,2008年白賈村小村改名白方禮小學

對於整個國家的教育事業而言

35萬是杯水車薪

而他卻用超過極限的生命

付出了他所能做到的全部

也奉獻了他對國家最樸素最深情的愛

老人的遺體存放在天津第三醫院

當親屬的車隊離醫院

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時

自發前來為老人送行的人群

已經擠滿了馬路

市民為白方禮送行

遺體被抬出時

擁擠的人群幾乎失控

一些市民在靈車前放聲痛哭

還有不少市民擁向靈車

只為了能看老人最後一眼

一位滿頭白髮的大娘

指著懸掛在車頭的老人照片哭著說

「瞧,又在數錢了

攢夠了還要給學生們送去。」

受白方禮資助的紅光中學 藏族學生

靈車卻在市內繞了一個大圈

從醫院出發,調頭「回家」

經過老人的家門後

再沿中環線繞了大半圈

為的是讓靈車在市裡繞一繞

先讓老人看一看自己的家

再看一看自己騎著三輪

走過無數次的大街小巷

這就是白方禮

他沒扛過槍,也沒上過戰場

他不是英雄,更沒有一枚軍功章

可他卻有一條最最寶貴的綬帶

上面別著上百個大學校徽

清華、北大、南開

他資助過的孩子

都會把最最珍貴的大學校徽

別在白方禮的身上

每一枚,都不亞於軍功章

為什麼這位三輪車爺爺的故事

如此地感天動地

或許,正是他極端清貧的生活

與他捐出的35萬善款所形成的極大反差

一下子,就震顫了人們的心

或許,正是他老邁的九旬之軀

用小小三輪車馱出

300多名孩子上學的希望

一下就擊中人心最最柔軟的位置

他說:

嘛事就得多為國家做點事

多做點貢獻

他說:我沒文化

孩子們有文化,懂科學

以後出幾個人才,那對國家貢獻多大

他說:要好好地做人

好好地為國家做工作

他還說:有國才有家

白方禮,一個普通的老人

能用如此大愛感動中國

是因為他心中始終裝著的

始終想著和惦記的就是

他最愛的國和家

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

有如一顆閃亮的星

為我們照亮了一條

通往人間大愛的路

雲上文化生活館9月特惠!

款款都是熱銷單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唐朝女人真敢穿!
《詩經》那麼美,讀不懂多可惜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