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兩代為什麼把洛陽設為東都?
文/壇主
營建東都
隋將洛陽設為東都,開始於隋煬帝即位後的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他命令宇文愷大規模於洛陽營建新的首都,開始了洛陽作為隋唐兩代東都的歷史。其實,將洛陽設為東都可以說早有苗頭。因為隋都長安位於關中地區,雖然擁有八百里秦川,但是北有黃土高原並不適合耕作,南邊又有綿延的秦嶺,使得關中平原地勢比較偏狹,並不足以供給人口眾多的帝都。
這樣就使得隋朝政府常常出現「就食」的尷尬。所謂「就食」就是遷移到別處避免饑荒的一種形式。隋文帝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關中大旱,關中糧食不足,隋文帝於是率領統治集團「就食於洛陽」,以緩解關中的壓力。之後隋煬帝營建洛陽為東都也正是肇端於此。
圖/隋唐洛陽城
天下之中
實際上,上文所說的「就食」還只是表面上的原因,關中地區偏居西隅,地理空間狹窄,所欠缺的不只是糧食。這代表著實際上關中地區是難以自給自足的,或者說是難以作為統治集團長期統治根基所在的。要想穩固的統治帝國,就必須有另一個可以依靠的支點,而洛陽恰恰就是一個相當好的選擇。
因為自春秋戰國以來,黃河中下游平原一直是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定都洛陽,不僅可以牢牢鞏固對於黃河中下游經濟發達地帶的控制,而且可以北控幽燕、南撫江淮,鞏固帝國的全面統治。
其實,隋煬帝一開始將洛陽設為東都正是由於這方面的考慮。因為在定都洛陽後不久,大業元年三月,他命令開鑿溝通黃河與淮水的通濟渠,之後到大業六年,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全部開鑿完畢,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使得洛陽作為天下之中的地位進一步加強。
圖/隋唐大運河
女皇神都
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已經大權獨攬臨朝稱制的武則天將東都洛陽改稱為神都,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建立武周政權,以神都洛陽作為首都,直到唐祚復興。對於武則天而言,洛陽作為唐帝國的東都,是她昭示自己政權合法性重要一環。藉由神都,她也可以藉此擺脫陳舊的關隴貴族的勢力,開創一片新的政治形勢,可以說,神都對於武則天,又具有特殊的意義。
圖/神都洛陽想像圖
參考資料
1、丁海斌:《中國古代陪都史》,北京:中國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原住民衰亡史:日本是如何征服北海道的?
※上古瑞獸狐狸精,是如何被人們踢出良家梯隊成為背鍋妖精的?
TAG:明清史研究 |